裴先治

裴先治

裴先治,男,漢族,1963年2月出生於新疆。理學博士,現為長安大學地球科學與國土資源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長安大學科技處副處長,長安大學地質調查研究院院長兼總工程師,長安大學學術委員會委員,國土資源部成礦作用及其動力學開放研究實驗室學術委員會委員。

基本信息

學術簡歷

1983年7月畢業於原西安地質學院地質礦產調查專業,獲工學學士學位,並留校任教;

1989年7月於原西安地質學院獲構造地質學專業理學碩士學位;

2001年11月於西北大學地質學系獲構造地質學專業理學博士學位。

1983—1999年,在原西安地質學院地勘系、西安工程學院資源與材料工程系和區域地質調查研究所任教。

1994年11月破格晉升為副教授,1999年12月晉升為教授,2002年6月遴選為博士生導師。

1999年6月任原西安工程學院資源與材料工程系系副主任。

2000年1月任原西安工程學院科技外事處副處長。

2000年6月任長安大學科技處副處長。

2002年兼任長安大學地質調查研究院常務副院長、總工程師。

中國礦物岩石地球化學學會終身會員,中國地質學會、中國旅遊地學研究會會員。

學術及科研成果

裴先治教授長期從事構造地質學、區域地質學和大地構造學領域的教學與研究,在東秦嶺、西秦嶺、揚子地塊北緣、北祁連山、東崑崙、北山等西北地區重要構造-成礦區帶的區域構造與成礦、造山帶地質、前寒武紀地質與成礦、岩石大地構造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取得突出成果。近20年來,先後主持和參加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國家科技攻關項目、原地質礦產部科技項目、國土資源部科技項目、中國地質調查局地質調查項目、教育部科技項目等16項,其中主持和參加完成的2項原地質礦產部東秦嶺地區區域地質調查項目,1996年分獲地質礦產部“特優圖幅獎”,1998年分獲地質礦產部勘查成果二等獎。

迄今為止,裴先治教授主編和參編學術專著4部,發表學術論文50餘篇。1998年獲地質礦產部勘查成果二等獎2項,2002年獲陝西省高等學校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2003年獲陝西省科學技術二等獎1項。1998年3月和2002年3月,分別應台灣中央大學地球科學系、成功大學地球科學系的邀請,赴台灣參加祁連造山帶及鄰區地學研究學術交流活動,並考察台灣地質。

在研科研項目目前裴先治教授正在承擔的科研項目有4項,包括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西秦嶺-松潘構造結形成演化與大陸動力學研究》子題“西秦嶺-松潘構造結東北構造結和東南構造結區域構造研究”1項、國土資源部“十五”科技重點項目《中國巨型超高壓變質帶及南北板塊匯聚》子題“西秦嶺造山帶基本構造格架及西秦嶺地區可能的HP-UHP變質帶構造背景研究”1項、主持中國地質調查局國土資源大調查項目《甘肅天水市幅1:25萬區域地質調查》1項、主持教育部重點科技項目1項。

教學和招生情況

裴先治教授先後為本科生主講授過《普通地質學》、《構造地質學》、《中國區域大地構造學》、《地質力學》、《地質學基礎》等課程,為研究生主講《板塊構造學》、《大地構造學》、《造山帶與盆地構造》、《構造岩石學與構造礦物學》、《區域構造研究方法》、《顯微構造學》、《大地構造專題》、《構造地質學前緣》《現代構造地質學方法》、《構造解析學》等課程。

在以下2個學科專業的5個方向具有指導博士研究生資格:構造地質學專業(代碼:070904);01區域大地構造、02造山帶與盆地構造、03區域構造與成礦、04造山帶構造-岩漿作用;礦產普查與勘探(代碼:081801);01造山帶地質與礦產資源勘察。

在以下1個學科專業的6個方向具有指導碩士研究生資格:構造地質學專業(代碼:070904);02區域構造與成礦、04構造與資源預測、05岩石大地構造、06前寒武紀地質與成礦、07造山帶與盆地構造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