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宜春袁州古天文台,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江西省文物保護單位、宜春市文物保護單位。古天文台位於江西省宜春市鼓樓路步行街天文廣場。創建於南宋嘉定年間,據南京紫金山天文台、北京天文館專家考證,是我國現存最早的天文台,它集測時、守時、報時、授時功能為一體,表明我國運用天文、氣象觀測指導民間生產、生活的歷史久遠,具有極高的文物、天文價值。該鼓樓跨街卷拱築台,台層屋疊,飛檐重閣,朱檐碧瓦,畫棟雕梁,儼若宮殿,占地面積780平方米,東面洞卷拱上陰刻"鼓樓"二字,西刻"餘暉",台南北兩端有19.5×7.6米的觀天台,樓上設有夜天池、日天池、平壺、萬水壺、水海影表、定南針、更籌漏箭、鐵板鼓角,還設有陰陽生,輪值候籌打更報時。2003年按原貌進行了修復,同時還復原製作了渾儀、圭表、四級銅壺滴漏、天體儀、日晷、銅壺、鼓角等15項室內古代天文儀器和占地30畝的天文廣場。天文廣場東南西北四個方向按西漢時期定位設定,在地面上鋪設有青龍、白虎、朱雀、玄武圖案,以及與天文有關的天干地支、二十八星宿和八卦符號,四周還設定10個日晷,既有測時功能,又有觀賞價值。在天文廣場上還建有現代天文台、天象館、難禪閣和袁州會議舊址,用於天文觀測和天文圖片展示,成為國內唯一的一個地方青少年天文科普教育基地。歷史
公元1219年,袁州知州滕強恕神情凝重,他命人在譙樓上添設銅壺、夜天池、日天池、萬水壺……設陰陽生輪值,自此暮鼓晨鐘;到明萬曆年,知府加修譙樓時,甚至為掌管觀天象、推曆法的唐欽天監台正袁天罡立祀,而在民間袁天罡已是被神化的天文學家。
發現
上世紀90年代,中科院古天文史專家薄樹人先生等眾多專家幾經論證發現,知州滕強恕修置的宜春譙樓竟然是我國現存最早的地方時間天文台,它比現存的鐵木爾帝國天文台(現烏茲別克斯坦境內)要早兩個世紀;比建於公元1276年的我國河南登封觀象台早50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