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郎鄉

補郎鄉位於普定縣城西北部。面積80.78平方公里,21680餘人。屬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高山、丘陵相互交錯,以山地為主。

基本信息

補郎鄉

補郎鄉位於普定縣城西北部,距縣城約23公里,地理坐標為北緯26°21′—26′,東經105°47′—53′。東與猴場鄉毗鄰,南與城關鎮、貓洞鄉隔河相望,西、北分別與坪上鄉、織金縣實興鄉接壤。安順—補郎—織金公路從中橫穿6個行政村。鄉域面積80.78平方公里。耕地17800畝。轄16個行政村、108個村民組、405個自然村寨。人口21680餘人,非農業人口641人,苗族、仡佬族等民族占全鄉總人口的32.5%。補郎鄉是1992年6月16日撤、並、建時將翁卡和補郎兩鄉合併後建立的。轄區在蜀漢前為晉里仡佬族住地,蜀漢建興三年(公元2247年)彝族遠祖默部君長文濟征服晉里仡佬建立水西政權後,為水西轄地。清康熙三年吳三桂繳水西後,為安順府管轄,繼後又為鎮寧州補納枝轄區。民國時期,1930年至1947年為平東鄉;1947年至1950年為東北鄉之一部;解放後1950年至1953年仍為東北鄉轄區;1953年至1958年為補郎、等堆、大隴、大田、翁卡5個鄉;1958年建人民公社為補郎人民公社轄補郎、大隴、翁卡3個管理區;1962年至1965年撤管理區後為補郎、大隴、翁卡3個人民公社。隨著行政區劃的變更,1984年公社改為補郎和翁卡兩個鄉;1992年撤、並、建時,根據《民族區域自治法》規定建立補郎苗族鄉。境內地勢北高南低,烏江源流域三岔河支流由西東沿火田、大隴、木浪、大田、龍昌、石階六個行政政村流。全鄉最高海拔1793米,最低海拔1294米。全鄉為喀斯特地貌類型,地處岩溶發達山區,山高坡陡,地型破碎,高山、丘陵相互交錯,以山地為主。屬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四季交替不顯分明,冬無嚴寒,夏無酷暑,氣候宜人,平均氣溫15度,無霜期280天,年降雨量1390毫米。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