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設定
姓名由來
出自吳承恩所著四大名著《西遊記》:孫悟空本是花果山上一塊仙石所生,天地生成,無父母,無名無姓,拜菩提祖師處,得名孫悟空。
姓孫:祖師從猴王身上取個姓氏‘猢’。猢字去了個獸旁,乃是個古月。古者老也,月者陰也。老陰不能化育,教他姓‘猻’。猻字去了獸旁,乃是個子系。子者兒男也,系者嬰細也,正合嬰兒之本論,姓‘ 孫’。
名悟空:祖師門中有十二個字,分派起名,到猴王乃第十輩之小徒矣。那十二個字乃‘廣大智慧真如性海穎悟圓覺’十二字。排到猴王,正當‘悟’字。祖師便為猴王起就個法名,叫做‘ 孫悟空’。
孫悟空,又呼“行者”,出身東勝神洲傲來國花果山水簾洞,金水為真空之性,悟得此空,還須行得此空,而金水攢矣。
封號
書文記載
明代吳承恩《西遊記》載:道教稱號“混元一氣上方太乙金仙美猴王齊天大聖” 、佛號“鬥戰勝佛”。
明代朱鼎臣和楊致和《唐三藏西遊釋厄傳-西遊記傳》載:孫悟空忠心救師,升為“鬥勝佛”。
明代《後西遊記》載:老大聖姓孫名悟空,取經時有個通俗之號叫做行者,又自稱齊天大聖,成佛後為“鬥戰勝佛” 。
其他記載
《大唐三藏取經詩話》載:“花果山紫雲洞八萬四千銅頭鐵額獼猴王 、猴行者被唐太宗授予“銅筋鐵骨大聖” 。”
《朴通事諺解》明確記載和元代平話《西遊記》載:被授予的佛號是“大力王菩薩”。
兵器
金箍棒:全稱“如意金箍棒”,別名:“定海神珍鐵”、“靈陽棒”、“九轉鑌鐵”、“天河鎮底神珍”。
據吳承恩《西遊記》 第三回《 四海千山皆拱伏 九幽十類盡除名》載:“此寶有二丈多長,斗來粗細。”“上有一行字,乃‘如意金箍棒一萬三千五百斤’”為水屬、金屬武器,其可變化,為大禹治水時所用測量海水深淺的定子。
金箍棒兩頭是兩個金箍,中間是一段烏鐵;緊挨箍有鐫成的一行字:“如意金箍棒,重一萬三千五百斤。”在各種金箍棒形象中,最常見的是一根兩頭各有一段黃色,中間為紅色的棍子。
法力
大品天仙決:修煉根本,養成金丹的妙訣。凝練精氣,摒除邪欲。孫悟空經三年修煉後,通法性,得根源,注神體,修成天仙。道高德隆,與天同壽,水火既濟,百病不生。跳出輪迴,萬劫不老長生。但這口訣是非常之道,奪天地之造化,侵日月之玄機。丹成之後,鬼神難容。雖駐顏益壽,但難擋三災,需要再學七十二變躲避。
筋斗云:這朵雲,捻著訣,念動真言,攢緊了拳,將身一抖,跳將起來,一翻筋斗就有十萬八千里路。
七十二變:能夠變化出七十二種物體。
法天象地:長的高萬丈,頭如泰山,腰如峻岭,眼如閃電,口似血盆,牙如劍戟;手中那棒,上抵三十三天,下至十八層地獄。
身外身:人得仙體,出神變化,無方不知。孫悟空自從了道之後,身上有八萬四千毛羽,根根能變,應物隨心。以一化十,以十化百,百千萬億之變化,皆身外身之法也。另外,不使用毫毛也能分身。
元神出竅:元神離開身體去其他地方。
火眼金睛:孫悟空在太上老君爐里被煙燻出來的老病眼。
金剛之軀:孫悟空偷吃無數蟠桃和各種仙丹練就而成。刀砍斧砍、雷劈火燒、毒侵酒泡,都是毫髮無損。
三根救命毫毛:乃觀音所贈,能協助孫悟空渡過難關。
三頭六臂:與哪吒大戰時採用。
擔山趕月:與銀角大王鬥法時用。
換斗移星
翻江倒海
呼風喚雨:在比丘國曾用一杯酒施雨。
懸絲診脈:在朱紫國曾用此法為國王診治。
外貌
詩詞描寫:
身穿金甲亮堂堂,頭戴金冠光映映。
手舉金箍棒一根,足踏雲鞋皆相稱。
一雙怪眼似明星,兩耳過肩查又硬。
挺挺身才變化多,聲音響亮如鐘磬。
尖嘴咨牙弼馬溫,心高要做齊天聖。
尖嘴縮腮,金睛火眼。頭上堆苔蘚,耳中生薜蘿。鬢邊少發多青草,頷下無須有綠莎。
眉間土,鼻凹泥,十分狼狽,指頭粗,手掌厚,塵垢余多。還喜得眼睛轉動,喉舌聲和。
語言雖利便,身體莫能那。正是五百年前孫大聖,今朝難滿脫天羅。
磕額金睛幌亮,圓頭毛臉無腮。咨牙尖嘴性情乖,貌比雷公古怪。
原著描寫:
長相圓眼睛,查耳朵,滿面毛,雷公嘴 ,面容贏瘦 ,尖嘴縮腮,身軀像個食松果的猢猻,雖然像人,卻比人少腮 。
從虎腹上割個四四方方一塊虎皮,收起一幅,把一幅圍在腰間,揪了一條葛藤,緊緊束定,遮了下體。白布短小直裰披在身上,將虎皮脫下,聯接一處,打一個馬面樣的摺子,圍在腰間,勒了藤條,這等樣才像個行者。
黃髮金箍,金睛火眼;身穿錦布直裰,腰系虎皮裙;手拿一條兒金箍鐵棒,足踏一雙麂皮靴;毛臉雷公嘴,朔腮別土星,查耳額顱闊,獠牙向外生。
人物經歷
猴王出世
孫悟空出生於娑婆世界東勝神洲傲來國花果山,自開闢以來的仙石孕育而生。但仙石並非毫無來歷,處於十洲三島的祖脈上,其高圍按二十四氣,其上竅孔對應九宮八卦(九竅八孔)。一天仙石迸裂,產一石卵, 經風一吹,化作一石猴,石猴出世後,眼裡冒出兩道神光,射沖斗府,驚動的天上的玉皇大帝。之後因為成功闖入水簾洞,被花果山諸猴拜為“美猴王”。
拜師學藝
美猴王在花果山享樂天真,過了三四百年後,為了尋求長生不老的方法,赴西牛賀洲靈台方寸山,拜斜月三星洞菩提祖師為師,得到姓名孫悟空,並學到了長生之道、地煞變化術(即七十二般變化)的變化和筋斗雲等,其用時二十年。後因賣弄本事,被菩提祖師逐出師門。
龍宮尋寶
孫悟空自學藝回山後打敗混世魔王,得一口大刀,又從傲來國內以法力得大量兵器分發諸猴,但是沒有一樣兵器順手。為了尋一件稱手的兵器,大鬧東海龍宮,終尋得如意金箍棒,又由其他三海龍王贈予鳳翅紫金冠、鎖子黃金甲、藕絲步雲履作為披掛。龍王懷恨在心,上報天庭,要求緝拿孫悟空。孫悟空在此時正興旺發達、廣交朋友,結拜牛魔王、蛟魔王、鵬魔王、獅駝王、獼猴王、禺狨王,結拜為七兄弟。
大鬧天宮
孫悟空在第342歲時,因陽壽已盡而大鬧地府,銷毀關於他和世上的猴子猴孫的生死簿,返回人間。閻王上報天庭,玉皇大帝欲捉拿悟空,太白金星建議招安。孫悟空被召上天宮,被騙封為弼馬溫,15日後知道原來這官是在養馬,大怒,打出南天門。 回花果山時,兩個獨角鬼王前來投奔,建議孫悟空自封“齊天大聖”。
玉皇大帝知道孫悟空反下天宮,命托塔天王李靖派兵鎮壓,孫悟空打敗巨靈神、哪吒三太子,在太白金星的建議下,天庭封孫悟空為有名無實的齊天大聖並掌管蟠桃園。不料孫悟空桀驁不馴,反而偷吃蟠桃、偷喝仙酒、偷吃仙丹並擾亂蟠桃盛宴,玉帝震怒,命李靖率十萬天兵天將帶十八架天羅地網,去擒此妖猴,孫悟空打敗九曜惡星,五個天王、哪吒三太子,使分身術戰勝十萬天兵,因為此戰,孫悟空名揚天下。
前來赴蟠桃宴的觀音菩薩先讓弟子惠岸行者助戰,惠岸不敵孫悟空,與李靖返回天庭求助。觀音菩薩見孫悟空見孫悟空神通廣大,推薦玉帝外甥顯聖二郎真君去拿孫悟空。二郎神率部來到花果山,與孫悟空大戰三百回合不分高下,隨後二人均變化法相,大顯神通。梅山六兄弟趁花果山後方空虛,放火燒山,孫悟空無心戀戰,變化逃走,與二郎神大賭變化,經過一天苦戰,觀音欲用淨瓶助二郎神擒拿孫悟空,被太上老君阻止,換金剛琢丟下,另外腿被二郎神的哮天犬咬了一口,於是被擒拿。
孫悟空被擒,到斬妖台問斬,因先前偷吃了太上老君的金丹,變成金剛之軀 ,所以多種刑罰均無效,最後被太上老君帶到兜率宮冶煉七七四十九天,然而適得其反讓悟空練成一雙火眼金睛。於是孫悟空蹬倒火爐,大鬧天宮,使用金箍棒東打西敵,一時間無一神可擋。直至打到通明殿,與王靈官戰到一處,佑聖真君派遣三十六員雷將圍困孫悟空,正在爭鬥時,如來佛祖出現,孫悟空鬥法失敗,被壓在五行山下。
西天取經
孫悟空被壓在五行山下五百年後,被唐僧所救,拜其為師,唐僧為其取號行者,故又稱孫行者,踏上西天取經之路。
因孫悟空打死劫經的六名強盜(一說為孫悟空的六意),唐僧數落,孫悟空一怒離去,觀音化作老母,傳給唐僧一頂嵌金花帽,一道緊箍咒,哄騙悟空戴上金花帽,金箍嵌入肉中。唐僧念動咒語,孫悟空就頭疼難忍,以此為唐僧鉗束孫悟空的手段。
師徒二人西行,在鷹愁澗收伏白龍,小白龍化作唐僧的坐騎。在觀音院,因孫悟空賣弄錦斕袈裟,引起金池長老貪心,要火燒唐僧師徒,反被孫悟空弄法燒了禪院。混亂中,袈裟被黑熊精竊走,孫悟空去南海請來觀音,自己變化仙丹。誘黑熊精吞下,降伏此怪。
二人繼續西行,來到高老莊,高太公女兒高翠蘭被一長嘴大耳妖怪強占。孫悟空追趕妖怪來到雲棧洞,得知妖怪為天蓬元帥,因調戲因調戲霓裳仙子(屬於嫦娥中的一員,《西遊記》中“嫦娥”是對月府所有仙女的稱呼。並非民間傳說里的后羿之妻姮娥)被貶下界,誤投豬胎。經觀音收伏,賜名豬悟能,在此等候取經人,遂引起拜見唐僧,賜號八戒、做了唐僧的第二個徒弟。後來唐僧在浮屠山得烏巢禪師傳授《摩訶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在黃風嶺遇到黃風怪刮三昧神風迷人,孫悟空請須彌山靈吉菩薩降伏此怪。在流沙河中,他們又收伏了觀音賜名沙悟淨並令其在等候東土取經人的水怪,賜號沙和尚,做了唐僧第三個徒弟。師徒四人跋山涉水,西去取經。
觀音欲試唐僧師徒道心,和黎山老母、普賢、文殊化成美女,招四人為婚。唐僧等三人不為所動,只豬八戒迷戀女色,被菩薩吊在樹上。在萬壽山五莊觀,孫悟空等偷吃人參果,推倒仙樹,被鎮元子拿獲。孫悟空請來觀音,用甘露救活仙樹,最後與鎮元子結拜為兄弟。
斬妖除魔
在白虎嶺,白骨精三次變化,欲取唐憎,都被孫悟空識破,將白骨精打死。豬八戒趁機進讒言,唐僧不辨真偽,逐走孫悟空。孫悟空回到花果山後,施法殺死捕獵的千餘人馬,到四海龍王處借些甘霖仙水,把山洗青了。前栽榆柳,後種松楠,桃李棗梅,重振花果山。
在黑松林,唐僧被被黃袍怪拿住。幸得寶象國公主百花羞相救,百花羞放了唐僧,並央他到寶象國給父王送信,前來搭救。豬八戒、沙僧鬥不過黃袍怪,沙僧被擒,唐僧被變作老虎。豬八戒欲回高老莊,經白龍馬苦勸。到花果山請回孫悟空,降伏妖魔,師徒四人繼續西行。
平頂山蓮花洞金角大王、銀角大王,欲拿唐僧,並有紫金紅葫蘆、羊脂玉淨瓶、七星劍、芭蕉扇、幌金繩五件寶器,神通廣大。孫悟空與之鬥智鬥勇,屢經磨難,才降伏二怪。
烏雞國國王因不敬文殊菩薩被獅猁怪推入井內淹死。獅精變化國王。國王鬼魂求告唐僧搭救,八戒從井中背出屍身,悟空又從太上老君處討來金丹,救活國王,聯合烏雞國太子揭露假國王的真面目,獅猁怪原來是文殊菩薩的坐騎青毛獅子所化。
牛魔王的兒子紅孩兒據守火雲洞,欲食唐僧肉。悟空因火眼金睛怕煙,抵不過紅孩兒的三昧真火。請來菩薩降妖。菩薩降伏紅孩兒,讓他做了善財童子。黑水河鼉龍變作艄公。誘唐僧、八戒上船,沉入水府。孫悟空請來西海龍王太子摩昂擒龍回西海。車遲國虎力大仙、鹿力大仙、羊力大仙三位大仙乞雨救旱有功,做了國師,國王敬道滅僧。悟空等與三法師鬥法,一一挫敗他們,使之現了原形。
觀音座前蓮花池內鯉魚修煉成精,自稱靈感大王,在通天河歲食童男童女。孫悟空和豬八戒變作童子,打退靈感大王。靈感大王作法,使通天河封凍,誘唐僧上冰上行走,攝入水府,菩薩趕來,把靈感大王收回南海。太上老君坐騎青牛趁看守童打瞌睡,偷了老君的金剛鐲下界作怪,在金兜洞把唐僧捉去。悟金箍棒被收,請來火德真君、李靖、天兵天將、鄧辛天君、黃河水伯、十八羅漢等,都被青牛精用金剛鐲把兵器收去,後來找到太上老君處,方把青牛收伏。
師徒四人繼續西行。唐僧、豬八戒喝子母河水受孕,孫悟空擊敗如意真仙,取來落胎泉水,解了二人胎氣。女兒國國王正欲招唐僧做夫婿,孫悟空等智賺關文,堅意西行,唐僧卻被琵琶洞蠍子精攝去。孫悟空請來昴日星官,昴日星官化作雙冠子大公雞,使蠍子精現了原形,死在坡前。
六耳獼猴趁機變做孫悟空模樣,搶走行李關文,又把小妖變作唐僧、八戒、沙僧模樣,欲上西天騙取真經。真假二悟空從天上殺到地下,觀音、唐僧、天庭眾神、地藏等均不能辨認真假,直到雷音寺如來佛祖處,才被如來說出本相,六耳獼猴被孫悟空打死。
師徒四人和好如初。同心戮力,赴奔西天。在火焰山欲求鐵扇公主芭蕉扇扇滅火焰。鐵扇公主惱恨孫悟空把她的孩子紅孩兒送往靈山做童子,不肯借,孫悟空與鐵扇公主、牛魔王幾次鬥智鬥勇,借各路神佛的神力,降服二怪,扇滅了大火。師徒四人得以繼續西去。
在祭賽國,師徒掃塔辨奇冤枉,在二郎神和梅山七聖的相助下,孫悟空等蕩平碧波潭,打死萬聖龍王、萬聖公主,擊傷九頭蟲。
在小雷音寺,彌勒佛坐下敲磬的童子趁彌勒佛不在家時,偷了金鈸、人種袋兩件寶貝,下界成精,號稱黃眉大王。黃眉大王假設雷音寺誘使唐僧師徒上當,並把孫悟空扣在金鈸里。又施展人種袋,將孫悟空請來的救兵二十八星宿、五大龍神、龜蛇二將、小張太子、四大神將收入袋子。緊急關頭,彌勒佛笑呵呵踏雲而來,教悟空誘使妖怪出洞,彌勒佛變成種瓜叟,讓黃眉大王把悟空變成的西瓜吃進肚子,一時痛苦不已,百般求饒,終治服了黃眉大王,彌勒佛也趁機收回了人種袋子等寶物。在盤絲洞和黃花觀,孫悟空大戰蜘蛛精和蜈蚣精,在毗藍婆菩薩的相助,降服妖魔。
青毛獅子怪、黃牙老象、金翅大鵬雕霸占獅駝嶺和獅駝國,勢力龐大,孫悟空幾經鬥智鬥勇,降服青毛獅子怪和黃牙老象,但不敵三魔聯手,後聽說唐僧被吃,無計可施之下到西天求如來解除緊箍咒,於是如來告知實情,帶來諸佛、菩薩親臨獅駝國收服三魔。
比丘國國王被壽星坐騎白鹿變化的國丈迷惑,欲從一千一百一十個小兒的心肝做藥引。孫悟空解救嬰兒,敗退妖邪。壽星趕來把白鹿收回。
陷空山無底洞的金鼻白毛老鼠精變化女子擄唐僧強逼成親。孫悟空訪幾探無底洞,訪知金鼻白鼠精是李靖的義女,上天庭告狀,李靖、哪吒把白鼠精押回天曹發落。
滅法國國王發願殺一萬僧人,孫悟空施法術,把國王后妃及文武大臣頭髮盡行剃去,使國王回心向善,改滅法國為欽僧國。隱霧山南山大王欲食唐僧肉,被悟空用瞌睡蟲睡倒,八戒一耙結果了妖怪性命。
師徒四人到天竺國,郡侯張榜求雨。悟空訪知原委,勸郡侯向善,天降甘霖。師徒來到玉華州,因教授王子學藝,被黃獅精盜走兵器。孫悟空等三人奪回兵器,黃獅精投奔祖翁九靈元聖,即太乙救苦天尊坐下九頭獅子所化。孫悟空至青華長樂界東極妙岩宮請來太乙救苦天尊,收伏了九靈元聖。
來到金平府,唐僧元宵夜觀燈,被玄英洞辟寒、辟暑、辟塵三個犀牛攝去。孫悟空請來四木禽星擒拿三怪,斬首示眾。
在天竺本國,唐僧被月宮玉兔變化的假公主拋彩球打中,欲招為駙馬。孫悟空識破真相,會合太陰星君擒伏了玉兔,救回流落城外的真公主。
在銅台府地靈縣寇員外家化齋後,寇家遭劫,寇員外喪生。唐僧師徒被當做強盜捉起入獄,孫悟空入地府招回寇員外靈魂,案情大白。
得成正果
師徒四人歷盡千辛萬苦終於來到了靈山聖地,拜見佛祖,卻因不曾送人事給阿難、伽葉二尊者,只取得無字經。上古燃燈佛派白雄尊者提醒唐僧師徒又返回雷音寺,奉唐王所贈紫金缽做人事,這才求得真經三十五部五千零四十八卷、返回東土。不想九九八十一難還缺一難未滿,在通天河又被老黿把四人翻落河中,濕了經卷。
唐三藏把佛經送回長安,真身又返回靈山,孫悟空因功勞極大被封為鬥戰勝佛,八戒、沙僧和白龍馬也均受封,五聖成真,共享極樂。
出處考證
綜合典型
《太平廣記》卷四六七引《戎幕閒談》中有詳細的無支祁的傳說。元代戲曲作家吳昌齡的雜劇《唐三藏西天取經》中,出現了孫悟空的形象,且有“無支祁是他姊妹”語。可見孫悟空的人物塑造,已經借鑑了無支祁的形象。無支祁是中國神話中的水怪。他的形狀像猿猴,塌鼻子,凸額頭,白頭青身,火眼金睛。他的頭頸長達百尺,力氣超過九頭大象。無支祁的故事,廣泛流傳八百年以後,吳承恩才加工整理《西遊記》,象《太平廣記》這樣的大書,喜采民間傳說的吳承恩,不可能不讀,正象魯迅先生說的,“明吳承恩演《西遊記》,又移其神變奮迅之狀於孫悟空。”宋元以來,禹伏無支祁的故事,在民間廣為流傳,家喻戶曉,吳承恩的《西遊記》問世以後,無支祁的形象,逐漸為孫悟空替代。 如果說,元雜劇中的孫悟空形象是受無支祁影響,吳承恩筆下的孫悟空則是無支祁的化身。無支祁被大禹鎖在龜山足下,孫悟空被如來壓在五行山下;無支祁形若猿猴,孫悟空本來就是猴像,其“搏擊騰踔疾奔,輕利倏忽”之狀亦無異。
新野猴戲
新野出土的大量漢畫磚,除了雜技、遊戲之外,猴子、狗和人在一起狩獵、嬉戲的精彩畫面屢見不鮮。到了南北朝時期,猴戲已在新野盛行。明清時期,新野民間玩猴就已經較為流行。
據稱吳承恩在任期間,深居簡從,處處留心,耳濡目染了新野縣的民俗風情,尤其對新野的傳統民間藝術猴戲更是入耳入腦,了如指掌。不僅如此,《西遊記》中大量地運用了新野的方言,如新野人稱“餃子”為“扁食”,稱動物“不安靜”為“骨冗”等,此類方言在《西遊記》中比比皆是,足見吳承恩對新野的民間習俗了解之深。也許,因為有了他對新野猴戲細緻入微的觀察,有了新野猴戲中活龍活現的猴子情態,才有了神話力作《西遊記》中招人喜愛的猴王形象。
西域胡僧
“猢猻”為“胡僧”的訛稱。當時,西域普遍信仰佛教,唐僧在西域碰到幾個胡僧是不稀奇的。中國老百姓向來有把一些名字喊轉的習慣,把“胡僧”喊成“猢猻”,也是可以理解的。在中原人眼裡,胡人體毛髮達,基本上屬於進化不完全類型,把他們看成猴子,即為“猢猻”。而且,胡人性格直爽,跟“悟空”也很象。綜上所述,孫悟空原型為胡僧。研究學術,有時候不能鑽書本,西遊記作為市民話本小說,本身就是個通俗的東西。
無支祁說
無支祁是中國神話中的水怪。他的形狀像猿猴,塌鼻子,凸額頭,白頭青身,火眼金睛。他的頭頸長達百尺,力氣超過九頭大象。
《太平廣記》卷四六七引《戎幕閒談》中有詳細的無支祁的傳說。無支祁的故事,至少流傳了五百多年以後,才出現了唐僧取經的故事,其中最早寫唐僧取經故事的,是明初蒙古族戲曲作家楊訥作雜劇,今知有十八種,現存《劉行首》和《西遊記》兩種。楊訥的雜劇《西遊記》,寫民間傳說唐僧取經的故事。元代戲曲作家吳昌齡的雜劇《唐三藏西天取經》中,出現了孫悟空的形象,且有“無支祁是他姊妹”語。可見孫悟空的人物塑造,已經借鑑了無支祁的形象。無支祁的故事,廣泛流傳八百年以後,吳承恩才加工整理《西遊記》,象《太平廣記》這樣的大書,喜采民間傳說的吳承恩,不可能不讀,正象魯迅先生說的,“明吳承恩演《西遊記》,又移其神變奮迅之狀於孫悟空。”宋元以來,禹伏無支祁的故事,在民間廣為流傳,家喻戶曉,吳承恩的《西遊記》問世以後,無支祁的形象,逐漸為孫悟空替代。
如果說,元雜劇中的孫悟空形象是受無支祁影響,吳承恩筆下的孫悟空則是無支祁的化身。無支祁被大禹鎖在龜山足下,孫悟空被如來壓在五行山下;無支祁形若猿猴,孫悟空本來就是猴像,其“搏擊騰踔疾奔,輕利倏忽”之狀亦無異。
2014年8月9日,由隨州市文體新局、隨州市外事僑務旅遊局共同主辦、中國西遊神話世界景區承辦的“2014西遊記起源文化研討會”在湖北省隨州市西遊記公園內舉行,,在會議論壇上,眾多學者經過交流、討論、論證,一致認為西遊神話故事的起源地為湖北隨州桐柏山一帶,《西遊記》主要人物孫悟空原型為桐柏山傳說中的天生神猴巫支祁。 孫悟空的原型為無支祁無疑。
唐代高僧
釋悟空的俗家姓名叫車奉朝,公元751年隨張光韜出使西域,因病在犍陀羅國出家,公元789年回到京師。釋悟空較玄奘晚了40多年,但是他的出境地點也始自西安,回來時在西域從事翻譯和傳教活動多年,留下了許多事跡和傳說。有學者認為,在“取經”故事漫長的流變過程中,人們逐漸將釋悟空的名字與傳說中陪同唐僧取經的“猴行者”的名字聯繫並捏合在一起,逐漸形成了“孫悟空”的藝術形象。
石磐陀說
哈爾濱師範大學中文系教授張錦池在研究取經故事流變過程後得出結論,認為孫悟空的現實原型為《三藏法師傳》所載玄奘西行最困難時所收胡人弟子石磐陀。理由是孫悟空之於唐僧和石磐陀之於玄奘:1、嚮導作用相類;2、解決危難作用相若;3、行者身份相同;4、師徒間微妙關係相似;5、石磐陀乃胡僧,胡僧與“猢猻”音近。在宗教思想指引下,“唐僧取經,胡僧幫忙”易傳為“唐僧取經,猢猻幫忙”,從而為玄奘取經故事的神魔化提供了契機。
有媒體報導,專家通過對甘肅榆林石窟中的壁畫《唐僧取經圖》進行研究後發現,壁畫中一位緊隨唐僧的尖嘴猴腮的胡人正是孫悟空的原型。此文提出,敦煌研究院名譽院長段文杰先生曾撰文指出,圖中的猴形人即孫悟空原型,名叫石磐陀。
外來說(中華文明西來論運動而誕生的)
胡適認為其原型是印度神猴哈奴曼。胡適介紹,《西遊記》成書後,雖流傳數百年,但普通讀者對於其中人物故事的來源演變一直不甚了了,活像它本來就是“石頭縫裡蹦出來個孫猴子”一樣。直到魯迅的《中國小說史略》開一代先河,“孫悟空”究竟是何方神聖,才作為一個嚴肅的學術問題擺在桌面上。
魯迅認為,魏晉以來,佛教典籍的翻譯漸多,所以印度的故事也在民間廣泛流傳,文人們喜歡其新穎奇異,於是有意或無意中使用,於是這些故事慢慢變得中國化。具體到孫悟空的人物形象,魯迅則認為應當來自中國民間傳說,他舉唐朝人李公佐小說中的怪獸———淮渦水神無支祁為證,認為孫悟空是由此演變而來的,從而認定孫悟空的原型來自中國本土。
胡適對此看法不同,他說:“我總疑心這個神通廣大的猴子不是國貨,乃是一件從印度進口的。也許連無支祁的神話也是受了印度影響而仿造的。”他在印度最古老的史詩《羅摩衍那》中找到一個神猴哈奴曼,認為這才是孫悟空最早的原型。
20世紀的新文化運動及西方思想的傳入,在學術界興起了一場“中華文明西來論”,將中國文化進行“販賣”,大肆宣傳西方論,這些文人成了西方列強抹殺中國文化的急先鋒,哈奴曼論便是在此次運動中而誕生的。
隨著改革開放,西方文化的再次侵入,有一些學者會下意識地去將中國本土文化與西方文化相掛鈎,原先的哈奴曼論在新中國成立後就被否定,此時,再次受西方文化影響,此話題再次被傳開。
但是隨著學術界探究,以及對改革開放以來的全盤西化風潮的反思,學術界已經不支持哈奴曼說,都支持孫悟空本土說或混血說。
民國時期至今的民族虛無主義十分嚴重。某些別有用心的人利用胡適和季羨林等這些文學家的言論,大肆宣傳民族虛無主義,這是十分不可取的。
李時人教授及龔維英教授在魯迅的基礎上,認定孫悟空是中國本土猴。20世紀80年代末的批判外來論,史雙元,李谷鳴等教授也否認哈奴曼說。
梵語專家金克木先生對照《羅摩衍那》後明確指出:“孫悟空與哈奴曼之間毫無任何親緣關係。”吳全韜教授也對胡適的理論進行批判,“哈奴曼說根本不足信。”
劉毓忱教授更是維護孫悟空本土說:“孫悟空的國籍是中國,根本不是哈奴曼”“從孫悟空的演變歷史來看,他絕不是外國傳來的舶來品!更不是某個形象在中國的化身!”
李舜華教授:“孫悟空的形成始終紮根於中國傳統文化。”
哈奴曼對於神靈都是十分的尊敬,不敢亂言,甚至為了向毗濕奴(羅摩)宣誓忠心,撕開自己的胸口來表忠誠,這動作在印度很多關於哈奴曼的雕像都可見到。試想一下,孫悟空會像玉皇大帝或如來做出這樣的行為嗎?先不提這動作,關是對天神起碼的尊重,孫悟空都沒有。
哈奴曼是天生就對天神十分尊敬,服從各天神的權威;而孫悟空是骨子裡帶有反意,向來藐視天神的權威,對於玉皇大帝,他不服從,甚至起兵造反;對於如來,他也是藐視其權威,對於自己的師傅,他更是經常嘲笑其迂腐;我行我素。
哈奴曼是印度教的宣傳標誌,講究的是階級地位,也就是服從婆羅門制(相當於中國的世家統治)。而孫悟空身上則是帶著道,佛,儒三教思想與一身加上他骨子裡的鬥爭精神,追求自由,不講究服從。
孫悟空他追求自由,而哈奴曼講究的是服從他人的命令,光是性格哈奴曼就跟孫悟空不一樣,怎么能說他兩相似。
孫悟空的形象也是經過幾代人的演變而形成的,最早版本的孫悟空及元朝楊景賢筆下的孫悟空跟哈奴曼毫無任何相似之處,吳承恩的孫悟空也是繼承楊景賢的。楊景賢筆下的孫悟空可以說是《西遊記》中孫悟空的父母。哈奴曼論其實跟“先有兒子,再有爸爸”的言論沒區別。
出自於對民國大師身份的尊敬,有些人至今仍然不加考證地隨意斷言其源自哈奴曼,事實上大部分人卻連佛教跟婆羅門教,印度教的基本關係都沒搞清楚。在中國傳播的眾多佛教故事中,雖然有選擇性的引入了一部分婆羅門教中的人物,卻沒有任何關於猴神哈魯曼的痕跡。
在中國歷史上佛教有著強大的民間影響力,但是婆羅門教和印度教的影響力則幾乎等於零,佛教僧人完全沒有任何去宣傳印度教神祇的理由和動機,所以僅僅因為都發源自印度,就妄斷哈奴曼是通過佛教傳播到中國來的,就跟斷言古羅馬的主神朱庇特是被羅馬國教基督教的傳教士傳播到美洲的一樣毫無道理。
習近平總書記就說過:“歷史不可虛無。”
““滅人之國,必先去其史”。我們要旗幟鮮明反對歷史虛無主義”
如今有些人為了利益,為了收視率和點擊率,便大肆散播孫悟空外來論散播民族虛無主義,這是不可取的。
這與公然篡改中國文明的起源,試圖證明“中國文明西來說”有何區別,應當堅決抵制與克服歷史虛無主義。
近幾年來,歷史虛無主義思潮越來越多地打著學術研究的“旗號”,散布錯誤觀點,影響社會認知,具有一定的隱蔽性和欺騙性。
民族虛無主義是不可取的,篡改或販賣中國文化更不可取。
原型結論
吳承恩《西遊記》成書至今以有很漫長的歷史,其書中主角的爭論至今仍然頗受爭議。也有認為孫悟空的原型是吳承恩本人的,在當時的年代,社會之黑暗。作者以寫書的形式發泄出來。其中孫悟空大鬧天宮,自封齊天大聖為經典段落。其中就包含了作者吳承恩對當時社會某種現象的不滿而抒發出的情緒。而孫悟空原型的爭論,全部只是著書中其作家的理解和猜測。至今並沒有確鑿的證據。因為吳承恩先生早已故去了,他可以說既是孫悟空的父親又是孫悟空其人。其著書的艱辛是你我所能想像的到的。孫悟空的家鄉花果山相信是作者看破世俗心中嚮往的居所。孫悟空是我們中國人原創的本土神話人物。
孫悟空無疑是只混雜各種本土思想的本土猴, 孫悟空是地道的中國本土猴,中國神話人物,孫悟空原型起源於中國本土,老家在中國。
孫悟空深入人心的功勞源於六小齡童家族所做出的貢獻。其父六齡童在電影《三打白骨精》中的孫悟空扮相堪稱經典。對六小齡童在《西遊記》劇中所飾演的孫悟空有很深遠的影響。他們家族幾代猴王,可以說吳承恩創作了孫悟空的人,而六小齡童的家族則賦予了孫悟空的神。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所拍攝的《西遊記》系列在國內外都有著深遠的影響。電視劇和卡通片的相繼出現,讓喜愛《西遊記》的觀眾們更加簡單地了解名著。他們的功勞是不可抹殺的。
形象演變
南宋時期《大唐三藏取經詩話》中出現的“白衣秀才猴行者”是孫悟空第一次在文本資料里出現,應是吳承恩創造孫悟空的雛型。猴行者作為取經過程的護法形象出現,使玄奘取經故事脫離了歷史原型,給取經故事增加了豐富、神奇的內容。這位猴行者原是一位大羅神仙,因偷吃王母蟠桃,被貶至花果山。他是一位學問淵博的秀才,誠心保護唐僧西天取經。他自稱花果山紫雲洞八萬四千銅頭鐵額獼猴王,能知過去未來之事,還知道西天取經有百萬程途要經過三十六國,多有禍難。他能廣施法力,將玄奘等六位凡夫俗子帶到天上水晶宮赴齋。大梵天王贈給猴行者的隱形帽、金錫鐶杖、缽盂三件法寶在西天取經、降妖伏怪、征服險阻過程中也發揮了巨大作用。同時,在整個西天取經過程中,他一直和法師患難與共,結伴同行,從東土一直走到西天。儘管這個號稱“花果山紫雲洞八萬四千銅頭鐵額獼猴王”的白衣秀才的“神”與“形”,名與實常發生矛盾,但是《詩話》中的猴行者已經初步具備了吳承恩《西遊記》的雛型。而必須注意的是,在《詩話》的猴行者身上,人、神、猴三種藝術因素並沒有得到很好的統一,直到《西遊記平話》和雜劇《西遊記》中,才有了新的飛躍。
與宋代相比,元代是《西遊記》成書過程中的重要環節。這一時期除了有《西遊記平話》等話本之外,戲曲也為《西遊記》的成書和完善做出了貢獻。如金院本《唐三藏》、元吳昌齡《唐三藏西天取經》、元末明初楊景賢《西遊記》雜劇等,都為吳承恩最後寫定《西遊記》提供了廣泛的素材。元代在《西遊記》成書過程中的最大貢獻是,沖淡取經故事中的宗教色彩,增強傳統文化的內容,以客群喜聞樂見的形式對《西遊記》的文化選擇做出規範。
這個階段的孫悟空形象的主要表現:(一)反對天宮;(二)變化無窮;(三)救人之難。所謂反對天宮,主要表現為已經有了比較完整的大鬧天宮的故事。所謂“變化無窮”,是指孫悟空不僅僅能變作某種物類,而且在變化時能與猴子的自然特徵聯繫在一起。所謂“救人之難”,是指孫悟空不但能降妖伏怪,而且還能救人危難,抱打不平。如在雜劇《西遊記》里,當裴太公的女兒被黑豬精拐走時,他便自告奮勇捉拿妖精,救回裴女,使裴氏父女得到團圓。
從雜劇《西遊記》的總體傾向看,雖然也歌頌了孫悟空的能力與正義感,但對他的反天宮的行動,卻並不表示肯定。當玉帝派天將捉拿他時,立場馬上轉到天宮正統的一邊。威力無窮的齊天大聖,很容易被天兵捉獲,而且被擒後馬上磕頭求饒。在全劇結束時,更有這樣一段話:“犯天條齊天大聖,盜仙酒罪犯非輕。盜靈丹合當斬首,罰陰司不得超升。尊上帝好生之德,再休題妄想貪嗔。從今後改惡從善,朝上帝禮拜三清。” 綜觀全劇,其中表現的愛憎很不鮮明。由此也使劇中人物性格顯現出前後不一。
雜劇《西遊記》中的孫悟空號稱通天大聖(其大哥為齊天大聖),其反抗性格比較鮮明。他豪邁地說:“一自開天闢地,兩儀便是吾身。曾教三界費精神。四方神鬼怕,五嶽鬼神嘖。……九天難捕我,十萬總魔君。” 而他平時過著的是 “喜時攀藤攪葛,怒時擾海翻江”的,自由自在的生活。他還偷了太上老君的金丹,“九轉煉得銅筋鐵骨,火眼金睛”。後來,雖然玉帝派天兵天將圍剿他,他卻一直英勇奮戰,不倒旗鼓。戰敗則俘,被壓山下後,仍然反心不泯。當唐僧把他救出來時,他立刻想回花果山去。
特別值得注意的是《西遊記》雜劇中的孫悟空神通廣大、變化多端的本領。他一個筋斗能去十萬八千里路程,有變三頭六臂的本領,還能靈巧地爬上樹去“化作個焦螟蟲”。他的武器也變成一條運用自如的“生金棍”,不用時可以變小放在耳朵里。這種“筋斗雲”、“生金棍”、“焦螟蟲”以及“攀藤攪葛”、“攪海翻江”的神通,都為小說《西遊記》塑造孫悟空時所繼承。
但是雜劇中孫悟空身上殘留的妖性還比較濃。當唐僧把他從花果山下救出後,已經拜唐僧為師,他卻背著唐僧說好個胖和尚,到前面吃得我一頓飽。同時,他還是個下流不堪的好色之徒。他不僅霸占了金鼎國的王女為妻,而且在西天取經路過女人國時,被美女纏住,便起了凡心。如果沒有金箍咒的禁制,他便破了戒。過火焰山時,聽說鐵扇公主的美貌,便打聽她有沒有丈夫。一見鐵扇公主便要與她婚配,說一些庸俗不堪的話。致使鐵扇公主發怒,不肯借給扇子。這些情節,雖然在整個劇本中不是主導,也不曾在吳承恩的《西遊記》有所表現,但卻從另外一個側面反映出從當時孫悟空形象到《西遊記》中的孫悟空形象有著相當大的改變。
在《西遊記》中,孫悟空經歷了一個由“猿”到“人”的發展過程。所謂“猿”,是指具有神話色彩和妖性特點的“猿猴”形象。所謂“人”,是指具有人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徵的神話藝術形象。明代吳承恩在對孫悟空形象的再創作中保留了這變化中的特點。
衍生形象
《續西遊記》
《續西遊記》共一百回, 明代無名氏著。魯迅的《中國小說史略》中引明代董說在《西遊補》中所引雜記說:“《續西遊記》摹擬逼真,失於拘滯,添出比丘靈虛,尤為蛇足也。”
內容是寫唐僧師徒第一次取經見如來佛後,在返回東土的路途中發生的故事。主人公仍為唐僧與孫悟空、豬八戒、沙和尚。妖魔為了搶奪經卷,便在途中設定了八十八種魔難。
《西遊補》
《西遊補》共十六回, 明末董說(字若雨,法名南潛)著。在《西遊記》的續書中《西遊補》可以說是最有特色的一部書。魯迅於《中國小說史略》中對其讚賞有佳,稱其“其造事遣辭,則豐贍多姿,恍忽善幻,奇突之處,時足驚人,間以徘諧,亦常俊絕,殊非同時作手所敢也。”有學者認為《西遊補》有西方意識流小說的風格。
此書的故事梗概,系接在唐僧師徒四眾過火焰山之後,寫孫行者化齋,被鯖魚精所迷,撞入了這個自稱為小月王的妖怪所幻造的“青青世界”。他為了找尋秦始皇借驅山鐸子(想用來把上西天路途所有的藏妖怪的高山趕走),也為了找尋師父唐僧的下落,往返奔走,上下探索,卻跌到了“萬鏡樓台”;從而他通過這樓台上的鏡子,進入“古人世界”,後來又進入“未來世界”。他忽化為虞美人,與楚霸王周鏇,想探明秦始皇的住處;忽又當了閻羅王,坐堂把秦檜審判、行刑,並拜岳飛為第三個師父。接著,他從鏡子裡跳出來,又在小月王的王宮和“青青世界”有了許多經歷。最後,孫悟空得到虛空主人的呼喚,才醒悟了;及至他從“青青世界”這個假天地脫身出來,走回到舊時山路上,恰好見到那想吃唐僧的鯖魚精已變作一個小和尚,正在把唐僧哄弄。於是,他一棒對小和尚打了下去,現出鯖魚屍首。這整個過程的描寫,其情節極盡奇幻曲折之能事。
《後西遊記》
《後西遊記》共四十回,該書著於 明代(書中語及“錦衣衛”),作者不詳,現存版本僅標明“天花才子評點”字樣,但有作者名叫 梅子和的說法,未經證實。
唐憲宗年間,唐玄奘當年所取回的真經為貪僧歪解,用作騙取銀錢所用。如來遂封了經文,令唐玄奘師徒再尋取經人到靈山求取真解,唐玄奘尋到正僧大顛,又集得孫小聖、豬一戒、沙彌。師徒四人歷經千辛萬苦取來真解,普渡眾生,終成正果。值得一提的是唐半偈的性格與唐僧迥異,不再有唐三藏的懦弱與是非不分。
該書共四十回,影響雖不如《西遊記》,但在針砭時弊、笑罵文采方面頗與《西遊記》相比肩,魯迅也對此書有所好評——“《後西遊記》六卷四十回,不題何人作。中謂花果山復生石猴,仍得神通,稱為小聖,輔大顛和尚賜號半偈者復往西天,虔求真解。途中收豬一戒,得沙彌,且遇諸魔,屢陷危難,顧終達靈山,得解而返。其謂儒釋本一,亦同《西遊》,而行文造事並遜,以吳承恩詩文之清綺推之,當非所作矣。”
《南遊記》
《南遊記》共十八回,又名《華光傳》即《五顯靈官大帝華光天王傳》, 明代 余象斗 著。主要寫的是孝子華光拯救母親結織陀的故事。
一日華光離開普靜寺,展開尋找母親之途,途中收服白虎精、千里眼、順風耳等妖,華光得知母親必須要吃仙桃才能從地獄中超生,於是華光化身為孫悟空偷桃,孫悟空得知此事大怒,同女兒月孛星去找華光理論。
華光亦丟起三角金磚,悟空口中一呼,出來無千無萬猴猻,拖住華光,來搶金磚,華光大敗。悟空趕去。華光丟起火丹,火光連天。悟空不能抵敵,便敗到東洋大海去,月孛星見父親敗走隨即以骷髏頭銬住華光。骷髏十分利害,人被他叫名銬了,三日內自死。這時華光的師父火炎王光佛出來講和,華光最後和孫悟空結成兄弟。
《聊齋志異》
《聊齋志異》簡稱《聊齋》,俗名《鬼狐傳》, 清代小說家 蒲松齡創作的文言短篇小說集。全書共有短篇小說491篇,其中卷廿一《齊天大聖》說的就是孫悟空的故事,在小說中蒲松齡誤認為《西遊記》是丘處機創作的。【註:與丘處機相關的是《長春真人西遊記》】
《新西遊記》
《新西遊記》共五回, 晚清陳景韓著。小說寫唐僧師徒四人奉如來佛之命到西牛賀洲考察新教情況。小說內容貼近現實。用詼諧滑稽的筆法來寫嚴肅的社會問題,構思新穎,語言也具有幽默詼諧的特色。
人物評價
澹漪子:道與魔不兩立,出乎道即入乎魔。彼心猿當日之在花果山水簾洞,固居然一魔耳。幸而歸正三藏,身心合而為一,然後化魔而成道。
毛澤東:①孫悟空這個人自然有滿厲害的個人英雄主義,自我評價是齊天大聖,而且他的傲來國的民眾——猴子們都擁護。②金猴奮起千鈞棒,玉宇澄清萬里埃。今日歡呼孫大聖,只緣妖霧又重來。
南懷瑾:孫悟空就是思想意識,配合這條棒,打亂人間。要把孫悟空(意識)收服了,修道變成佛,就很難了。所以他的法名叫悟空,明白思想念頭生滅無常,本來抓不住的,像水中撈月,所以他不再執著了。
李安綱:孫悟空象徵的是人心,是道心,是天心?既然是心,他是誰的心?唐僧師徒一行五眾,配合金木水火土五行、心肝脾肺腎五臟、心性情意神五性,那么到底是誰的五行、五臟、五性?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可以講,孫悟空是李世民,也即是人類心靈最完美的象徵。
人物影響
中國人對於孫悟空這個形象的情感,源自於對《西遊記》文本的熱愛。文字的描寫,自然可以讓一個根本不存在的形象躍然紙上,但從戲劇到電影,觀眾還是希望看到具象化的神話形象。從文本中走出來的孫悟空,最早應該是在京劇的舞台上。京劇的表演者們開創了“猴戲”的表演風格,惟妙惟肖,精彩傳神,奠定了近百年來孫悟空形象的基礎,日後,無論是電影還是電視,孫悟空的形象一直難脫京劇表演的根。
作為著名的古典名著,《西遊記》的影響可以說頗為深遠,除了日本之外,美國、韓國、越南等國家也有諸多孫悟空的形象。對於孫悟空形象,電影電視劇的製作者們一直沒有停止刷新的腳步。遺憾的是,經典矗立不倒,儘管近年來各個版本的《西遊記》層出不窮,但迄今為止還沒有一個孫悟空能夠深入人心。除了幾部大型的電影電視劇之外,孫悟空的形象還頻繁出現在多部大製作小製作精製作爛製作的影視作品之中,多數時候孫悟空不是主角,導演與演員不是抱著再次塑造一個劃時代形象的目的,多數孫悟空的出現,不過是影視作品的一個噱頭而已。為了迎合觀眾,孫悟空去瘋、去傻、去跳舞、去唱歌,還不忘了去談戀愛,但到最後都成了一個無關緊要的角色,當孫悟空的形象成了一個貨真價實的消費品,永遠不會再有經典產生。
一萬個讀者心中有一萬個哈姆雷特,孫悟空這個形象也不外如是。對於影視文學作品中層出不窮的孫悟空形象,人們往往是非常挑剔的,最重要的是,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孫悟空,他代表著中國文化中最富有反抗性的,最自由的,最隱忍的,最富有禪機的那部分。這種情感,難以用一個形象表達清楚,更不適合頻繁地一再表達,畢竟,經典,有一個就夠了。
影視形象
電影系列
年代 | 片名 | 飾演者 |
1927 | 《盤絲洞》 | 吳文超 |
1940 | 《孫悟空》 | 榎本健一(日本) |
1953 | 《豬八戒招親》 | 陸仲俠 |
1955 | 《孫悟空》 | 伏見扇太郎(日本) |
1955 | 《西遊記》 | 坂東好太郎(日本) |
1959 | 《孫悟空》 | 三木紀平(日本) |
1960 | 《孫悟空三打白骨精》 | 六齡童 |
未知 | 《孫悟空大鬧天宮》 | 林家聲 |
1962 | 《哪吒三斗紅孩兒》 | 李小鵬 |
1962 | 《唐三藏取西經》 | 于素秋 |
1962 | 《孫悟空鬧龍宮》 | 陳寶珠 |
1964 | 《孫悟空七打九尾狐》 | 阮兆輝 |
1965 | 《孫悟空大鬧雷音寺》 | 羽佳 |
1966 | 《西遊記》 | 岳華 |
1966 | 《鐵扇公主》 | 岳華 |
1967 | 《盤絲洞》 | 周龍章 |
1968 | 《女兒國》 | 周龍章 |
1969 | 《孫悟空大鬧香港》 | 田青 |
1970 | 《孫悟空智取黃袍怪》 | 田青 |
1971 | 《孫悟空再鬧香港》 | 田青 |
1975 | 《紅孩兒》 | 劉中群 |
1976 | 《新孫悟空72變》 | 丁華寵 |
1982 | 《新西遊記》、《孫悟空大戰飛人國》 | 劉尚謙 |
1983 | 《火焰山》 | 劉喜亮 |
1983 | 《真假美猴王》 | 王金柱 |
1983 | 《孫悟空大鬧無底洞》 | 丁伯祿 |
1991 | 《西行平妖》 | 董志華 |
1993 | 《西遊記》 | 本木雅弘(日本) |
1994 | 《大話西遊之月光寶盒》 | 周星馳 |
1995 | 《大話西遊之仙履奇緣》 | 周星馳 |
2001 | 《失落的帝國·猴王》 | 王盛德(美國) |
2005 | 《情癲大聖》 | 陳柏霖 |
2007 | 《西遊記》(日本版) | 香取慎吾(日本) |
2007 | 《功夫之王》 | 李連杰 |
2009 | 《齊天大聖前傳》 | 何炅 |
2010 | 《嘻遊記》 | 何炅 |
2012 | 《西遊·降魔篇》 | 黃渤、葛行於 |
2013 | 《大鬧天宮》 | 甄子丹 |
2015 | 《萬萬沒想到·西遊篇》 | 劉循子墨 |
2016 | 《西遊記之孫悟空三打白骨精》 | 郭富城 |
2016 | 《敢問路在何方》 | 六小齡童 |
2016 | 《大話西遊3》 | 韓庚 |
2016 | 《悟空傳》 | 彭于晏 |
2017 | 《西遊·降魔篇2》 | 林更新 |
2018 | 《西遊記·女兒國》 | 郭富城 |
電視系列
年代 | 片名 | 飾演者 |
1974 | 《西遊記》(TVB) | 阮令濤(香港) |
1974 | 《馬騮精》 | 小麒麟(香港) |
1978 | 《西遊記系列》(日版) | 堺正章(日本) |
1986 | 《西遊記》(央視) | 六小齡童 |
1990 | 《西遊記外傳》 | 常貴祥、趙元霞 |
1994 | 《西遊記》 | 唐澤壽明 |
1996 | 《西遊記》(TVB) | 張衛健(香港) |
1998 | 《西遊記續集》(央視) | 六小齡童 |
1998 | 《天地爭霸美猴王》(TVB) | 陳浩民(香港) |
1998 | 《東遊記》 | 翁清海(新加坡) |
1999 | 《春光燦爛豬八戒》 | 屈中恆(台灣) |
2000 | 《西遊記後傳》 | 曹榮 |
2003 | 《齊天大聖孫悟空》 | 張衛健(香港) |
2004 | 《福星高照豬八戒》 | 熊藝彬 |
2004 | 《齊天大聖孫悟空》(台灣版) | 左孝虎 |
2005 | 《寶蓮燈》 | 丁健 |
2005 | 《紅孩兒》 | 翁清海(新加坡) |
2006 | 《西遊記》(日版) | 香取慎吾(日本) |
2006 | 《魔幻手機》 | 丁健 |
2009 | 《寶蓮燈前傳》 | 丁健 |
2010 | 《西遊記》(浙版) | 費振翔 |
2010 | 《吳承恩與西遊記》 | 六小齡童 |
2011 | 《西遊記》(張紀中版) | 吳樾、王九勝 |
2011 | 《春光燦爛豬九妹》 | 喬任梁 |
2012 | 《歡樂元帥》 | 費振翔 |
2013 | 《萬萬沒想到》 | 劉循子墨 |
動畫系列
年代 | 片名 | 配音 |
1964 | 《大鬧天宮》 | 邱岳峰 |
1981 | 《人參果》 | 尚華 |
1985 | 《金猴降妖》 | 李揚 |
1999 | 《西遊記》 | 張涵予、沈曉謙 |
1999 | 《美猴王》 | 不明 |
2005 | 《紅孩兒大話火焰山》 | 蔡升晏 |
2006 | 《帕塔利洛西遊記》 | 甲斐田雪 |
2010 | 《美猴王》 | 郝幽玥 |
2006至今 | 《奪寶幸運星》 | 吳天昊 |
2015 | 《西遊記之大聖歸來》 | 張磊(國語) 、張裕東(粵語) |
2018 | 《西遊記之大聖歸來2》 | 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