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因
本病與昆蟲叮咬有關,如臭蟲、跳蚤、虱、蟎、蚊等。節肢動物叮咬皮膚後,其唾液等分泌物導致皮膚出現刺激或過敏反應而致病。
臨床表現
昆蟲叮咬後可出現局部反應、丘疹性蕁麻疹或全身性過敏反應。
1.局部反應
由於昆蟲唾液中的各種物質刺激皮膚引起。通常在叮咬後數分鐘內出現,表現為局部瘙癢性水腫性紅斑,通常在數小時內逐漸消退。
2.丘疹性蕁麻疹
是昆蟲叮咬皮膚後發生的一種遲髮型過敏反應,臨床以風團樣皮損伴劇烈瘙癢為特點。主要見於2~10歲的兒童,皮疹好發於四肢伸側等暴露部位,群集或散在。典型皮疹表現為綠豆至花生米大小紡錘形紅色風團樣堅實丘疹,頂端常有小水皰,也可出現緊張性大皰。皮疹常伴劇烈瘙癢,影響睡眠。搔抓後可繼發感染。皮疹約1~2周可消退,遺留暫時性色素沉著,但新的皮疹常陸續發生使病程遷延,新舊皮疹往往同時存在。
3.全身性過敏反應
少數患者(尤其是合併肥大細胞增多症的患者)被昆蟲叮咬後可出現嚴重的全身性過敏反應,表現為全身起水腫性紅斑或風團、喉頭水腫及過敏性休克。
診斷
根據皮疹表現為瘙癢性水腫性紅斑或風團樣丘疹等特點,臨床易於診斷。需要與蕁麻疹、丹毒、水痘、大皰性類天皰瘡等鑑別。
治療
1.局部治療
發現昆蟲叮咬後立即用肥皂和水清潔叮咬處皮膚,水腫性紅斑處予硼酸洗液或硫酸鎂冷濕敷,外塗1%爐甘石薄荷腦洗劑;丘疹性蕁麻疹予強效糖皮質激素霜劑外用。
2.系統治療
根據皮疹情況及瘙癢程度酌情給予抗組胺藥口服,如西替利嗪、氯雷他定、賽庚啶等。水腫顯著者可短期系統套用糖皮質激素。出現全身性過敏反應者應立即予腎上腺素皮下注射或肌肉注射,同時系統套用糖皮質激素。
預防
注意個人及環境衛生,穿長袖衣褲,消滅臭蟲、蚤、虱、蟎、蚊等昆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