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峪鄉

衛峪鄉地處華陰市東部秦嶺北麓台塬地帶,東連潼關縣高橋鄉,西接華陰市區,南倚秦嶺,北臨渭水。 現有人口1.2萬餘人。衛峪鄉地處黃河濕地,水豐土沃,自古是優質蓮藕的生長寶地。

基本信息

衛峪鄉

衛峪簡介

〖郵政編碼〗714200 〖電話區號〗0913 〖行政代碼〗610582200 〖國土面積〗32平方公里 〖現有人口〗1.2萬餘人 衛峪鄉地處華陰市東部秦嶺北麓台塬地帶,東連潼關縣高橋鄉,西接華陰市區,南倚秦嶺,北臨渭水。 全鄉現轄18個村(即:段家城、張家城、呂家城、延家城、斜里、王家城、坪塬、沙渠、南場、新華、雙泉、沙坡、東謝、西河、鎮陽、周家、苗家、西謝18個村委會),39個村民小組,2000你統計人口數為10094人,2003年末有2519戶,1.07萬人。 全鄉總耕地面積1.6萬畝,可灌溉面積5900畝,屬典型的農業鄉。由於農業基礎比較薄弱,自然條件較差,交通不便,經濟發展相對滯後。 衛峪鄉地處黃河濕地,水豐土沃,自古是優質蓮藕的生長寶地。境內以黃土台塬地形為主,溝壑縱橫,僅有少量渭河下游灘涂地。

文化古蹟

衛峪鄉人傑地靈,有著豐厚的文化淵源和歷史沉積。西漢京師糧倉、貢菜九眼白蓮、柿子、黃梅等傳統特產受到越來越多人的青睞;華陰市前身寧秦縣城遺址,吸引許多考古學者的興趣;素鼓、老腔、東路迷胡等民間文化藝術綻放著瑰麗光彩。
老腔藝術
老腔藝術的起源地為黃河、渭河、洛河三河交界之處——衛峪鄉雙泉村,險峻無比的西嶽華山與之遙遙相望,古驛道蜿蜒而過,此地又是古漢代京都長安糧倉之所在。在《前漢書》、《華陰縣誌》史料、碑文中詳細記載了此地的特殊地理位置。在《華陰縣誌》及村中聳立的碑文記載:“京師倉又名華倉,京師庾倉,遺址一面依山,三面臨崖,地勢高敞,形勢險要,是一座易守難攻的倉城。” 老腔藝術形成於兩千多年以前。兩千多年前,就在這個土山上堆放著成百萬石的糧食,供應京師。城牆上,站著頂盔貫甲的西漢武士,守衛著這一糧食儲備重地。自漢唐以來,這裡山重水複、古道蜿蜒,水運、陸地交通又十分便利發達,是西通長安的水陸碼頭。昔日的忙碌可想而知,船夫撐船,縴夫拉縴,在困苦的勞頓中,擊舷而歌,拉縴而應。勞動者創造出屬於自己的藝術表現形式,以滿足自我的感情需求。後經歷代君主又不斷將外埠的船工調遷本地,他們帶來的不同藝術與之相融合,形成了老腔這一獨特的藝術表現形式。 老腔藝術構成的主要因素是將士、船夫、縴夫,特殊的環境使河運的船夫和守糧的衛士成為老腔戲的直接創造者,在當地民風民俗的影響下,形成了秦風秦韻、慷慨激昂、雄壯強悍的個性色彩。守糧將士的叱吒風雲,船工號子的此起彼伏,戰馬的嗚嗚嘶鳴,都統統融入老腔藝術表演中,形成了老腔獨有的、最具秦人秦地個性色彩的藝術表現形式。 老腔藝術承續西音秦調的基本結構,不僅在戲劇內容、劇種結構、戲劇唱腔、伴奏樂器中保留了藝術初期的自然形態,更為重要的是老腔藝術保留了秦人勇猛強悍、頑強堅韌的民族個性,是秦人精神的真實寫照。[1]
沙渠墓葬群
沙渠墓葬群位於衛峪鄉沙渠村南部的台地上,白龍澗河由東向西將該台地一分為二。墓葬群有古代墓葬38座,窯址1座,灰坑2座,各類器物300餘件。其中11座秦墓集中分布在沙渠台地的西部。這些秦墓皆為豎穴土坑墓,方向基本為東西向。平面呈長方形,口小底略大或口底同寬。墓葬一般棺、槨齊備,棺室一般位於槨室中部偏東。隨葬器物多放於槨里棺外、頭廂或頭頂的位置。隨葬品主要為陶器,以鬲、盆、罐為基本組合。 沙渠墓葬群位於華陰與潼關的交界,兩周時期即為秦晉勢力交接地帶。這些墓葬是關中地區迄今發現的分布最東、時代最早的秦人墓葬。墓葬群的發現為秦人、秦文化的研究提供了重要資料。

蓮藕產業

隨著計畫生育“三新”建設的開展,衛峪鄉著眼於發展一村一品帶動農民增收,建設萬畝蓮藕基地。萬畝蓮藕基地建設項目計畫總投資2.1億元,建設總面積10980畝優質蓮藕,將帶動計生戶320多戶年產優質蓮藕690萬斤,直接經濟增收1380萬元。目前,萬畝蓮藕基地已發展蓮藕2300多畝。

經濟發展

衛峪人誠厚樸實,敢於創新,在西部大開發的號召下“栽樹、養殖、打工”的新致富觀念已成為廣大民眾反叛惡劣自然條件的有力武器。 近年來,在全黨員、幹部、民眾艱苦卓絕的努力下,通過實施“最佳化環境樹形象,調整結構促發展”的發展戰略,抓班子,帶隊伍,強作風,轉職能,爭項目,強基礎,大力培育各種產業。 在“西種蔥,東栽樹,中間發展養殖戶”的產業調整思路帶動下,10000畝林,50000隻雞,大蔥種植,家畜養殖、白蓮基地等產業基地已呈強勁發展勢頭。上爭項,下集資,鄉屬公路建設,農業綜合開發,農田水利建設,危漏房改造,村部等公用設施建設等項目的實施,大大改善了落後的基礎設施面貌。扶貧開發重點村建設,塬區人畜飲水工程,農田改造工程,新能源工程等的不斷實施,全鄉人居環境得到了較大改善。一個經濟落後但人不落後,條件惡劣但人不受制,基礎薄弱但人信念堅定的快速進步的衛峪,已展現世人面前。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