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振國

袁振國

袁振國,男,1959年7月生,江蘇泰州人,中共黨員,教授,博士生導師,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現任國家教育體制改革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國家教育諮詢委員會秘書長。曾任華東師範大學教育學系主任、教授,北京大學、浙江大學、復旦大學兼職教授。2000年以來,先後任教育部師範司副司長,社科司副司長,中央教育科學研究所所長,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院長。2014年10月16日華東師範大學陳群校長聘任袁振國擔任華東師範大學教育學部主任一職。

基本信息

個人履歷

1977年,泰州五七農場插隊;

1978年——1982年,揚州師範學院中文系學習,獲文學學士;

1982年——1984年,揚州師範學院任教;

1984年——1986年華東師範大學教育學研究生學習,獲教育學碩士學位;

1986年——2000年華東師範大學任教;

期間,1989年評為講師,1992年評為副教授,1996年任華東師範大學公共教育學部主任,同年獲教育學博士學位,教授;

1997年,獲博士生導師資格。

1998年——2000年,任華東師範大學教育系主任。

2000年——2004年,任教育部師範教育司副司長;

2004年——2007年,任教育部社會科學司副司長;

2007年9月——2011年9月,任中央教育科學研究所所長;

2011年9月——2013年7月,任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院長。

2014年10月,任華東師範大學教育學部主任。

教育研究

研究領域

教育政策、教育原理等。

科研項目

曾主持國家社會科學基金“十五”規劃國家重點課題“轉型期中國教育重大政策案例研究”、“十一五”規劃國家重大課題“和諧社會視野下教育公平和效率問題研究”以及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重大項目“素質教育政策支持系統研究”等項目。

科研成果

致力於構建教育學新體系,所主編的《當代教育學》成為幾百所高校通用教材,獲得國家級教材一等獎;

致力於轉化和普及教育科研成果,所撰寫的《教育新理念》被評為全國最受歡迎的教育理論暢銷書,再版20多次;

致力於科研為決策服務,著有《教育政策學》(獲首屆全國高等學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成果二等獎,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購買著作權台灣發行),《論中國教育政策的轉變》、《縮小差距:中國教育政策重大命題》,主編《中國教育政策評論》(1999-2012連續13年每年一冊,SSCI集刊)。

2011年2月在中央政治局第26次集體學習會上做了“優先發展教育,建設人力資源強國”的講解。

代表著作

《中國教育競爭力國際比較研究》

《中國都市教育競爭力研究》

《當代教育學》

《非智力因素與學習》

《新世紀教師教育叢書》

《中國教育政策評論》

《教育政策學》(獲得首屆全國高等學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成果二等獎等獎勵)

《世界教育大事典》

教育貢獻

1、2008年起,負責調研、起草《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並向全國公開徵求意見及審議完善。

2010年7月8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從我國現代化建設的總體戰略出發,規劃描繪了我國未來10年教育改革發展的宏偉藍圖,科學確定了到2020年我國教育改革發展的戰略目標、工作方針、總體任務、改革思路和重大舉措。這是進入21世紀以來我國第一個教育改革發展規劃綱要,是指導我國教育改革發展的綱領性檔案。

《綱要》的制定共分四個階段:調研階段、起草階段、公開徵求意見階段和審議完善階段。《綱要》的制定充分做到了廣開言路、廣納群言、廣集眾智、凝聚共識、問需於民、問計於民、問政於民、全民參與。(參考文獻:對《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 的認識,發表時間2011-03-05 )

2、2008年起,在全國建立了6個教育綜合改革實驗區和2個實驗基地。

2008年5月起,在袁振國等人的勾畫下,中國教科院在杭州下城區建立了第一個教育綜合改革實驗區,擬整合更廣泛的社會資源進行教育改革和發展。此後,又陸續建立了成都青羊、大連金洲、深圳南山、寧波鄞州、重慶九龍坡實驗區,建立了寧波北崙河廣州荔灣兩個實驗基地。

3、2002年12月20日,中國教育資訊報報導,袁振國擬提出建立“義務教育均衡係數”。

為了進一步喚起社會各方力量,推動中國義務教育的進程特別是貧困地區義務教育的發展,2002年12月12日,在全國政協禮堂金廳召開了“關注中國義務教育研討會”。部分全國政協委員和來自教育部、財政部、國家計委和教育工作者100多人參加了會議。 會上,時任教育部師範司副司長袁振國教授在會上提出要建立“義務教育均衡係數”。(參考文獻:袁振國提出建立“義務教育均衡係數” ,發表時間:2002-12-20)

4、2013年5月,提出構建“素質教育指數”,並初步進行了解讀和意見徵集。

2013年5月16日,《中國教育報》報導,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推出素質教育指數引領計畫。記者朱振岳報導:在杭州下城召開的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進一步加強實驗區建設工作研討會上獲悉,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決定在全國8個教育綜合改革實驗區推出素質教育指數引領計畫,努力把實驗區建設成“辦人民滿意的教育示範區”。素質教育指數主要內容是,以教育規劃綱要提出的素質教育核心思想為依據,緊緊圍繞“五個發展”,按政府和學校兩個維度,分別從條件保障、資源配置、教師隊伍建設、考核評價方法、科研支持和課程、教學、學校管理、校園文化、校外資源利用等方面構建素質教育指數,並以此推動區域素質教育工作。當天,中國教科院還與杭州市下城區人民政府舉行繼續共建教育綜合改革實驗區簽約儀式。(參考文獻: 朱振岳-中國教科院首推素質教育指數,《中國教育報》2013年5月17日第2版,發表時間:2013-05-17)

教育觀點

考試改革

袁振國:要把考試從“指揮棒”變為“伺服器”。國家教育諮詢委員會委員,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教授,兼任中國教育學會副會長、中國教育戰略研究會副會長袁振國認為要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就要清除影響教育公平的障礙;從根本上解決一考定終身的局面;並加快職業教育體系建設。

參考:1.《袁振國:要把考試從“指揮棒”變為“伺服器”》

2. 《教育改革讓求學路更平坦》

央視採訪

1、袁振國教授就 “虛假大學”亂象 接受中央電視台採訪

2013年11月7日上午9:48,袁振國教授應中央電視台新聞頻道《新聞直播間》欄目的邀請,就“虛假大學”亂象、網路上招搖撞騙的“空殼大學”問題談了自己的看法。袁振國教授認為,打擊學歷亂象,監管的力度仍需加大,需要我們齊抓共管。

袁振國 袁振國

2、袁振國教授就“高校自主招生會否導致奧賽再‘熱’”問題接受中央電視台採訪

2013年11月16日下午13:27,袁振國教授就“高校自主招生會否導致奧賽再‘熱’”的問題接受中央電視台新聞頻道《新聞直播間》欄目記者的採訪。袁振國教授指出:要防止把奧賽變成一種應試,不能把這種具有創造性的活動,變成了一種技巧。

袁振國 袁振國

3、袁振國就“英語四六級考試與學位掛鈎引爭議”問題接受中央電視台採訪

2013年11月17日下午15:35,袁振國教授就“英語四六級考試與學位掛鈎引爭議”的問題接受中央電視台新聞頻道《新聞直播間》欄目記者的採訪。袁振國教授建議:四六級的內容和形式應不斷的改革,四六級的作用也應該淡化。

袁振國 袁振國

4、袁振國就“中外合作辦學”問題接受中央電視台採訪

2013年11月3日上午11:51,袁振國教授應中央電視台新聞頻道《新聞直播間》欄目的邀請,就“中外合作辦學”中出現的一些亂象談了自己的看法。袁振國教授認為:“在合作辦學的過程當中,我們的一個基本原則就是要引進優質的教育資源,而不是為了一些好聽的名目,掛一個招牌甚至為了營利,這個不是我們的目的”。

5、袁振國教授就“首批高校章程”接受中央電視台採訪

袁振國教授於2013年11月28日下午15:03,應中央電視台邀請,就“首批高校章程”談了自己的看法。這是現代大學制度的重要標誌,有著大學憲法之稱。這與學校內部規章制度不同,具有高度的權威性,是學校管理制度、處理內外部關係、約定各方面權利和義務的權威準則。

袁振國 袁振國

袁振國教授認為:“我們現在採取的是由大學自己來制定、由教育部或者地方政府來核准的模式,‘有’和‘沒有’是一個本質性的差別,從以前沒有明確的章程,到現在制定出來了,這個意義非同凡響。

袁振國 袁振國

出國講座

袁振國教授在當地時間2014年10月22日上午,應美國大城市教育局長聯席會議、安生基金會和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國際教育發展部華盛頓分部邀請,在喬治華盛頓大學的Jack Morto會議廳,做了題為《中國小理科教材難度的國際比較研究》的專題演講,演講為時一個半小時,進行了30分鐘的提問交流。美國教育部官員,知名大學學者和智庫人員,市郡教育局長,資深媒體人員和專欄作家100多人出席了會議。與會代表聚精會神地聽取了袁振國教授的報告,在討論提問的時間裡,10多位提問者懷著極大的興趣提出問題,袁振國一一做了清晰精彩的回答,會場氣氛充滿感染力。大會特邀評論員Judith Torney-Purta博士(馬里蘭大學人類發展與定量分析學榮譽教授,擁有史丹福大學與芝加哥大學的學位,她對年輕人的公民與社會參與這個課題有50年的跨國界的深入研究,曾經榮獲2009年美國心理學會頒發的國際心理發展獎,最近當選為國家教育學術委員會委員),James H. Williams 博士(喬治華盛頓大學國際教育與國際事務學院教授,擁有哈佛博士學位,著作超過40多本,並為聯合國青少年組織(UNICEF)諮詢多個項目)對袁振國的演講給予了高度評價。

袁振國教授的報告令人驚奇,Judith Torney-Purta教授在評論中說,大量的數據揭示了很多我們完全無法猜測的結論,對美國課程和教材政策有深刻啟發,使我們對中國學者的教育研究充滿敬意。這些數據潛在的意義還有很多,期待著袁振國教授在報告中所展示的更大的研究前景。James H. Williams教授在評論中說,袁振國教授領導的團隊研究,是巨大的、驚人的,在美國難以想像組織這樣的研究,它使我們看到了教育國際標準研究的新趨勢。我們期待有更多這樣的報告會。

袁振國教授領銜的《中國小理科教材難度的國際比較研究》是為了落實《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調整教材內容,科學設計課程難度”的要求,科學嚴肅地回答中國的教材難不難這個重大問題而組織的。課題從2011年2月起到2014年5月,歷時三年多,袁振國教授組織了六所部屬師範大學的150多名學科專家參加。分三個層次、六個學科、十個國家,即國小、國中、高中三個層次,數學、物理、化學、生物、地理、科學六個學科和中國、美國、俄羅斯、英國、德國、法國、澳大利亞、新加坡、韓國、日本等十個國家,對教材的難易程度進行了大規模國際比較研究。通過比較研究發現,從總體上看,在進行比較的10個國家中,俄羅斯的教材最難,緊隨其後的是美國、澳大利亞、德國、新加坡,然後是法國、南韓、日本,英國的中國小教材相對最容易,中國處在10個國家的中間水平。但是,不同學科、不同學段在不同國家的情況有很大差異,比如俄羅斯的教材在大部分學科都處在前三名,但在綜合科學課程方面卻倒數第一;在不同學科內部,難易差距的程度也有很大差異,比如國小數學各國難度非常接近,而高中數學卻差異很大。課題還發現,我國目前學生課業負擔過重主要不是由於教材難而導致,是由於課外加碼和教不得法所致。教材難度不宜輕言降低,但教材的結構需要最佳化,教材的呈現方式需做較大改革。這一研究對國家的課程政策、課程標準的制定和教材的改進具有深遠的意義。

喬治華盛頓大學教育與人類發展學院院長,國家教育學術委員會會長Michael J. Feuer教授在報告前做了熱情洋溢的致辭。會議由霍普金斯大學大學中國事務與全球戰略合作辦公室主任Madelyn Ross教授主持。

發票事件

2013年7月,在所謂的“中國教科院院長袁振國攜妻公款出國游”事件中,北京某報以撿到裝有“兩年出國前行程單”的皮包為由,指袁振國攜妻出國旅遊,十天公務僅十個小時,還有上賭船的內容云云。袁振國當即回應,這是一張從未見到更沒有採納的行程單。查中國教科院入口網站2012年1月12日發布的訊息,袁振國巴西、阿根廷出訪期間,公務活動充實且富有成效。 同時,經教育部紀委查證,袁振國出訪期間的風景考察費用均為自費,所謂“上賭船”,純屬子虛烏有。袁振國妻子出訪由其所在的對外經貿大學派遣,程式規範,其經費與中國教科院沒有任何關係。

經2013年7月29日教育部黨組會研究決定:接受本人申請,袁振國不再擔任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院長職務。

而所謂的“袁振國發票”事件,實屬人為中傷,相關媒體在不明真相、不經核實的情況下轉載炒作,誤導了輿論。

為避免給正在快速發展的教科院以及上級主管部門造成困擾,他毅然主動辭去院長職務,令人惋惜。在自媒體時代,媒體如何自律,網民如何理性地審視社會新聞,值得反思。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