蟬蟲病

蟬蟲病

生殖孔位於腹面的前半,常在第Ⅱ、Ⅲ對足基節的水平線上。 雄蜱腹面有幾丁質板,基數目因蜱的屬種而不同。 軟蜱顎體在軀體腹面,從背面看不見。

蟬蟲病

近幾年來,河南、湖北、安徽、山東等省的局部地區相繼發現並且報告以發熱伴血小板減少為主要臨床症狀的病例,其中個別重症病例因為多臟器的損傷而造成死亡。目前中國疾控中心將這類疾病統稱為“發熱伴血小板減少綜合徵”蜱蟲叮咬可能是傳播這類疾病的一個主要途徑。
據了解,已知蜱可攜帶83種病毒、14種細菌、17種回歸熱螺鏇體、32種原蟲等。李德新說,多種病原體可引發“發熱伴血小板減少綜合徵”,包括無形體感染和病毒感染等。今年5月份,衛生部在河南、湖北進行監測的時候,監測到“發熱伴血小板減少綜合徵”疾病,但這次具體由何種病原體引起,目前還在進一步的研究當中。
疾病控制部門正積極探查此次疾病的具體致病原因。蜱傳疾病是一種常見疾病,只不過這次傳播了新的病原體。對於蜱傳疾病,我國已有成熟的預防控制措施。避免蜱蟲叮咬是降低感染的最主要措施。
蜱蟲也叫壁虱,俗稱草扒子、草別子。蟄伏在淺山丘陵的草叢植物上,愛躲在茶葉背面。不吸血時有米粒大小,吸飽血液後有指甲蓋大。

蜱蟲蜱蟲

蜱屬於寄蟎目、蜱總科。成蟲在軀體背面有殼質化較強的盾板,通稱為硬蜱,屬硬蜱科;無盾板者,通稱為軟蜱,屬軟蜱科。我國已記錄的硬蜱科約100種,軟蜱科10種。蜱是許多種脊椎動物體表的暫時性寄生蟲,是一些人獸共患病的傳播媒介和貯存宿主。
蜱在叮剌吸血時多無痛感,但由於螯肢、口下板同時刺入宿主皮膚,可造成局部充血、水腫、急性炎症反應,還可引起繼發性感染。有些硬蜱在叮刺吸血過程中唾液分泌的神經毒素可導致宿主運動性纖維的傳導障礙,引起上行性肌肉麻痹現象,可導致呼吸衰竭而死亡,稱為蜱癱瘓(tick paralysis

)。動態

蟲體橢圓形,未吸血時腹背扁平,背面稍隆起,成蟲體長2~10mm;飽血後脹大如赤豆或蓖麻子狀,大者可長達30mm。表皮革質,背面或具殼質化盾板。蟲體分顎體和軀體兩部份

硬蜱

顎體也稱假頭,位於軀體前端,從背面可見到,由顎基、螯肢、口下板及須肢組成。顎基與軀體的前端相連線,是一個界限分明的骨化區,呈六角形、矩形或方形;雌蜱的顎基背面有1對孔區,有感覺及分泌體液幫助產卵的功能。螯肢1對,從顎基背面中央伸出,是重要的刺割器。口下板1塊,位於螯肢腹面,與螯肢合攏時形成口腔。口下板腹面有倒齒,為吸血時固定於宿主皮膚內的附著器官。螯肢的兩側為須肢,由4節組成,第4節短小,嵌出於第3節端部腹面小凹陷內。
軀體呈袋狀,大多褐色,兩側對稱。雄蜱背面的盾板幾乎覆蓋著整個背面雌蜱的盾板僅占體
背前部的一部分,有的蜱在盾板後緣形成不同花飾稱為緣垛(festoon)。腹面有足4對,每足6節,即基節、轉節、股節、脛節、後跗節和跗節。基節上通常有距。足Ⅰ跗節背緣近端部具哈氏器(Haller's organ),有嗅覺功能,末端有爪1對及墊狀爪間突1個。生殖孔位於腹面的前半,常在第Ⅱ、Ⅲ對足基節的水平線上。肛門位於軀體的後部,常有肛溝。氣門一對,位於足Ⅳ基節的後外側,氣門板寬闊。雄蜱腹面有幾丁質板,基數目因蜱的屬種而不同。

軟蜱

顎體在軀體腹面,從背面看不見。顎基背面無孔區。軀體背面無盾板,體表多呈顆粒狀小疣,或具皺紋、盤狀凹陷。氣門板小,位於基節Ⅳ的前上方。生殖孔位於腹面的前部,兩性特徵不顯著。肛門位於體中部或稍後,有些軟蜱尚有肛前溝和肛後中溝及肛後橫溝,分別位於肛門的前後方。各基節都無距刺,跗節雖有爪,但無爪墊。成蟲及若蟲足基節Ⅰ~Ⅱ之間有基節腺的開口。基節腺液的分泌,有調節水分和電解質及血淋巴成分的作用。在吸血時,病原體也隨基節腺液的分泌污染宿主傷口而造成感染,例如鈍緣蜱屬的一些種類。

臨床特點

一、病因:由硬蜱或軟蜱的口器刺入皮膚後引起
二、皮疹特點:水腫性丘疹或小結節,紅腫、水皰或淤斑,中央有蟲咬的痕跡。有時可發現蜱。
三、自覺症狀:瘙癢或疼痛。
四、蜱麻痹:系蜱唾液中的神經毒素所致,易發生在小兒,表現為急性上行性麻痹,可因呼吸衰竭致死。
五、蜱咬熱:在蜱吸血後數日出現發熱、畏寒、頭痛、腹痛、噁心、嘔吐等症狀

被蜱蟲咬後千萬別硬拔
蜱蟲,很容易附在寵物狗、豬、老鼠身上。蜱蟲本身並不能咬死人,但是如果蜱蟲曾經咬過血液中帶有病毒的人或動物,這些病毒就可能會寄生在蜱蟲體內。當這些攜帶病毒的蜱蟲再去咬人時,可能會將病毒通過血液傳染給被咬的人。也就是說,絕大多數被蜱蟲咬傷的人並不會致病甚至死亡。
蜱蟲常會附著在人體的頭皮、腰部、腋窩、腹股溝及腳踝下方等皮膚較薄,不易被搔動的部位。由於蜱蟲主要棲息在草地、樹林中,因此外出遊玩時最好在暴露的皮膚上噴塗驅蚊液,儘量避免在野外長時間坐臥。注意做好個人防護,穿緊口、淺色、光滑的長袖衣服。
一旦發現蜱蟲刺入皮膚開始吸血,一定不能硬拔,因為蜱蟲將頭鑽入皮膚內時頭有倒鉤越拉越緊,口器里還有倒剌,硬拔的話容易將頭和倒刺留在體內,那樣再去醫院取極為麻煩。可將凡士林、香油等抹在膿包處,將蜱蟲的呼吸切斷,這樣很快它就死了,自己就會掉下來。預防方法

1、如發現切勿自行取出及時去醫院取出。(醫生會在傷口周圍消毒、在打麻醉在傷口上麻醉蜱、等蜱完全麻醉再用捻子輕鬆夾出。)
2、蜱將頭鑽入皮膚內時頭有倒勾越拉越緊,自行取出容蜱蟲易將頭留著皮膚內繼續感染。再去醫院取頭極為麻煩。
3、被蟲子咬不能立刻打死蟲子應該把他吹走要不毒素更大。
4、蜱螫傷預防治療:
一、發現停留在皮膚上的蜱時,切勿用力撕拉,以防撕傷組織或口器折斷而產生的皮膚繼發性損害。可用氯仿、乙醚、煤油、松節油或旱菸塗在蜱頭部待蜱自然從皮膚上落下。
二、對傷口進行消毒處理,如口器斷入皮內應行手術取出。
三、傷口周圍有0.5%普魯卡因局封。
四、出現全身中毒症狀時可給予抗組胺藥和皮質激素。發現蜱咬熱及蜱麻痹時除支持療法外,作相應的對症處理,及時搶救。
個人防護:進入有蜱地區要穿防護服,紮緊褲腳、袖口和領口。外露部位要塗擦驅避劑(避蚊胺、避蚊酮、前胡揮髮油),或將衣服用驅避劑浸泡。離開時應相互檢查,勿將蜱蟲帶回家中。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