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士[詞語]

衛士[詞語]
衛士[詞語]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衛士,衛兵,指負責警衛的兵士,歷史上指:秦漢時守衛宮門的屯兵;武帝時長安有衛士萬人;兩漢時衛士系從各地選拔﹐每年輪換一次。

基本信息

釋義

詞目:衛士

拼音:weì shì

基本解釋

[Bodyguard] 衛兵

衛士欲止。——《史記·項羽本紀》

衛士仆地。

詳細解釋

負責警衛的兵士。

《穀梁傳·僖公十年》:“ 麗姬 欲為亂,故謂君曰:‘吾夜者夢夫人趨而來。’曰:‘吾苦畏,胡不使大夫將衛士而衛冢乎!’” 漢 荀悅 《漢紀·惠帝紀》:“衛尉掌宮門衛士,屯兵諸侯。” 清 李漁《玉搔頭·弄兵》:“勁旅當先,謀臣隨駕,衛士兩行輔夾。” 洪深 《青龍潭》第四幕:“我兄弟一個人,只帶了兩名衛士,到這裡來和他們硬挺。”

概述

秦漢時守衛宮門的屯兵。由衛尉統率。西漢時長安城內的未央宮﹑長樂宮為帝﹑後所居﹐兩宮都由衛士守衛﹐城外的建章宮﹑甘泉宮﹐以及帝後寢園﹐也各置衛士。駐屯於長安兩宮的衛士也就是所謂的南軍。

武帝時長安有衛士萬人。以後逐漸增多﹐西漢晚期﹐守寢園的衛士已達四萬餘人。東漢時守衛洛陽南宮﹑北宮及諸宮掖門的衛士共兩千四百餘人。

兩漢時衛士系從各地選拔﹐每年輪換一次。按照漢制﹐平民中男丁從二十歲(自武帝始為二十三歲)到五十六歲為止﹐要服兩年兵役﹐一年在郡中為材官﹑騎士﹐一年到京城當衛士。每年歲終﹐所有守衛宮禁的衛士作好交代工作﹐次歲正月﹐宮中舉行饗禮以罷遣全體更盡的衛士﹐皇帝也親自參加。西漢時在未央宮曲台殿舉行﹐東漢時在南宮。據《續漢書》記載﹐在饗遣衛士時﹐還要作樂和演出角牴﹐儀式頗為隆重。饗禮畢後﹐衛士們都返歸故里﹐由另一批供更的衛士來接替他們。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