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祖庚,字繩之,生於明正德十四年(1519年),自小天資聰慧,十四歲就下筆如流,十六歲補縣學,郡院試俱第一。
簡介 22歲中三甲進士,先任紹興推官,四年後入京,任禮部客司主事,再任精膳司員外郎、郎中,後調任荊州知府,三年後調升浙江按察司副使,袁祖庚與戚繼光(戚繼光在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調浙江任參將,時年二十七歲)等在台州、磐石一帶大破倭寇,取得了很大的戰績,獲得了朝廷嘉獎,不料因其部下僉事王德私自外出被倭寇殺害之事所遭受牽連,受一小吏誣告,先降級,後於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被朝廷罷官,削職為民,並非許多文章上所述是辭官。(當時袁祖庚才四十一歲,古人以“強仕”為年到四十之略稱,所以在清歸莊的《跋姜給諫匾額後》中才有了強仕之說。)
何時建了醉穎堂 從墓志銘中可看出,袁祖籍是吳縣,其曾祖父因家中變故入贅長洲(今蘇州)陽山惠氏,祖上既不顯赫,又不富有,出仕時才22歲,所以不可能在出仕前建造“醉穎堂”。他為官清正廉潔,極有才能和遠大政治抱負,直到被罷官返鄉,所以“醉穎堂”只能建於他被罷官、返鄉之後,而且由於袁本人財力所限,所以選擇了“屋宇絕少,荒煙廢沼……吳中士大夫往往不樂居此”之地。“醉穎堂”也僅是他的居住之屋,建築稱之為堂,而不稱“莊”、“園”,可想其規模也不宏大。
何為醉穎堂 袁祖庚為什麼把他所居之屋取名“醉穎堂”,這要從他的人文歷史背景分析。他出身一般普通人家,22歲出仕,從紹興府推官到京城禮部客司主事、員外郎、郎中到荊州知府、按察司副使,“紹興推官以精嚴用法為名”,“其守荊州能先修百姓之急,以馴服悍王有豈弟神明之稱”。他共用了不到20年的時間,完成了從一個芝麻小吏到達官顯貴,應該講仕途一帆風順,年輕有為,平步青雲。正當蒸蒸日上之時卻被罷官,從一個位居要職的朝廷命官變為一芥草民,人生起伏跌宕,悲歡心情,即便是如今社會現代文明人也難以接受,更可悲的是被罷官的原因並沒有十分充足的理由。所以他從被罷官直至終老,心情是鬱悶、哀怨的,精神萎靡不振,所以他的好友徐學謨比喻他“然則世之夢夢者常以醒為醉,而佼佼者反以醉而為醒,而公之自逃於酒也。”袁祖庚自認為有遠大抱負,經過實踐,也是有治理國家的傑出才能。“以高蹈聞於前”。無奈朝廷不用,只能整天以酒澆愁,來逃避現實社會。穎:《辭海》解釋為“尖端,脫穎而出,才能秀出,聰敏。”在昏庸的封建皇朝統治下,這類精英的棲身之屋只能命之為“醉穎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