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陽廣播電視大學

衡陽廣播電視大學創辦於1979年,隸屬於衡陽市人民政府,歸口衡陽市教育局管理,是一所以現代信息技術為主要手段,採用廣播電視、文字音像、計算機網路等多種媒體進行教學,以現代遠程開放教育為主體的綜合性成人高校。

基本信息

學校簡介

學校分為南北兩個校區,南校區坐落在衡陽市衡祁路98號,校園環境優美,北校區坐落在衡陽市向農路54號,地處衡陽市中心城區。擁有固定資產近5000萬元,有計算機中心、網路中心、電子電器、電力拖動實訓中心、節術教育實訓中心,還建有實習工廠和國家級重點數 衡陽電大南校區控技術實訓基地。
衡陽電大為湖南省遠程教育的骨幹力量和終身教育的重要支撐,是湖南省高等教育大眾化的一支生力軍。衡陽電大的教學、管理、科研等各項工作都走在全省電大分校的前列。衡陽電大開放教育在校學生6000餘人;中職教育5000餘人;繼續教育現已開闢培訓項目20餘個,年均培訓人數近萬人。

衡陽電大南校區衡陽電大南校區
學校內設黨政辦公室、教務處、財務處、總務處、教育技術處、招生就業辦、系統建設辦7個職能處室,開放教育學院、信息網路工程學校、繼續教育學院和成人教育學院4個院(校),建有城南分校等10餘所教學站(點)。學校舉辦本科、專科、中專等層次學歷教育與繼續教育培訓,共開設文、理、工、商、藝術等九大科類,54個專業,在校各層次學歷教育學生7000多人。在職教師285人,其中校內教師165人,外聘教師120人,教授2人,副高職稱65人,中級以上職稱教師占80%以上。
學校堅持“培養職業人,服務學習者”,“開放、共享、服務”的辦學理念和“
綜合樓綜合樓
綜合樓
以開放教育為主體,多元發展”的辦學思路,充分發揮以網路教育為基礎進行現代化遠程教育的優勢,舉辦多種層次、多種形式的學歷教育;大力開展社區教育,農村教育,積極開展以崗位培訓為主的非學歷教育,為有著各類學習需求的學習者提供優質助學服務;利用電大教育資源建設社會化的現代遠程教育公共服務體系,為高等學校及國內外其它教育機構開展遠程教育提供學習支持服務。30年來,衡陽電大累計為社會培養各級各類“過得硬,用得上,留得住”的套用型人才60,000餘人,辦學水平和人才培養質量得到了社會的廣泛認可。
1999年,衡陽電大以教育部批准的“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和開放教育試點”項目為契機,緊緊把握全省高等教育跨越式發展的歷史機遇,充分利用網路、衛星傳輸等為主的現代化遠程教育技術和手段,認真開展實踐和探索。十年磨一劍,通過試點,學校實現了辦學規模、辦學條件、基礎設施、教學資源、師資隊伍、科學研究等方面的長足發展。至2009年6月,衡陽電大計算機中心擁有計算機機房20個,多媒體教室25個,電腦800餘台。電教中心建有兩套廣播衛星及VBI IT接收系統,南北兩個校區設有完整的閉路電視系統。建有100M校園網、“電大線上”教學平台及與
教學樓教學樓
教學樓
湖南電大互聯的雙向視頻教學系統。學生隨時隨地可以點播中央電大、湖南電大、衡陽電大三級教學平台的多媒體課件,收看直播課堂,進行線上答疑,參加BBS討論。此外,還建有與湖南電大互聯的網上電子圖書館和配套的校內圖書閱覽設施;有包括車銑刨鑽齊全的機加工車間和切割、氬弧焊、電氧焊車間的實習工廠;有電子電器、電力拖動實訓中心;有包括鋼琴、風琴、舞蹈練功房在內的藝術教育實訓中心。2008年5月,“中央財政支持的職業教育重點實訓基地——國家數控技術實訓基地”落戶衡陽電大信息網路工程學校,衡陽電大成為湖南最大的“中職教育數控技術實訓基地”。
如今,與時俱進的衡陽電大已經形成衛星廣播、數位電視、網際網路三大教學傳輸系統,以數位化、互動式、多媒體等現代教育技術為支撐的現代遠程開放教育體系已經成功運行。包括保險培訓、公務員培訓、專業技術培訓、中國小教師繼續教育、“一村一大”教育等和三級電大線上專、本科各專業教學資源,能夠同時支持所有註冊學習者線上學習,衡陽電大已經成為衡陽市規模最大、功能最強、資源最多、覆蓋面最廣的數位化學習超市
教研樓教研樓
教研樓
學校先後被中央電大授予“全國繼續教育基地”、“全國電大信得過考點”稱號;在國家教育部組織的開放教育總結性評估中,被評為“優秀學校”;被湖南省教育廳授予“助學支持服務先進單位”稱號;2008年12月,在湖南電大首屆辦學水平年度考評中,被評為“優秀學校”;被中共衡陽市委授予“紅旗領導班子”稱號,並被確定為衡陽市黨建工作示範點;榮獲衡陽市第二屆優秀事業單位法人,衡陽市三星級文明單位等光榮稱號,在市教育局直屬學校年度目標管理考核中,連續六年被評為“優秀學校”。

大事記

1979年
1月21—22日 全省舉行首屆電大統一招生考試,開設機械、電子兩個專業。衡陽市招生錄取270人(含單科生)。市教育局工農教育科周友生同志專管電大工作。
1980年
3月5日 市編委發衡市編髮【1980】6號文,同意建立衡陽市廣播電視大學工作站,定事業編制2人 。
4月28日 時任衡陽市市長楊敏之同志在市人大禮堂主持召開全市大中型廠礦、機關事業單位、駐衡部隊負責人大會,進行電大招生總動員,要求各單位認真搞好電大招生工作。
6月7-8日 衡陽市近2000人參加了全省統一舉行的80級電大招生(專科)考試。
8月14日 湖南省編委下發檔案,同意增撥1名編制給衡陽電大工作站,人員經費由省廣播電視大學撥給。明確規定地區工作站由廣播電視大學和地區教育局雙重領導,以地區教育局為主(湘編直【1980】129號)。
1981年
2月17日 衡陽市人民政府任命廖哲斌同志為湖南廣播電視大學衡陽市工作站站長(未到職)。
9月,電大工作站從市教育局機關搬出,遷至市二中對面(現教育大廈地址)二樓辦公。
9月10日 湖南省編委同意衡陽市工作站原有3名,新增8名,總計11名。
1982年
2月16日 廖哲斌同志從衡陽基礎大學赴任衡陽市電大工作站任站長。
8月2日 中共衡陽市委組織部衡市組發【1982】147號檔案任命曹中書同志為湖南廣播電視大學衡陽市工作站副站長。
12月4日 衡陽市人民政府衡市政辦發【1982】58號檔案同意市教育局新建衡陽市電大“學習中心”大樓,建築面積為二千五百平方米,投資二十五萬元,儀器配套費三十四萬元,暫配工作人員二十名,基建、設備所需經費,請省教育局予以支持。至12月底工作站教職工總計14人。
1983年
3月12日 衡陽市委組織部發出衡市組發【1983】046號檔案,同意成立中共湖南廣播電視大學衡陽市工作站黨支部,韓平原同志兼任支部書記。
6月 由政府牽頭召開全市有關廠礦負責人參加的電大實驗樓(北院A棟)集資會議,共籌措資金19萬。造價40萬元,市財政10萬元,電大自籌10萬元。
幾經爭取,省電大將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無息貸款引進的一套價值8.1萬美金的實驗儀器無償資助我市,整個湘南地區僅此一家。
1983年 衡陽電大工作站招收文科新生257人,理科新生344人,自學收看者文科285人,理科478人。80級畢業生800多人。
1984年
1月11日,衡陽市人民政府以衡政發【1984】12號文:《關於成立湖南廣播電視大學衡陽市分校的批覆》,同意將湖南廣播電視大學衡陽市工作站改為湖南廣播電視大學衡陽市分校,歸口市教育局管理,業務受省電大指導。
1月11日,衡陽市委組織部、市教育局、市財政局、衡陽分校聯合發出關於辦好我市廣播電視大學幹部專修科有關問題的通知(衡組發【1984】29號)。
2月6日 衡陽市教育局向市人民政府請示,將市二十一中學校址調撥給電大衡陽分校建“學習中心”。(衡教【1984】005號)
2月14日 衡陽市委衡發乾【1984】51號任命衡陽電大校級幹部名單如下:黨支部書記韓平原,校長廖哲斌,副校長:曹中書、李益湘、何林臣。
3月21日 衡陽市編制委員會發出衡編【1984】17號,批覆同意電大衡陽分校設定:辦公室、教務科。
3月22日 市政府同意撤銷市二十一中建制,將該校校址撥給電大衡陽分校建“學習中心”。
4月17日 市政府發出市政房土字【1984】第13號:《衡陽市人民政府國家建設徵用土地批准書》,同意在調撥市郊區人民政府原興建家屬宿舍徵用的橋灣塘一角1.1畝土地,給電大衡陽分校使用。
5月19日 經市委組織部批准,電大衡陽分校為縣團級事業單位
8月7日 該校由原辦公地點(市二中對面)搬到市二十一中學辦公,教學樓一、二層仍是市二十一中學使用,三、四樓為電大分校辦公地點。
9月 統計全市電大學員總計1983人,其中工科710人,文科696人,經濟類577人;教學班總計70個,工科26個,文科22個,經濟類22個。本年共招收672人,其中工科399人,乾修科273人,學員分布為:市區556人,衡山33人,耒陽37人,祁東13人,常寧21人,衡陽縣12人。
9月20日 分校正式主辦直屬教學班,負責人:李花白;工作人員:王利民、林長和。三個班總計學生105人,乾修科40人,電腦專業35人,工民建專業30人。
11月15日 衡計基字第【1984】24號檔案批准,同意電大衡陽分校實驗樓建設項目立項,項目位於向農路54號,框架,1棟,2706㎡,投資24萬元。1984年11月20日開工,1985年8月20日竣工
11月 省校於11月12日—15日,省電大在我市西湖飯店召開了理工科畢業設計會議,全省各電大分校、教學班的代表參加了會議。市委副書記蘇建民、市委宣傳部長李錦庭、市職教辦曾副主任、市教育局高國權副局長等參加了大會的開幕式,大會的召開標誌著該校畢業設計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績。
12月19日 城南區委宣傳部【南宣(1984)07號】文,任命陶楚雄同志任城南區電大站副站長。
12月22日 市計委發出【衡計基字(84)74號】文,《關於重新核定下達我市一九八四年基本建設計畫的通知》,電大衡陽分校總計投資15萬元,其中市財政劃撥10萬元,單位自籌5萬元,興建實驗中心教室2600㎡。
12月25日 該校發衡市電【1984】13號文,《湖南電大衡陽分校一九八五年招生工作意見》,共設定六個專業,即漢語言文學、法學、新聞學、檔案學、圖書館學、黨政管理幹部基礎專修科等專業,其中招收檔案學1人,法律968人,漢語401人,乾修282人,圖書102人,新聞181人,總計2065人。
12月28日 衡發乾【1984】5號:韓平原為衡陽分校黨支部書記,廖哲斌同志為校長,曹中書、李益湘、何林臣同志為副校長。
12月31日 教職工人數統計:共有教職員工33人,全民所有制32人,集體所有制1人。其中校級領導5人,中層領導7人,教師10人,管理人員6人,工人5人。
1985年
1月9日 在衡陽日報社新會議室召開電大招生工作會議,各部辦委局、區、縣三管教育工作的負責同志共16人參加。總計招生4421人,按專業分:漢語1576人、檔案330人,圖書217人,新聞437人,黨政乾修科955人,法律906人。
1月28日 中共衡陽市委衡發乾【1985】32號文:曹中書同志任電大衡陽分校黨委書記,韓平原同志任電大衡陽分校調研員,李益湘同志任電大衡陽分校顧問。
3月9日 衡陽市委宣傳部衡宣乾【1985】7號檔案:喬安章同志任湖南廣播電視大學衡陽市分校副校長。
3月18日 衡陽市編委衡編【1985】18號關於電大分校增設科室的批覆,同意增設組乾科、學生科。
4月9日,衡編【1985】22號:關於核定湖南電大衡陽市分校人員編制的批覆,經研究同意該校定事業編制85名,所配人員必須確保60%以上的教學人員。
5月3日 中共衡陽市委衡發乾【1985】166號:關於中共湖南電大衡陽分校委員會選舉結果的批覆,市委同意何林臣、曹中書、譚鳳英三同志為中共湖南電大衡陽分校第一屆委員會委員,曹中書同志任書記。
5月21日 在市防疫站二樓會議室召開我市85年電大招生錄取工作會議。全年共錄取學員1258人,其中黨政幹部專修科282人,法律181人,檔案131人,圖書102人,漢語言文學301人,自學視聽學員807人,合計為2065名。
8月10日 市編委發出衡編【1985】45號文:同意成立共青團湖南電大衡陽市分校委員會。
9月7日 湖南電大衡陽分校被評為省電大系統先進集體,黃銳老師被省電大評為“先進個人”。
11月8日 中共衡陽市委衡發【1985】48號檔案:關於明確市直行政、事業單位、國有企業行政管理機構級別的通知,再次確定湖南電大衡陽市分校為正縣級單位
1986年
3月21日 省建設委員會發【1986】湘建人教80號《關於聯合試辦電視中專的通知》,衡陽市分配60個建築施工與管理專業名額。
4月29日 舉行83級經濟專業畢業示範答辯會。時任市委書記楊敏之、副市長楊寶華等到會講話,何林臣副校長主持答辯會。
4月20日 全省大學生作文比賽在湖南師範大學舉行,全省電大系統共30人參加,該校參賽手陸元宏獲二等獎,何太平獲三等獎。
8月5日 市政府發出衡政發[1986]96號《對市教委、計委、財政局“關於在我市開辦高師函授專業普通班和電大師範專科班的請示”的批覆》,同意開設高師函授專業普通班和電大師範專科班 8月11日 電大招生由各級教委統一主持,市教委成立成人高校招生辦公室,抽調該校四人前去該辦公室統一辦公。總計招生3015人,其中工科1026人,文科1853人,中專136人。
8月22日 湘教計字[1986]66號:關於電大、函大、中函招收師範普通班學生的戶口、糧食、副食品補貼等問題的通知。這類學生可到辦班所在地辦理城市戶口、糧食關係,按城鎮人口的定置標準供應口糧。
9月8日 中央廣播電視大學在北京召開八六屆學員畢業典禮暨表彰大會。會上中央電大校長何東昌同志發了言,該校出席全國電大的有優秀教師黃銳,優秀管理人員張曉邁、劉慧星,優秀畢業生趙希琦、譚安利、鄒衡耀、楊志堅。
9月23日 市計委批覆衡計基建[1986]62號批准該校教工宿舍計畫面積1560M2,二類13套,三類13套。
11月15日 衡市電[1986]31號《關於八七屆招收應屆高中畢業生的通知》,按省校安排該校將繼續從應屆聯考中招收高中畢業生,開設師範類和非師範類普通專科班
12月13日 市電大分校與市五建公司施工單位簽訂《建築安裝工程施工契約》,1986年12月15日經城南區公證處公證,1987年元月正式破土動工。
12月11日 市計委發出衡計基字[1986]96號文,同意電大衡陽分校新建住宅1560㎡,總計26戶,其中三類13戶,二類13戶,資金25萬元
1987年
3月7日 由市政府出面召開了全市性的成人招生工作會議,市政府副秘書長主持了會議,市教委嚴洪濤主任傳達了省成人招生會議精神,李益湘顧問代表分校發言。計畫招收文科800人,理科420人。
4月20日組建衡陽電大學生藍球隊,參加衡陽市1987年大中專(技)院校學生籃球錦標賽,榮獲全市第三名。
6月 17日至21日,中央電大在我市召開法律專業師資培訓會議,知名法學家宋宗仁、北京市律師協會會長張思雲、中國政法大學主任鄒名正三位學者講座,參加會議的有中央電大及全國29個省市的代表140多人,市政府副市長杜正衡、市教委主任羅成階專程看望了與會代表。
7月10日 全校成招辦招生,報名1707人,錄取658人,其中文科353人,理科305人。
9月15日 夏庚成同志任湖南電大衡陽分校黨委委員。(衡發乾[87]245號文)
10月15日 市政府同意夏庚成同志任湖南電大衡陽市分校校長,廖哲斌同志任湖南電大衡陽市分校名譽校長。(衡政人字[87]34號)
1988年
1月18日 該校新建宿舍驗收合格。
3月10日 該校發衡市電[1988]4號文,經校務會研究同意成立湖南電大衡陽市分校城北教學工作站。
3月31日 該校召開了全市各教學班點在內的1987年度總結表彰大會,市委宣傳部長李錦庭同志作了重要講話
4月4日 該校發出衡市電[1988]13號文:關於創辦《衡陽電大學報》的請示報告。
4月27日,湖南省教育委員會、湖南省財政廳發湘計字[1988]32號檔案,補助衡陽市電大1987年度電大普通班師資培訓經費2.1萬元。
5月7日 經市勞動局審批,同意該校成立“湖南廣播電視大學衡陽市分校勞動服務公司”(衡市勞社[1988]36號)。
7月9日至10日 省電大召開首屆電大師範班畢業典禮暨88屆優秀畢業生表彰大會,該校紀委副書記王宏偉、教師劉果泰和7名優秀畢業生代表參加了會議。
7月15日 湖南省遠距離教育研究會衡陽分會舉行成立大會,夏庚成校長宣讀了省遠教研究會關於成立衡陽分會的批示及賀電,李益湘同志作了籌備工作報告,會議選舉了衡陽分會理事會。
10月21日 直屬班舉行1988年開學暨畢業典禮表彰大會,夏庚成校長作報告,省電大薛副校長到會作了重要講話,喬安章副校長宣布了表彰名單,學校黨政領導、直屬班全體工作人員、新老學員總計300餘人參加了會議。
11月4~6日,龍永保受邀並由亞洲遠距離教育協會資助參加在香港舉行的年會,在會上宣讀了論文《Strengthening feedback in the teaching process for enhanced learning》。
11月17日 舉行1988年度招生工作總結大會,全年共招收學員1074人,其中理工類246人,經濟類591人,文科類236人。
11月25日 衡市職改任字[1988]298號檔案,經評審確認該校馬興睦、喬安章、賀端源、黃銳等四位同志具備副教授職務任職資格。
1989年
4月14日 中共衡陽電大第二屆黨員大會,進行黨委會、紀委會換屆改選,選舉產生了曹中書、夏庚成、何林臣、王宏偉、譚鳳英等五位同志組成的新一屆黨委會。紀委會由王宏偉、楊旭、楊伯龍三位同志組成。
5月16日 中共衡陽市委衡發乾[1989]115號文,同意中共湖南廣播電視大學衡陽市分校第二次黨員大會選舉結果。市委同意該校大會選舉產生的黨委會和紀委會。黨委會由曹中書、夏庚成、何林臣、譚鳳英、王宏偉五位同志組成,曹中書同志任黨委書記;紀委會由王宏偉、楊旭、楊伯龍三位同志組成,王宏偉任紀委副書記。
6月13日 學校成立校勞動服務公司,擬投資五萬元,具體由張建平同志負責。
7月31日 推行科室合併,滿負荷工作法,由原來8個科室合併成4個科室,即辦公室、教務科、學習中心(直屬班)、勞動服務公司,科室負責人: 辦公室 王宏偉(兼)、教務科 羅聲疆(科長)、學習中心楊旭(科長)、勞動服務中心張建平(經理,聘任制)。
11月3日 該校發出衡市電[1989]42號文,同意成立“市船山業餘學校電大公關、工美班聯合黨支部”,由周太芹同志任支部書記。
11月14日 湖南日報報導了該校科室合併與教學改革的情況,並刊登了校長夏庚成同志在直屬班教改會上講話圖片,對該校改革進行了肯定。
11月17-18日 召開第二屆工會會員大會,上屆工會主席何林臣作了總結報告,經無記名投票選舉產生了第二屆工會,主席:楊雪英,委員:楊雪英、高友芳、許雋、許玉松、廖德寶、龍永保、周若林。
12月4日 衡陽市總工會組織部(編號:002505)關於改選基層工會委員會的批覆,同意由楊雪英等七位同志組成第二屆工會委員會,楊雪英同志任主席。
12月7日 該校被評為衡陽市成人高校招生全國統考先進單位。
1990年
1月2日 中共衡陽市委發“衡發”乾(1990)1號檔案,同意該校第二屆工會委員會換屆選舉結果,楊雪英同志為湖南電大衡陽分校工會主席(副校級)。
3月16日 衡陽市審計局發【衡審決字(1990)012號】文,經過對世行貸款項目進行了就地持續審計,決定市政府應撥的世行貸款項目的國內配套資金34萬元。
3月22 黃銳被評為湖南省教育系統勞動模範,王宏偉被評為衡陽市優秀教育工作者。
1991年
5月13日 學校研究同意組建非學歷教育辦公室,決定由張曉邁負責,成員有:許雋、韓平原、謝屏幛。
6月26號 衡政人字(1991)23號檔案,符春明任電大衡陽分校副校長。
6月30日 衡發乾(1991)218號檔案,名譽校長廖哲斌、副局級顧問李益湘同志離職休養。
7月1日,市教育局黨委授予該校黨組織“先進黨組織”稱號
7月11日,衡陽市【職改任字(1990)第008號】文,謝屏幛評高級職稱任職通知。
11月30日 根據市總工會有關要求,學校恢復建立教工之家,將七樓會議室作為工會活動室,撥經費8000元。
1992年
1月7日 團市委1991年度總結表彰大會在該校召開,該校團委被團市委評為1991年度團委工作先進單位,龍永保被團市委評為優秀團乾。
1月 該校電視中專重新開辦,直至1995年,該校電視中專學生註冊3000多人,名列全省第一。
2月28日 學校研究決定成立科技開發籌備小組,由楊雪英、許玉松、林長和、張友琴、廖德寶組成,設辦公室、生產、供銷、勞資等部門。
4月8日 衡陽市城南區機構編制委員會發文(南編髮1992)02號檔案)同意將湖南電大衡陽市城南電大定為正科級
9月28日,市機構編制委員辦公室檔案,同意該校增設成人中專部為學校內部科室。聘任周林軍同志任中專部副主任,主持全面工作;聘任黃明湘同志為中專副主任。
10月17日 衡教職改領字(1992)84號檔案,確認楊健波、羅聲疆副教授任職資格;
11月29日 該校選派參加省電大主辦的《前進向著二十一世紀》演講比賽,選手邱衡榮獲第一名。
12月31日 衡政人字(1992)28號檔案,吳淦林同志任衡陽電大副校長。
1993年
12月19日 衡陽市語言文學學會年會在該校召開,參加會議的有全市語言學會會員共七十餘人。
12月25日,該校直屬班在郊區政府禮堂舉行紀念毛澤東誕成100周年文藝匯演。
1994年
1月8日 該校中專部在中南工學院禮堂召開全市電視中專學生大會。
6月28日 夏庚成和楊伯龍去梧州勞務公司考察,並簽訂了勞務契約,勞務公司輸出的對象是大、中專畢業生,輸到珠江三角洲等地。
7月20日 市委機構編制委員會辦公室衡編辦[1994]30號檔案批覆,同意將湖南廣播電視大學衡陽市分校易名為衡陽市廣播電視大學
11月18日 城南區編辦下發南編字[1994]10號檔案,同意將衡陽電大城南工作站更名為衡陽市廣播電視大學城南分校。
11月24日,衡陽市大中專院校協作會在該校召開。
1995年
2月24日 中共衡陽市委衡發乾(1995年)76號同意喬安章同志提前退休。
中共衡陽市委衡發乾(1995年)71號同意王宏偉任該校工會主席;李徳林同志任該校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
9月28日 該校召開第三次黨員大會暨黨委、紀委換屆改選大會,經過無計名投票,選出曹中書記、李德林、夏庚林、王宏偉、吳淦林為新一屆黨委委員,選出李德林、楊旭、許玉松為新一屆紀委委員。
12月27日 中共衡陽市委衡發乾(1995)346號檔案,市委同意該校9月28日黨員大會選舉結果,黨委會由曹中書、李德林、夏庚成、吳淦林、王宏偉同志組成,曹中書同志為黨委書記,李德林同志為黨委副書記。校紀委會由李德林、楊旭、許玉松同志組成,李德林同志為紀委書記。
1995年度 招生人數,大專總計3000人,其中文科2638人,理科362人。
1996年
1月17日 衡發乾(1996)78號檔案,李運建同志任該校黨委副書記;夏庚成同志任該校調研員;曹中書同志任該校調研員。
2月6日 該校承辦的衡陽市大中院校協作會96迎春座談會在教育大廈三樓會議室召開。
2月14日 衡陽市人民政府衡人字(1996)9號檔案,李運建同志任衡陽市廣播電視大學校長。
3月10日 中共衡陽市委機構編制會辦公室發衡編辦(1996)14號檔案批覆,撤銷衡陽市廣播電視大學中專部,設立衡陽市廣播電視大學附屬中等專業學校為科級機構,人員編制從學校內部調劑。
4月12日,召開附屬中專學校成立大會,時任副市長李湘源講話並掛牌揭幕,時任市長陳安眾、市人大主任鍾名智到會祝賀;省電大、市教委、市計委、市物價局、衡陽日報社、衡陽電視台、有線電視台、教育學院以及市屬各中學的負責人參加了會議,中央、省、岳陽、郴州、益陽、邵陽、株洲、湘潭電大等66個單位來信、來電錶示祝賀。
6月14日 召開工會第三屆會員大會,市總工會李桂英副主席、市教委教育工會常家楚主席及電大工會會員共50人參加了會議,進行換屆改選,選出了王宏偉、申燕、高友芳、李紅、宋曉寧、廖德寶、許玉松為新一屆工會委員。
6月28日 衡陽市總工會衡工批字(1996)29號檔案,同意由王宏偉等7名同志組成電大第三屆工會委員會;王宏偉同志為主席。同意由羅永文等3為同志組成經費審查委員會,羅永文同志為主任。
8月13日 市政府主持召開該校新校區選址會議,參加人員:市政府副秘書長潘義元,市計委副主任李家和、市教委副主任嚴洪濤等。選定衡祁路與外環路交角處的一塊地,即該校新校園現址。
9月5日 第四次研究新校區選址會議,正式與市開發區管委會簽訂了購地55.53畝的協定。
9月28日 新校區整體規劃圖送市開發區管委會規劃終審通過。
9月30上午8時48分 該校新校園開始推土平地,正式拉開建設序幕,校領導李運建、李德林、吳淦林和辦公室主任許玉松等觀看了推土現場,並拍攝錄了像。
10月26日上午 衡陽電大新校園奠基典禮隆重舉行,時任中共衡陽市委宣傳部長劉增科、市人大常委副主任陳興國、副市長李湘源、楊東林、市政協主席周培、袁副主任;時任省電大黨委書記張寶興、副校長楊永裘,省計委副處長唐新華等黨政領導及省市100多個單位共1000多位代表蒞臨祝賀慶典,由時任市教委主任嚴洪濤主持,副市長李湘源、省電大黨委書記張寶興在慶典會上作了重要講話。
11月21日 中共衡陽市委衡發乾(1996)287號檔案,李智平同志任衡陽廣播電視大學黨委委員
12月3日,衡陽市人民政府發衡政人字(1996)25號檔案,李智平任衡陽市廣播電視大學副校長。
12月20日 衡編辦(1996)110號批覆,同意設立衡陽市廣播電視大學培訓中心為內設科室,所需人員編制內部調整。
96年 龍永保同志的《也談會計核算信息失真的成因及對策》在衡陽市財政會計學會第五屆會員代表大會上被評為二等獎。《淺談點算會計教學計畫的改革》在現代學校教育論文評比中獲得三等獎,在全省首屆經濟專業論文評比中獲一等獎。
1997年
2月28日 衡市電大校(1997)7號檔案,成立辦學水平評估領導小組,領導小組組長李運建,副組長:李德林,成員:吳淦林、李智平、王宏偉、楊旭。
3月18日 衡陽電大黨字(1997)1號檔案,共青團衡陽市廣播電視大學第二屆委員會組成人員的通知:由楊伯龍、宋曉寧、李篤生、蘇翔鷹等四位同志組成;楊伯龍兼任團委書記,宋曉寧任組織委員,李篤生任宣傳委員,蘇翔鷹任文娛委員。
6月4日 市教委嚴洪濤主任宣布電大新任領導幹部:李徳林任黨委書記,楊旭同志任副校長、黨委委員
7月1日 中共衡陽市委授予該校領導班子為“紅旗領導班子”稱號。
9月7日 投資2500萬元的新校園教學樓、學生公寓、禮堂、食堂等近1.5萬平方米的主體建築順利竣工,並實現搬遷新校。省、市領導和全國各電大及各兄弟院校領導視察參觀給予了高度評價。《湖南日報》《衡陽日報》《衡陽晚報》衡陽電視台、衡陽有線電視台、《湖南成人教育》雜誌都多次給予報導。
11月16日 湖南省教育委員會湘教通(1997)192號檔案,衡陽市廣播電視大學設定為成人計算機套用能力等級考試考點。
97年 龍永保、申燕同志被評聘為副教授。
97年度 共招各層次、各類學生1200人,其中計畫內招生普招生170人,成招計畫內681人,大中專畢業1004人,其中大專204人,中專800人。在校學生5800人,其中校本部2422人(大專876人,中專1086人,註冊視聽生456人)。
1998年
5月11日至13日,全省電大學生工作座談會在該校召開,全省各地州市電大負責學生工作領導和學生科長共80餘人參加了會議,時任副市長陳新文、湖南電大書記張寶興、副書記常弼良、紀委書記姜元芝等省校領導出席了會議,大會由張寶興同志支持,常弼良同志作了題為“加強教育,嚴格管理,”努力把全省電大學生工作提高到一個新水平的主題報告。陳新文、嚴洪濤在會上講了話,並同參會人員合影,衡陽電大、常德電大、零陵電大、岳陽電大、湘潭電大、婁底電大、株洲電大,省電大中專部,省直屬分校、郴州電大、長沙電大等在會上介紹了電大學生工作經驗,5月12日晚上與會人員觀看了該校自編文藝節目,會議圓滿成功。
6月6日 時任省委副書記鄭培民視察該校新校園。對該校新校園建設和管理給予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評價。
6月30日 前來參加在衡召開的中國電大編輯記者協會第二屆理事會議的中央電大副校長、文學博士、教授孫綠怡同志,在省電大副書記常弼良,衡陽電大黨委書記李徳林等陪同下參觀了該校新校園。
7月1日至7月3日 中國電大編輯記者協會第二屆全體理事會議於在會該校召開,來自全國各省市近40名理事參加了會議,中央電大副校長、文學博士、教授孫綠怡出席了會議並作了講話;副市長陳新文、省電大黨委副書記常弼良、市政府秘書長李開南、市教委主任嚴洪濤等領導出席了開幕式。
8月 7日 省教委發【湘教通(1998)120號】檔案,因我省部分地區連續多次遭受特大洪水襲擊,教育系統損失嚴重,要求各成人高校開展募捐活動,該校捐款5000元。
9月18日 陳新文副市長、市教委主任嚴洪濤等來該校現場辦公
11月12日 衡市職改審字(1998)47號檔案,確認林嵐為副教授技術職稱任職資格。
12月,獲全省電大會計技能競賽團體一等獎;市綜治委授予該校“市社會治安模範單位”稱號。
1999年
1月6日 湖南省教育委員會發出(湘教通【1999】1號)《關於全省電大分校辦學水平評估結果的通報》,該校被評定為全省電大分校辦學水平評估優秀學校。
1月11日 省政府在岳陽召開全省電大辦學水平評估總結表彰大會。副省長唐之享給包括該校在內的5所辦學水平優秀學校授牌,校長李運建在會上作了經驗介紹。
1月15日 全校教職工大會,校長李運健同志傳達了湖南省評估表彰會議精神,該校評為優秀學校並獲一等獎。
2月2日 湖南省計委撥付該校建校經費50萬。
5月23 市教委委託該校承辦1999年度分配到市區教育系統的大中畢業生進行入門培訓,為期一個月。
6月 該校被確實為“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及開放教點項目”首批試點單位,標誌著開放教育工作的開始。
7月8日 該校發出衡電大字[1999]第19號文,同意常寧市教師進修學校設電大教學點。
9月23日 該校發出衡電大字[1999]第31號文,同意建立電大衡陽縣教學點,開設小教師資大專班。
10月18日 據《湖南電大教育基本情況統計資料》統計,99年該校畢業生 446人,招生 859人,在校生1843人,開放教育專升本88人,非學歷教育結業生1819人,教職工274人,其中副高8人,中級33人,初級11人,專任教師47人。
11月16日 中央電大發電校繼[1999]5號文,批准衡陽電大為中央廣播電視大學第一批繼續教育基地
同年,龍永保被教育部授予“全國電大優秀教師”稱號。
12月21日 衡市職改審字(1999)61號文,確認該校張淑雲同志為高級實驗師職稱任職資格。
12月22日 中共衡陽市委辦公室發文【衡委乾(1999)106號】文,同意調研員曹中書同志退休
12月28日 校長李運建與中央電大繼續教育學院簽訂培訓基地協定書,可以在湖南地區組織開展培訓工作,協定有效期為2年。
1999年 招生1800多人。被省電大評為招生工作先進單位。被市教育局考評為目標管理先進單位。
2000年
2月29日 該校被評為“城北區1999年度治安創模達標銅牌單位”。
3月25日 成立衡陽市廣播電視大學業餘黨校,黨委書記李德林任業餘黨校校長,副校長吳淦林任業餘黨校副校長,組乾科長周林軍同志任業餘黨校教務長。
6月20日 李德林、楊旭、龍永保參加在株洲召開的2000年開放教育試點工作會議,該校成為全省開放教育首批試點單位。確定該校4個專業,本科200人,專科3個專業250人,註冊視聽生800人。
6月 被市教育局評為1999-2000年度檢查評估優秀學校
7月6日 衡陽市委發出衡委乾【2000】76號:《關於李運建等同志職務任免的通知》,同意李運健同志任衡陽電大調研員;任命劉大信同志為衡陽電大黨委副書記。
8月,陸秀艷被評為副教授。
10月13,學校內部機構設定調整:科室9個,實體2個,辦公室、教學(科研)科、教務科,現代教育技術科,行政科,學生科,團委,招生就業指導科,繼續教育中心,全日制教育學院,開放教育學院。
10月20日 截止2000年底,該校年度畢業生數:487人,新招生613人,在校生1805人,教職工72人,其中,教師46人,副教授5人,講師12人,助教6人,副高3人,中級18人,初級12人。
12月 被省電大評為全省電大教育評估檢查優秀學校、全省電大招生工作先進單位。被市教育局考評為目標管理先進單位。
2001年
3月 學校成立駐深圳畢業生就業推薦辦事處。
4月25日 時任市教委主任嚴洪濤,副主任夏年新、周國強率辦公室、師訓、組乾、計財等部門負責人來該校現場辦公。解決衡陽電大在發展中面臨的問題。同意適當增加一些骨幹教師,同意將部分中國小英語和計算機培訓任務交與該校。為加強對衡陽電大迎接“中央電大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和開放教育試點”中期評估工作的領導,成立由市教委黨委副書記、副主任周國強任組長,校長劉大信、黨委書記李德林任副組長的領導小組。
4月 省教育考試院授予該校“高等教育自學考試優秀考點”。
5月14日 市教委主任辦公會議議定:為加強對衡陽電大迎接“中央電大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和開放教育試點”中期評估工作的領導,成立由市教委黨委副書記、副主任周國強任組長,電大校長劉大信、黨委書記李德林任副組長,副校長吳淦林、李智平及教委有關科室負責人任成員的迎評估領導小組,負責迎評工作的指導、組織和協調。明確今後衡陽電大的業務指導歸口高教師範科為主,成人教育科協助。
6月 該校被中央電大授予考試工作“信得過考點”稱號。7月 衡陽電大校園網建成,100坐的多媒體教室,增置71台電腦,2個機房,改造網上閱覽室,改進閉路電視系統,實行衛星接收,閉路電視網,計算機網路“二網合一”。
9月 為擴大招生生源,學校成立珠暉分校。
9月 李德林被評為省電大系統“優秀教育工作者”,周為民被評為省電大系統“優秀教師”。9月 省教育廳授予鄒忠炎、劉思亮“成人高校省級優秀學生幹部”,授予楊娟等7人“成人高校省級三好學生”,授予馮雙林“普通高校省級優秀畢業生”。
9月 截止9月底,該校全年招生3174人,其中秋季招生2706人,在校學生達到5662人。
10月 該校被省電大評為“信得過考點”。
11月23日 該校被評為省電大校報通訊工作先進單位,李篤生、許玉松兩同志被評為優秀通訊員。
11月 該校被評為省電大系統“招生工作先進”單位。
11月 高支芳被省電大評為“考務工作先進個人”。
12月18日 截止2001年12月,該校在校生數5662人,其中普招生246人,中專生221人,下設15個教學點。
被市教育局年度目標考評為先進單位。
2002年
2月26日 為迎接開放教育試點中期評估,更好地為遠程教育提供支持服務,該校成立了電大網站工作室。
3月13日 楊東林副市長率市政府文教科肖科長,市教育局副局長等領導來該校召開辦公會議,對電大評估工作中的環境、經費、人事等問題進行現場辦公。
4月21日至22 日 開放教育部級評估專家來該校評估,出席評估匯報會的人員有:專家組成員:雷曉敏 任宇 省教育廳:蔣易春 ,市政府:楊東林、 肖友儒,省電大:羅春暉彭思毛成京聯 , 市教育局:周國強、羅勝利。順利通過省教育廳和國家教育部的兩級評估,該校被省教育廳評為開放教育試點工作優良學校。
5月 該校共青團工作受到團市委表彰,被評為“共青團工作先進單位”;該校教師楊應雲被共青團湖南省委評為“優秀共青團員”,被共青團衡陽市委評為“優秀共青團幹部”,學生周冰共青團衡陽市委評“優秀共青團員”。
5月17日 湖南省教育廳發文【湘教通(2002)65號】,評估認定該校為試點項目省級中期評估優良學校。
6月5日 衡陽市教育局(衡教職[2002]08號):同意成立衡陽市信息網路工程學校,隸屬衡陽市廣播電視大學,屬中等職業學校性質,校址設衡祁路98號;同意學校試辦計算機及套用、計算機網路技術、商務外語和文秘等四個專業,學制三年,招收國中畢業生。
7月25日-27日 召開第四屆教代會,完善內部管理體制改革和分配製度改革,內部科室由11個精減到8個,中層由20人精簡到15人,裁減行政崗位9個。
8月18日,衡陽市教育局發文【衡教字(2002)35號】,決定該校為衡陽市中學教師培訓基地。
8月22日 衡陽市編委(衡編【2002】16號檔案)批准該校內設8個處(室、院、校),即辦公室、教務處、學生處、教育技術處,總務處、繼續教育學院、現代遠程教育學院、信息網路工程學校。
8月 該校被市教育局正式確定為衡陽市中國小教師培訓基地並掛牌;一次性通過省教育廳對該校中國小老師繼續教育工作的檢查評估;與湘潭師院聯合舉辦中學教師專升本遠程教學班;與衡陽師院聯合舉辦教師初等教育專業函授大專班。
10月15日 湖南省教育廳檢查組來該校檢查教師繼續教育培訓工作,該校被市教育局確定為“衡陽市中學教師培訓基地”並掛牌。10月30日,該校召開2002年度全校招生工作總結表彰大會,全年共招收學生3436人,在校學生7041人(含中專),該校被省電大評為招生工作先進單位。
11月21日 衡陽市教育局發文【衡教字(2002)08號】,決定向坤軒、申燕為衡陽電大工會副主席,張建平任辦公室主任,李篤生任辦公室副主任,黃明湘任教務處主任,劉智任總務處主任,蘇翔鷹任總務處副主任,林長和任繼續教育學院院長,龍永保任現代遠程教育學院院長,劉果泰、楊應雲任信息網路工程學校副校長。
12月18日 該校被省電大評為2002年度招生先進單位,楊伯龍、張志斌、馮雅娟、陶宏偉被省電大評為招生先進個人。
12月20日 該校與電大線上遠程教育技術有限公司正式簽訂奧鵬遠程教育學習中心合作協定書。
12月 市教育局年度目標考核,該校被授予2002年度優秀學校稱號。
截止12月 底,該校在冊學員7041人,(中專75人),教學辦點24個,教職工64人。
全年該校教師在省級以上刊物發表論文10篇,其中國家級2篇,申報並獲準國家級科研課題一項。
同月,學校發文成立珠暉分校,劉果泰任分校校長(副科級)。
2003年
1月6日 召開首屆科研工作會議,時任省電大副校長杜純梓、科研處長周禮良、市教育局局長奉祥明、市科技局副局長劉啟靜到會祝賀。
1月15日 該校南北兩個校區校園網實現互聯互通。
3月16至17日 全省電大教學工作現場經驗交流研討會在該校召開。
3月29日 龍永保同志被衡陽市人民政府確定為衡陽市第三批後備學科帶頭人。
3月31日 該校被評為石鼓區2002年度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創模達標銅牌單位。
4月 該校組織學生代表參加市政府組織的信息知識競賽,並獲得亞軍。
4月14日 湖南廣播電視大學表彰2003屆普招優秀畢業生,該校肖芳、胡群、歐志堅、潘鑫、肖芳梅、肖沉香、敖潔、朱黎明譚志輝、鄒高潔、歐鵬等11位同學受表彰。
4月25日 該校與北京奧鵬遠程教育中心簽訂項目服務協定書。
5月21日 湖南電大表彰該校劉宏、黃湘、麻愈彬、劉志、黎文龍、謝宏艷、高艷等7位同學為2002-2003年度三好學生,表彰尹恆、湯蓓、周冰等3人為優秀學生幹部。
8月31日 周為民同志被中央廣播電視大學授予廣播電視大學首屆“教學創新獎”。
9月8日 龍永保同志被評為“衡陽市優秀教育工作者”。
110月30日 該校校園網網站向中國聯通衡陽分公司申請,並正式獲準使用國際網際網路域名.
12月15日 全省電大系統實踐性教學環節研討會在該校召開。
12月15日 該校被省電大授予“優秀學籍管理集體”。
12月26日 衡陽市人民政府衡政人[2003]16號,同意“蕭烽同志任衡陽市廣播電視大學副校長(試用期一年,聘期三年)”,
2003年度 該校招生完成任務:2550人,其中本科:829人,專科608人,專本377人,成招專科241人衡陽師院大專86人,普招專科21人,職業中專388人,在校生規模5700人。中專學校增設旅遊、賓館管理、財務會計、幼教、電子商務、機電工程等5個專業。
2004年
3月16日 全省電大教學工作現場經驗交流暨研討會在該校召開,省校杜純梓等校領導參加了會議。謝宏治副市長致歡迎辭,市教育局周國強書記講了話,劉大信校長在會上作了教學經驗介紹。該校獲教學工作先進單位稱號。
5月8日 為辦好該校承辦的“湖南省農村國小英語骨幹教師省級培訓班”,該校成立了培訓工作領導小組,組長劉大信,副組長吳淦林。
5月28日 成立衡陽電大開放教育總結性評估迎評工作領導小組、迎評工作小組和迎評工作辦公室:1、迎評小組領導小組,組長謝宏治(市人民政府副市長),副組長周國強(市教育局黨委書記)、劉大信 、李德林;2、迎評工作小組,組長劉大信、副組長楊伯龍、龍永保;3、迎評工作辦公室主任龍永保、副主任申燕
7月7日 該校被中共衡陽市委評為2003至2004年度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先進市工作先進單位。
8月8日 根據中央電大、省電大相關檔案精神,為做好開放教育試點專業畢業生追蹤調查工作,該校成立了衡陽電大開放教育試點畢業生追蹤調查領導小組,組長楊伯龍,副組長龍永保,;畢業生追蹤調查辦公室主任龍永保,副主任申燕。
9月9日 湖南電大表彰該校周為民同志為湖南電大系統優秀教師稱號,陸秀艷同志為湖南電大系統優秀教育工作者。莫凡同學被中央廣播電視大學評為2005年度開放教育“優秀畢業生”。
2004年 該校招生再創歷史新高,全年各類招生2251人。被省電大評為招生工作先進單位。經市教育局年度目標考核,該校被授予2004年度“優秀學校”稱號。
2005年
3月 校長劉大信、校長助理楊伯龍及周為民、彭浩、劉波等老師的《實踐教學管理軟體》獲省電大首屆課件大賽一等獎。
3月31日 衡陽市委發文(衡委乾[2005]37號)市委同意許玉松同志任衡陽電大助理調研員。
4月16 日 湖南省教育廳開放教育試點項目總結性評估專家組來校,衡陽市人民政府副秘書長曹昭明同志到會並致歡迎詞,校長劉大信作了工作匯報.
7月7日 該校被中共衡陽市委評為2003至2004年度創建省文明城市工作先進單位。
8月24日 衡陽市委組織部、衡陽電大等7家單位聯合發出(衡組發【2005】7號)《關於實施“鄉村培養計畫”的通知》。通知明確從2005年秋季開始有計畫地在全市鄉鎮、村實施“一村一名大學生計畫”,計畫由該校負責實施,為加強領導,成立了領導小組,該校校長劉大信,副校長蕭烽均為領導小組成員。
8月26日 市委組織部召開“實施鄉村人才培養計畫”動員大會。
10月15日 我市首屆“鄉村人才培養計畫”2005年秋季大專班舉行開學典禮,500多名農村幹部成為該計畫第一批學員,時任組織部長張自銀到位並講話。
該校招生再創歷史新高,全年各類招生3562人,其中本科789人,專科1921人,中專852人。被省電大評為招生工作先進單位。蕭烽等同志被評為全省電大系統招生先進個人。
2006年
2月10日 中共衡陽市委授予該校“星級文明單位”榮譽稱號。被石鼓區委、區政府授予綜合治理先進單位稱號
2月28日 該校工會被衡陽市教育工會授予“先進基層工會”稱號,校長劉大信被授予“工會工作積極支持者”稱號
3月31日 (衡委乾[2006]20號)市委同意李智平同志任衡陽電大黨委書記,龍永保同志任衡陽電大黨委委員,劉智同志任衡陽電大紀委書記,李德林同志任衡陽電大調研員,吳淦林同志任衡陽電大調研員。
4月8日 由教育部,中央電大有關領導和專家組成的教育部開放教育評估專家組一行來衡,對該校進行“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和開放教育試點”工作總結性評估,市人大副主任彭仁昌出席會議,劉大信校長作了工作匯報。
4月20日 衡陽市人民政府衡政人[2006]3號決定龍永保同志任衡陽電大副校長。
4月 該校獲全省電大經濟類專業網上辯論大賽一等獎
5月15日 該校在開放教育試點工作評估中被湖南省教育廳評為優秀等級,並獲得湖南電大獎金2萬元。衡陽電大全省排名第一。
6月30日 該校被衡陽市教育委員會授予“2006年先進基層黨組織稱號,李智平、楊應雲、彭振宇三位同志被授予“模範共產黨員”稱號。
9月10日 楊安季被評為“湖南省優秀職業教育工作者”
10月30日 由市委宣傳部副部長謝厚新帶領的市文明創建評估小組對該校文明創建工作進行了現場考察,並對該校文明創建工作給予了高度評價,該校申報的“三星級文明單位”順利通過驗收。
12月30日 衡陽市職改審字[2006]59號,確認李智平同志具備副教授專業技術職務任職資格,彭浩同志具備高級實驗師專業技術職務任職資格。
12月 被省精神文明辦公室授予“創建湖南信用單位先進集體”稱號。
2006年 許強老師和彭振宇老師分別被省電大評為“ODE網上教學獎”二等獎和三等獎,學校獲得“開放教育評估”全省電大網上辯論賽(會計專業)第一名,陳佳老師獲“優秀指導教師”獎,林靚同學獲“最佳辯手”獎。獲全省電大開放教育英語專業學員寫作競賽優秀組織獎,賀莉莉老師被評為優秀指導老師,程玲同學獲三等獎。王冬玲同學被評為中央廣播電視大學2006年度開放教育“優秀畢業生”。
2006年 該校開放教育招生2232人,其中校本部1337人,成人教育244人,一村一大招生488人,合計招收新生2964人,超額完成目標,信息網路工程學校招生967人,在校生2000人。被省電大評為招生工作先進單位。
2007年
1月 該校被市委、市政府授予三星級“文明單位”稱號。
3月2日 該校工會被衡陽市教育工會授予“工會工作目標管理考評先進單位”稱號。被石鼓區委、區政府授予“綜合治理先進單位”稱號。
4月2日 該校在信息網路工程學院大禮堂內舉行“愛心助學”活動暨“國家助學金”發放儀式,校領導和教職工進行了愛心捐款,總計募捐14370元。
5月27日 該校參加了2007年衡陽市首屆民眾文化藝術節暨“青春風華”大學生合唱比賽,榮獲二等獎
7月1日 該校被中共衡陽市委授予衡陽市三星級文明單位榮譽稱號。
7月12日 在全國廣播電視大學“通用管理能力杯”工商管理專業案例設計與分析大賽中,開放教育學院05秋工商管理本科班李建成同學獲得“全國一等獎”,副校長龍永保和匡勝老師分別榮獲“全國優秀指導教師”稱號。
9月5日 該校劉大信校長被授予“衡陽市優秀事業單位法定代表人”榮譽稱號,並記二等功。
11月5日 該校匡勝同志獲得全省唯一一個“全國電大基於網路課程改革試點”先進教師稱號。
2008年
1月11日 該校被評為湖南省電大系統招生工作先進單位,該校曹躍華、陶宏偉,許強三位同志被評為招生工作先進個人。被市教育局授予成招考試優秀考點。
3月2日 該校被石鼓區委、區政府授予“綜合治理先進單位”稱號。
3月 信息網路工程學校申請的中央財政支持數控實訓基地獲批,得到400萬元的設備支持。
9月26日 衡陽市人民政府衡政人[2008]4號,市政府決定李智平同志任衡陽電大校長,楊伯龍、楊安季同志任衡陽電大副校長。
10月24日 衡陽市委衡委乾[2008]80號,同意劉大信同志任衡陽市教育局調研員;蕭烽同志任衡陽電大黨委書記;李智平同志任衡陽電大黨委副書記;楊安季同志任衡陽電大黨委委員;劉燕同志任衡陽電大工會主席,黨委委員。
12月31日,湘職改審[2008]108號檔案確認龍永保、申燕同志具備高校教授資格,評審通過時間為2008年11月2日。
2009年
3月20日 信息網路工程學校數控技術套用專業被列為衡陽市十一五重點項目精品專業。
8月3日 信息網路工程學校數控技術套用專業被湖南省十一五重點建設項目精品專業。
8月13日 在電大南院舉行中央財政支持的國家級重點數控專業實訓基地剪彩儀式,標誌著該校國家級數控實訓基地正式啟用。
9月10日 該校青年教師楊應雲被評為“湖南省優秀教師”,並代表衡陽市獲獎教師在長沙參加湖南省慶祝第二十五個教師節暨優秀教師頒獎大會。

二級學院

開放教育學院
信息網路工程學院
繼續教育學院
成人教育學院

內設機構

黨政辦公室、教務處、後勤處、財務處、教育技術處、招生就業指導辦公室、系統建設辦公室、工會、紀委、團委。

歷任領導

姓 名 職務 職稱 任職時間
廖哲斌 電大工作站站長 副教授 1981年 2月至1983年11月
校長 1983年12月至1987年10月
曹中書 電大工作站副站長 講師 1982年 8月至1983年11月
副校長 1983年12月至1985年 5月
黨委書記 1985年 5月至1996年 1月
韓平原 衡陽市教育局副局長兼電大工作站黨支部書記
1983年 3月至1985年 5月
李益湘 副校長 副教授 1983年12月至1985年 1月
何林臣 副校長 副教授 1983年12月至1993年12月
喬安章 副校長 副教授 1985年 3月至1995年 2月
夏庚成 校長 講師 1987年10月至1996年1月
楊雪英 工會主席
1989年12月至1994年09月
符春明 副校長
1991年6月至1993年 9月
吳淦林 副校長
1992年12月至2006年3月
王宏偉 工會主席
1995年2月至2004年11月
李徳林 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
1995年2月至1997年5月
黨委書記 1997年5月至2006年3月
李運建 校長 高級政工師 1996年2月至2000年7月
李智平 副校長 副教授 1996年12月至2006年3月
黨委書記 2006年3月至2008年9月
校長 2008年9月至今
楊 旭 校長助理 高級講師 1996年1月至1997年5月
副校長 1997年5月至2000年7月
許玉松 紀委書記
1998年4月至2005年3月
楊伯龍 校長助理 高級政工師 1999年8月至2008年9月
副校長 2008年9月至2009年8月
劉大信 校長 高級講師 2000年7月至2008年 9月
蕭 烽 副校長 中學
高級教師
2003年12月至2008年9月
黨委書記 2008年9月至今
龍永保 副校長 教授 2006年3月至今
劉 智 紀委書記 高級講師 2006年3月至今
楊安季 副校長 高級講師 2008年9月至今
劉 燕 工會主席 中學高級教師 2008年9月至今

校址

南校區:衡陽市蒸湘區衡祁路98號
北校區:衡陽市石鼓區向農路54號

教學站點

衡陽市城南分校、衡陽電大珠暉分校、湖南科技經貿職業學院教學點、衡陽電大常寧分校、衡陽電大衡陽縣教學點、耒陽師範學校教學點、衡東農廣校教學點、祁東縣電大教學點、衡山縣教師進修學校教學點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