裋褐:shu he 皆四聲
短褐是漢服的一種,是對古代窮苦人穿的一種衣服的稱呼,短褐,又稱“豎褐”、“裋褐”。
1.“短”不是長短的意思。“短”“豎”“ 裋”三字同音,都讀作“shù”。“短”通“ 裋”,“豎”是豎裁的意思,就是通裁的上衣。“豎”也有童僕之意,因此“豎褐”也稱童僕之服。
2.褐:麻料、獸毛編織物。
所以,短褐的原意是用粗麻或獸毛編織的粗布上衣。
《列子·力命》:“朕衣則裋褐,食則粢糲,居則蓬室,出則徒行。”
方言:裋,復襦也。
許慎注淮南子云:楚人謂袍為裋。
說文云:粗衣也。又敝布襦也。又云:襜褕短者曰裋褕。有作短褐者誤。
荀子作豎褐。
楊倞注云,僮豎之褐,於義亦曲。
賈誼 《過秦論中》:“夫寒者利裋褐而飢者甘糟糠,天下囂囂,新主之資也。”
韓愈 《馬厭谷》詩:“土被文繡兮,士無裋褐。”
《說文·衣部》:“裋,豎使布長襦。從衣豆聲。” “褐,編枲襪。一曰粗衣”。
“裋褐”常連用,亦指粗布短布衣。《史記·秦始皇本紀》:“大寒者利裋褐,而飢者甘槽糠。”褐衣不僅不華麗,而且分量重,不保暖。《孟子·騰文公上》:“許子衣褐。”趙岐註:“許子衣褐,以毳織之,若今馬衣者也。”把褐衣比作“馬衣”,可見褐之粗劣。然而窮苦人有時連褐也穿不上。《詩經·豳風·七月》說農夫:“無衣無褐,何以卒歲?”因為褐是貧苦卑賤者所服,所以古人常以脫去褐衣表示做官,叫做“釋褐”。褐還有一種意義是粗麻編織的襪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