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行平
袁鑄仁(1897~1927),字伯由,號袁山,湖南省益陽縣蘭溪鄢家垸人。其父是一位思想開明、知識淵博、富有愛國愛民思想的教員。鑄仁受父親思想薰陶,目睹貧富懸殊,人壓迫人、人剝削人不平等社會現實,從小就立下為勞苦大眾解脫苦難,為挽救國家與民族危亡而獻身的抱負。他勤奮好學,6歲起,先後就讀於鄢家垸和蘭溪學校。1915年,考入龍洲書院,和夏曦等進步同學組織學生會,積極參加反封建奴化教育運動,被學校開除。離校後,從軍2個月,因憤軍隊腐敗,毅然回家。1917年,以優異成績被湖南省立第一師範錄取為優等免費生。在第一師範,他每試均為第一名,尊師愛友,品學兼優,與毛澤東、夏曦等結為摯友,開始接受馬克思主義教育。1921年畢業後,翌年回蘭溪學校任教。是年加入社會主義青年團。1925年2月,經夏曦介紹,加入共產黨。他以教書為掩護,積極開展革命活動。6月,為首組織益陽各界人民成立“雪恥分會”,2萬多人集會縣城學門口文昌閣,舉行反日、反英大示威。下半年,發展黨員,先後建立中共蘭溪學校支部,蘭溪鎮支部、鄢家垸支部。1926年,建立龍洲師範支部。是年6月,益陽遭特大水災,濱湖各地,饑民塞途,餓莩載道。他召集黨的會議,建立“民食維持會”並組織開展“清倉”運動,在三里橋、鐵鋪嶺、龍山港一帶查收土豪劣紳囤積糧食2萬多斤,分發給災民。在城關鎮開辦“救貧工廠”,組織民眾生產自救。1926年7月,北伐軍入益陽,革命浪潮高漲。10月,中共益陽地方執行委員會成立,袁鑄仁當選為書記。他積極發展黨的組織,組建共青團縣委會、縣農民協會,縣總工會、縣女界聯合會、縣工農自衛軍和縣人民特別法庭等革命團體。全縣建立中共區委5個、支部38個,有黨員700餘人。農民協會會員發展到20餘萬人,在全省名列前茅,正當農民運動大發展時,發生團防局逮捕農會幹部事件,他及時提出“建設一支革命的武裝反對反革命武裝”的主張。1927年1月,他主持召開中共益陽縣第一次黨員代表大會,到會代表60餘人,會議決定擴大武裝力量,清剿反動團防,實行減租減押,清算貪官污吏和姦商惡霸。縣工農自衛軍發展到3000多人,處決罪大惡極的縣團防總局局長兼城關鎮團防局長張介凡等,全縣團防武裝被肅清。各區鄉成立清算委員會,對貪官污吏,奸商、惡霸地主進行清算,全縣共清出糧食20餘萬斤,貪污款3,5萬多元。囤積食鹽;製造鹽荒的縣榷運局正辦周天爵,被勒令賠款10萬元。1927年“馬日事變”後,白色恐怖籠罩益陽。袁鑄仁將地執委機關撤至水滿村,會同中共漢壽地執委書記詹樂貧,組成“益漢工農聯防軍”,反攻縣城失敗,被迫轉移至益陽、寧鄉邊境。後袁鑄仁赴湘潭任工農討賊軍參謀長,回益陽後,工農自衛軍由余璜率領去華容縣東山地區堅持游擊戰,袁鑄仁留縣堅持鬥爭。6月底,前往安鄉一族兄家。族兄為門板洲龍家咀工農自衛軍大隊長,有幾百名自衛隊員和一百餘條槍,他充當族兄的參謀。不久,族兄被反動地主余松林殺害,他也被捕,關押於南縣,後解回益陽縣城。縣團防局長曹明陣妄圖收買他,請惡霸周少文在龍洲書院置酒款待,進行勸降,他把酒席一掀,義正詞嚴地痛罵。曹對他施以倒吊、鞭打、煙燻、火燙等重刑,他堅貞不屈。在獄中寫下《獄中絕筆》:“失敗成功母,聯共又聯俄。寄語後來者,英勇莫蹉跎。我今雖已矣,死後流碧波。”8月1日(古歷6月30日上午),敵人用鐵絲穿著他領下鎖骨,於縣城大碼頭英勇就義。
袁鑄仁烈士墓重修揭碑
2008年4月1日上午10時,益陽縣第一任縣委書記袁鑄仁烈士墓重修揭碑儀式在蘭溪鎮鄢家垸村舉行。此次重修袁鑄仁烈士墓,體現了赫山區委、區政府和全區人民對革命先烈的敬重、懷念、景仰之情,和繼承先烈遺願、發揚革命精神、齊心協力建設美好赫山的決心。該烈士陵墓將成為愛國主義教育的又一重要基地。袁鑄仁烈士1897年生於益陽縣蘭溪鄢家垸,自幼勤勉好學,1915年考入益陽縣龍洲書院,1917年考入湖南第一師範,先後結識了毛澤東、夏曦等進步青年,積極投身愛國民主運動,1922年在長沙加入社會主義青年團。其間,他發動和組織益陽各界進步人士成立“雪恥分會”,揭開了益陽早期革命事業波瀾壯闊的歷史冊頁。1925年,他經中共湘區委委員夏曦介紹加入中國共產黨。隨後,回家鄉積極開展革命活動,建立了蘭溪高等國小黨支部、蘭溪鎮黨支部和鄢家垸黨支部,組織成立了益陽縣農民協會、縣總工會、縣工農自衛軍等革命組織。1926年10月,在益陽縣召開的中國共產黨第一次黨員大會上,被選為中國共產黨益陽地方執行委員會書記。他帶領益陽人民開展減租減息、封倉平糶鬥爭,體現了先進的思想、堅定的信念和傑出的領導才能,是益陽革命史上當之無愧的先驅。面對“馬日事變”的白色恐怖,袁鑄仁將自身安危置之度外,輾轉益陽、寧鄉、湘潭等地堅持武裝鬥爭,直至1927年6月因叛徒出賣在安鄉不幸被捕,同年8月在大碼頭英勇就義,時年僅31歲。
袁鑄仁烈士為革命真理奮鬥不息的一生雖然短暫,但他為了黨和人民的事業,捨生取義、視死如歸、不屈不撓的革命英雄主義氣概激勵著一代又一代益陽人在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事業中開拓奮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