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病學
分布廣泛,在所有溫帶地區均有報導,估計全球有兩億人口患病,寄生於人體的血吸蟲即曼氏吸蟲、日本血吸蟲及埃及血吸蟲。在中國流行的是日本血吸蟲。
病因
是在血吸蟲尾蚴侵襲人體時,局部引起的一種以瘙癢性丘疹為特徵的急性炎症反應。
發病機制
本病的病原是禽類或畜類血吸蟲禽畜宿主排出蟲卵,在水中孵出尾蚴感染螺螄,經過1~2月,產生大量尾蚴,如人們下水勞動,可受到尾蚴的侵襲而感染,通過穿刺腺分泌溶蛋白酶類溶解表皮角層而鑽進皮膚引起局部炎症反應。
臨床表現
人接觸疫水後尾蚴經十幾分鐘進入皮膚,局部出現暫時性水腫性紅斑,幾小時後可消退,但繼之又出現水腫性丘疹,顯示出一種遲發性炎症反應。初感染者可無症狀,或出現輕微症狀,如伴瘙癢;在致敏的患者,丘疹和痒疹持續一周左右才能消退。
診斷
根據流行地區、接觸疫水史及臨床特點且以下肢為主較易診斷。
檢查
實驗室檢查:
感染早期(最好在2~3h內)可查到尾蚴。
其它輔助檢查:
大便集卵可發現血吸蟲卵或尾蚴。組織病理顯示急性炎症反應,早期可見真皮水腫,淋巴細胞中性粒細胞浸潤,後期有嗜酸性粒細胞浸潤。
治療
對症處理,內服抗組胺藥,外用安撫止癢劑。
預後
治療不及時,可致肝硬化腹水。
預防
消滅丁螺定期普查。早發現早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