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
1988年2月24日,和黃、中信、大東合組的亞洲衛星公司成立。
1990年8月,李嘉誠說服港府,放寬有關條例。
1990年12月,衛星電視正式獲得營業牌照,但有兩個附加條件:一是不可播放粵語節目;二是不得向用戶收取費用。第一條件實際上是無線、亞視、有線三家電視台向港府施加壓力的結果。
1991年3月,衛星電視公司正式成立,李嘉誠任主席,馬世民、李澤揩任副主席,具有多年電視經驗的陳慶祥任行政總裁。總投資為31億港元。據知情人說,李澤揩是衛視的實際掌門人。李嘉誠只是掛個虛職,放手讓兒子乾;而師傅馬世民看李嘉誠的面子,也不會隨意插手衛視的事務。
1991年4月,衛視開始試播;到年底,衛視已正常利用五個頻道播映節目。開播後的兩年,衛視已覆蓋30個國家和地區,有5000萬個家庭用戶。
有不少大公司與衛視簽訂契約,成為其穩定的廣告客戶。從1991年底全面開播,到1993年中轉讓為止,不到20個月的期間內,衛視的廣告收入是3.6億美元,而維持五個頻道的年費用為0.8億美元(未計選項投資等費用),經營態勢良好。
1992年7月2日,港府頒布新的電視廣播條例,宣布衛視自1993年10月底起,可開播粵語節目;衛視不可獨立經營收費電視,但可透過收費電視的頻道,經營收費電視的節目。
誰會料到,步入坦途的李澤揩,竟會把衛視賣掉呢?
1993年7月26日,新聞集團宣傳:以5.25億美元的價格,向和黃及李嘉誠家族購入衛星廣播有限公司63.6%的股權,一半以現金支付,一半以新聞集團的股份支付。和黃及李氏家族在交易中(只1993年),各獲得15億港元的非經常性收益。
為了不觸犯鴻港府有關條例,交易雙方採取策略性方式,和黃及李氏家族仍控制衛星電視的發牌機構和記廣播(共占52%,世界傳媒大王默多克只占48%),而衛星廣播的63.6%的控制性股權則歸默多克控有。
7月27日香港評價道:“真的是後生可畏!李嘉誠次子李澤楷,今番終於做出一齣好戲,為和黃集團及其父,帶來近30億港元的利益……”
1996年3月,衛星電視有限公司、今日亞洲有限公司和華穎國際有限公司共同創立了鳳凰衛視有限公司。集合了來自中國內地、台灣、香港乃至海外電視專才的鳳凰衛視,立足香港,背靠內地,以實際東方文化與西方文化、傳統文化與現代文化歷史性的整合和重組,溝通兩岸三地及全世界華人為宗旨,全力攻占泛亞洲地區商業衛星電視的服務領域。
區別
那么衛視中文台和鳳凰衛視中文台到底有什麼聯繫和區別呢?其實非常簡單,就一句話:鳳凰衛視的前身是香港衛星電視中文台,1996年3月31日,衛視中文台正式改名為鳳凰衛視中文台。原衛視中文台啟播後是一個面向亞洲5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電視台,主要市場為中國大陸,但是讓人沒有想到的是,衛視中文台在台灣深受民眾喜愛,給台灣的老三台(中視、華視、台視)造成了不小的影響,以致衛視中文台70%以上的廣告都是來自於台灣,這也讓衛視中文台非常重視台灣市場,並多方調整節目內容以吸引台灣觀眾。並在鳳凰衛視中文台於中港澳及東南亞啟播後,保留衛視中文台繼續在台灣播出。至此,原衛視中文台相當於一分為二,變成了鳳凰衛視中文台和台灣衛視中文台。
對於我們大陸觀眾來說,1996年3月31日是香港衛視中文台壽終正寢的日子,但是在台灣觀眾眼裡,衛視中文台依然光彩奪目,正不斷成長。其實還是因為97回歸在即,國家需要一個正面宣傳的電視台,自然香港衛視中文台就成為了首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