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生栓
衛生栓的歷史
古代希臘的女性常會將麻布包覆在木頭上,當作衛生栓使用。
導管式的衛生栓是由美國丹佛的Earle Haas醫生於1929年發明,1931年申請專利,1936年在美國上市。另一種說法是,衛生栓是由西德的一位婦科女醫師,在1950年所設計出來的女性用品。由於使用衛生栓不影響衣著和運動,受到了許多人的青睞,歐美女性使用較多。由於亞洲人習慣上不喜歡栓劑,衛生栓在亞洲國家的女性中使用很少。
棉條的構造與類型
衛生栓的材質主要是由棉、人造纖維或這兩種材質混合而成,有直徑1厘米到1.9厘米等尺寸,尾端附有棉線(拉繩)。衛生栓的尖端的圓弧程度各家廠牌有所不同,讓使用者可依自己的使用習慣選擇。衛生栓的本體上常有直線型或斜紋型的壓痕,可增加衛生栓導流的能力,在吸收經血膨脹時能與陰道壁貼合。
導管型的衛生栓附紙質或塑膠質導管,方便使用者導入棉條。導管整體構造又分為外管和內管。外管的表面平滑,前端是圓頭的,以便插入。外管前端有類似花瓣型的開口。內管的功能是以活塞式的推進方式將衛生栓由外管瓣型開口推出。
衛生栓標示法:兩個水滴表示吸收力在6至9克之間和衛生棉一樣,衛生栓也有吸收力的不同,由於衛生栓的吸收力被認為和導致婦女中毒休克綜合症有關,1988年後,美國食物及藥品管理局(FDA)明確定出衛生棉條吸吸力的標準。
1
小於6克
Low absorbency
Junior(Mini; Lite)absorbency
一個水滴圖
2
6-9克
Medium absorbency
Regular absorbency
兩個水滴圖
3
9-12克
Medium-high absorbency
Super absorbency
三個水滴圖
4
12-15克
High absorbency
Super plus absorbency
5
15-18克
Very high absorbency
Ultra absorbency
6
大於18克
Highest absorbency
衛生栓的迷思
許多尚無性經驗的女性對於使用衛生栓最大的疑慮,就是棉條是否會對處女膜造成傷害?根據Emans博士於1994年發表的研究中顯示,在無性經驗的女性中習慣衛生棉使用者與習慣棉條使用者的處女膜並無顯著差異。原因是處女膜是具彈性的組織,其開口直經約有2.5厘米,而衛生栓的直徑約1.5厘米,在正確使用的情形下,並不會對處女膜造成很大的傷害。
也有人擔心棉線(拉繩)會斷裂。由於衛生栓是高密度的壓縮體,將棉線緊壓於棉條本體之中,使棉線可承受三公斤以上的拉力,不用擔心棉線會被拉斷。
使用衛生栓會引起中毒性休克嗎
近年來,婦女衛生杯和衛生栓相繼出現,受到廣大婦女尤其是演員和運動員的歡迎,既不影響形體外觀,也不妨礙重要的演出和比賽,但使用這些用具時稍有疏忽就有誘發感染的危險。一種兇險的婦女經期病—中毒性休克綜合徵是1979年由美國的威斯康星州和明尼蘇達州的內科醫生首先發現的。研究表明,98%的患者是年輕、體健、正在行經的婦女,她們又多使用衛生栓。起病突然,常為突發高熱,可達39℃一40℃,伴有多種多樣的皮疹,常在發病48小時以後,血壓急劇下降,收縮壓低於10.7千帕(80毫米汞柱)。有的病人在發現血壓下降之前即昏厥,有的病人可同時出現咽炎、結膜炎,陰道黏膜充血、破潰,舌頭髮紅呈楊梅狀。病人全身肌肉及大關節疼痛,活動受限。有的人還有嘔吐、腹瀉、抽搐、躁動等表現。嚴重者可出現急性休克,皮膚發生無菌性壞死,並有心律失常、腎衰竭、呼吸功能衰竭及彌散性血管內凝血,這些併發症常常會導致死亡。據認為中毒性休克綜合徵與月經棉栓套用不當有關。如果月經棉栓被細菌污染,或其他因素造成陰道內金黃色葡萄球菌感染,此時棉栓塞住陰道後,經血積聚,使細菌得以在陰道內充分生長繁殖,產生大量毒素,這些毒素被陰道壁吸收後可進入血液,隨血液流至全身,引起中毒而出現一系列症狀。因此,在放置衛生栓或月經杯時,要先用肥皂洗淨雙手(有條件者可再用酒精消毒一遍),用溫水洗淨外陰部,拆開包裝取出棉栓或月經杯後要立即塞入陰道,不可亂放。衛生栓要及時更換,一個衛生栓的使用時間一般不要超過4小時,不要讓吸足經血的棉栓久置在陰道內。使用月經杯者要定期排放經血,一般2~3小時排放一次,經血量多者要勤排放或間斷使用。夜間入睡時要使用月經帶,而不用衛生栓或月經杯。在使用衛生栓、月經杯(經期的前後3天均算在內),出現發熱、皮疹、血壓下降等症狀時,要立即停止使用,並馬上到醫院就診。為了防止中毒性休克綜合徵,必須從預防入手。在使用衛生檢或月經杯時,最好做一下婦科檢查,查看陰道、子宮有無潰爛,若有潰爛就不能使用。有下列情況者禁用或少用月經杯:①內生殖器官炎疚,有在狀者暫勿使用。②已帶微型避孕環者鎮用,以免操作時引起避孕環脫落.③有橡膠過敏史者禁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