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反映WBC體積大小的頻率分布圖。正常人WBC直方圖可見兩個明顯分離的峰,左峰為小細胞群(以淋巴細胞為主),右峰為大細胞群(以中性粒細胞為主),兩峰之間為中間細胞群(包括嗜酸性粒細胞、嗜鹼性粒細胞、單核細胞)。小細胞群峰又高又陡,大細胞群較高較寬,中間細胞群一般為有一定寬度的平坦區。小細胞群峰越高,淋巴細胞比率越大;大細胞群峰越高,中性粒細胞比率越大;而嗜酸性粒細胞、嗜鹼性粒細胞、單核細胞增多或出現病理性細胞時,中間細胞群峰值增高。例如白血病時外周血中出現大量幼稚細胞,多分布於中間細胞群及其附近,使峰尖增高,不同白血病類型出現特異性直方圖。
二、RBC直方圖:
是反映RBC體積大小或任何相當於RBC體積大小範圍內粒子的分布圖。正常RBC直方圖為偏態分布曲線圖,峰值表示一定數量的RBC體積的平均值,與RBC平均體積基本一致,正常人峰值一般在82-94fl之間。直方圖峰值變低,基底部增寬,說明RBC體積大小不一,與紅細胞分布增大一致。直方圖左移,提示RBC體積較小,如缺鐵性貧血病人的RBC直方圖明顯左移,基底部顯著增寬。直方圖右移,提示RBC體積較大,見於巨幼紅細胞性貧血和新生兒。RBC直方圖有時出現雙峰,是貧血治療有效的證據,多見於缺鐵性貧血、巨幼紅細胞性貧血病人治療後。
三、PLT直方圖:
是反映PLT體積大小分布頻率的分布圖,正常PLT直方圖呈左偏態分布,峰值一般在6-10fl之間,直方圖左移,提示PLT體積偏小,直方圖右移,提示PLT體積偏大。直方圖尾部抬高或在20-30fl處出現另一個波峰,提示血液中可能存在較多的小紅細胞、紅細胞碎片、巨大血小板、血小板凝集及纖維蛋白等。缺鐵性貧血病人的PLT直方圖尾部明顯抬高、PLT減少及其治療過程中的直方圖多呈波浪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