蠣鷸指名亞種

蠣鷸指名亞種

蠣鷸(學名:Haematopus ostralegus,英文名:Eurasian Oystercatcher)為蠣鷸科蠣鷸屬的鳥類,又稱為歐亞蠣鷸。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蠣鷸指名亞種
【中文別名】歐亞蠣鷸【拉丁學名】Haematopus ostralegus ostralegus
【命名者及時間】Linnaeus, 1758【科屬分類】脊索動物門鳥綱鴴形目蠣鷸科蠣鷸屬蠣鷸

外形特徵

蠣鷸指名亞種是蠣鷸的亞種之一,中型涉禽。體羽以純黑色或黑、白兩色為主,體型渾圓,腳短粗。嘴形特別,較長而強,適於開啟堅硬的貝殼(牡蠣等)。嘴通常是紅色或橘紅色。鼻孔線狀,鼻溝長度達上嘴一半。腳粉紅色,足僅具前三趾,後趾退化。屬於鴴鷸類中體型較大的種類。體羽為黑與白二色。頭部、頸、前胸、背黑色;翼黑色,具白色大斑。腰部及尾上覆羽白色,胸部以下也為白色。嘴粗而長,端鈍,為橙紅色。跗蹠短粗,呈粉紅色。

生活習性

蠣鷸指名亞種平時棲息在多岩石或沙灘的海岸、沼澤、河口三角洲、內陸的湖岸、葦田、河谷淺灘等。大多數單個活動,有時結成小群在海灘上覓食,實行一雌一雄制,有比較牢固的配偶。而其壽命可以超過20年。主要以牡蠣、貽貝、昆蟲、小魚、蝦和蟹等為食。跑得快,飛翔力強。常站立在海濱低岩的頂部等待退潮,潮退後,在淤泥或沙中搜尋食物。在海濱砂礫中築陷穴狀巢,每窩產卵2~4枚,卵橄欖黃帶灰色,有褐黑色斑點。雌雄鳥輪換臥巢孵卵,但以雄鳥為主。

分布範圍

分布於冰島和斯堪的納維亞,東至俄羅斯的伯朝拉河,從南通過英國到法國西北部,經地中海進入西班牙東北部,土耳其,冬季到非洲南部和東部越冬。

保護等級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 2012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ver 3.1——低危(LC)。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