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資料
詞目:行徑
拼音: xíng jìng
注音: ㄒㄧㄥˊ ㄐㄧㄥˋ
英文:act
簡要介紹
詞語:行徑
注音:xíng jìng
英譯:[act;action]
基本解釋:
①小路:崎嶇行徑。
②行為、舉動。
③行為;舉動(多指壞的)
詞組:
無恥行徑
罪惡行徑
詳細解釋
出處
(1)指小路。韓愈《山石》詩:“山石犖(音:落)確行徑微。”
(2)指行為;情景。李漁《憐香伴·儀遷》:“我范介夫這般行徑,怎生回去見妻孥?”
(3)指行為。法布爾《昆蟲的故事》:“在我的籠子裡,我從來沒有見過像螳螂那樣捕殺姊妹,吞食丈夫的殘暴行徑。”
含義
1. 亦作“ 行逕 ”。通行的小路。
三國 魏 曹植 《送應氏》詩之一:“側足無行逕,荒疇不復田。” 唐 韓愈 《山石》詩:“山石犖确行徑微,黃昏到寺蝙蝠飛。”明 高攀龍《答袁節寰(袁可立)中丞》:“太平之塗轍,非艱危之行徑,須是廓而大之。” 清 劉大櫆《游黃山》詩:“壁下即溪流,峻絕無行徑。”
2. 亦作“ 行逕 ”。行為;舉動。
元 睢玄明《耍孩兒·詠鼓》套曲:“樂官行徑咱參破,全仗著聲名過活。” 明 沈德符 《野獲編·山人·山人歌》:“ 張 以母老,至庚辰科即絕意公車。足跡不入公府,與 王 行逕迥別,故有此歌。”《二刻拍案驚奇》卷十二:“平日行徑如此,所以 唐 仲友 也與他相好。” 清 王士禛《池北偶談·談獻三·范呂二公》:“予與 介儒 生平行徑臭味無一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