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形特徵
裂腹魚體延長,略側扁或近似圓筒形;身被細鱗或裸露,但在肛門和臀鰭的兩側各有1列特化的大型臀鱗,在兩列臀鱗之間的腹中線上形成1條裂縫,因而名為裂腹魚。裂腹魚下頜前緣有銳利角質邊緣。須2對。下咽齒3行。體被細鱗,背鰭常具強刺或弱刺,後側緣有鋸齒。
種類
常見經濟種類有青海湖裸鯉,為青海湖重要經濟魚類;大理裂腹魚,見於雲南洱海;軟刺裸裂尻魚,見於金沙江;扁吻,見於新疆塔里木河流域。均為當地食用經濟魚類。短須裂腹魚、長絲裂腹魚產於金沙江、雅礱江等水系,為主要食用魚類,但生殖期間卵有毒。重口裂腹魚、齊口裂腹魚產於長江上游岷江、烏江水系,為重要的經濟魚類。大理裂腹魚產於雲南大理洱海及蒼山一帶溪流中。以溪蟲、昆蟲、蚯蚓為餌,溪流拖釣、刷灘釣,吃鉤率高。
根據中國西藏北部發現的化石證明,裂腹魚類可能是在第三紀的晚期起源於原始的亞科魚類。
分類
①原始類群。聚居于海拔1250~2500米一帶,魚鱗被覆於全身,有下咽齒3行,觸鬚兩對,該類群包括裂腹魚屬、裂腹鯉屬和扃吻魚屬。
②中級類群。聚居于海拔2750~3750米一帶。魚體鱗局部退化,有下咽齒2行,觸鬚1對,該類群包括重唇魚屬和裸重唇魚屬。
③高級類群。聚居于海拔3750~4750米一帶。魚鱗全部退化,有下咽齒2行或1行,觸鬚缺,包括裸鯉屬、尖裸鯉屬、裸裂尻魚屬、高原魚屬等。屬於裂腹魚屬和重唇魚屬的魚類身上被覆有細小的磷片,通常叫細鱗魚,一般棲息於峽谷地區的河流內;裸鯉屬的魚類多在湖內繁殖,而裸裂尻魚屬的魚類多在江、河中生存。羊卓雍錯等湖泊中的高原裸鯉、雅魯藏布江水系的鏟齒裂腹魚、班公錯的西藏裂腹魚,以及獅泉河、象泉河的裸裂尻魚等為西藏最重要的經濟性魚類資源。
棲息環境
主要分布於分布於雲南、貴州、四川的河溝上游及溪流中。身體裸露的種類生活在高原中心的湖泊和江河緩流之中;另一些具須和細鱗、下咽齒3行的種類則生活於高原周圍的江河急流中。
種群分布
大理裂腹魚為雲南大理洱海特產的一種經濟魚類,為中國特有種,分布於雲南洱海及其附屬水系約11屬近100種,中國有10屬62種。僅分布於青藏高原及其周圍地區。
生長繁殖
裂腹魚的繁殖方式為卵生,由於高原地區冬季冰凍時間長,即使夏季,水溫也很低,因此裂腹魚類多蟄居雜食,以至體鱗逐步退化,下咽齒行數趨於減少,口須也因喪失作用而消失。身體裸露的種類分布於高原中心的湖泊和江河緩流之中;另一些具須和細鱗、下咽齒3行的種類則生活於高原周圍的江河急流中。在這種嚴峻環境中生活的裂腹魚生長緩慢,性成熟較遲,繁殖力低。個體較大的種類,需經6~9年體重才能達到0.5千克,一般要3~4齡才能性成熟。裂腹魚雖然生長慢,繁殖力低,但由於高原魚類區系組成簡單,敵害少和種間競爭不激烈,所以目前多種群還較繁盛。裂腹魚類的卵均有毒,必須在100℃高溫5分鐘後,毒蛋白方能破壞。食用時應注意。
考古研究
根據中國西藏北部發現的化石證明,裂腹魚類可能是在第三紀的晚期起源於原始的亞科魚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