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稱
袁隆平星簡介
1999年10月,經國際小天體命名委員會批准,中國科學院北京天文台施密特CCD小行星項目組發現的一顆小行星(8117)被命名為“袁隆平星”。這顆小行星是1996年9月18日在興隆觀測站發現的,發現後的暫定編號為1996SD1,其中SD正好是中文“水稻”的漢語拼音字頭,當它獲得8117這一永久編號後,為了表示對“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先生的敬意,天文學家們決定把它命名為袁隆平星。
詳細介紹
1981年6月6日,國家科委、農委在北京聯合召開授獎大會,授予全國秈型雜交水稻科研協作組袁隆平等人特等發明獎。這是新中國成立以來國家頒發的第一個特等發明獎。秈型雜交水稻是中國農業上的一項重大發明,其研究和推廣在國際上居領先地位。1964年,湖南農業科技工作者袁隆平首先開始雜交水稻的研究,經全國有關單位科技工作者的共同努力,1973年在世界上首先育成強優勢的雜交水稻。這項科研成果已經產生了巨大的經濟效益。袁隆平1953年畢業於西南農學院。1964年開始研究雜交水稻,1966年在《科學通報》上發表第一篇重要論文《水稻的雄性不孕性》,這是國內第一次論述水稻雄性不育性的論文。1973年實現三系配套,1974年育成第一個雜交水稻強優組合南優2號,1975年研製成功雜交水稻制種技術,從而為大面積推廣雜交水稻奠定了基礎。1985年提出雜交水稻育種的戰略構想,為雜交水稻的進一步發展指明了方向。1987年任863計畫兩系雜交稻專題的責任專家,1995年研製成功兩系雜交水稻,當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1997年提出超級雜交稻育種技術路線,2000年實現了農業部制定的中國超級稻育種的第一期目標,2004年提前一年實現了超級稻第二期目標。
自1981年袁隆平的雜交水稻成果在國內獲得建國以來第一個特等發明獎之後,從1985年至1988年的短短4年內,又連續榮獲了3個國際性科學大獎,其中1987年獲得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科學獎。2001年2月19日,袁隆平又成為首屆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的得主,其獲獎證書由國家主席江澤民簽署並頒發,並獲得500萬元的高額獎金。
袁隆平以其成果豐碩的雜交水稻研究享譽世界,被譽為“雜交水稻之父”、“當代神農”、“米神”等。1999年10月,經國際小天體命名委員會批准,中國科學院北京天文台施密特CCD小行星項目組發現的一顆小行星(8117)被命名為“袁隆平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