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培養及無菌體液培養

正常人的血液及骨髓是無菌的,當細菌侵入血液時,則可引起菌血症、敗血症或毒血症,侵入骨髓可引起嚴重的骨髓炎。因此,血液的一般檢驗在臨床上具有重要意義。 血液、骨髓、腦脊液以外的胸水、腹水、心包液、關節液、鞘膜積液和膽汁等穿刺液,正常是無菌的。只要檢出細菌,通常都可以視為病原菌。

基本信息

臨床意義

檢查是否為細菌感染。

血液培養結果2次以上為同一細菌,並且血液中相應抗滴度上升,均可視為敗血症的病原菌。敗血症的常見致病菌是金黃色葡萄球菌和大腸埃希菌,其他還有銅綠假單胞菌。由於敗血症病原菌常間隙進入血流,寒熱發作時血培養陽性率較高。對臨床酷似敗血症而常規血培養多次陰性者,應注意真菌、厭氧菌、L型菌或病毒感染的可能性。

無菌體液中的胸、腹腔積液和心包積液其形成原因不同,性質各異。炎症性的多由於細菌、寄生蟲感染,多為滲出液;非炎症性多因循環障礙所致漏出液。關節液是由關節囊內層滑膜分泌的滑液,是一種蛋白質,正常時為無菌。由於血源性、外傷性以及鄰近感染的蔓延,致病菌穿破皮質骨和骨膜,進入關節內,引起化膿性關節炎,以葡萄球菌和鏈球菌感染多見。

參考範圍

培養無菌生長。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