螢與燭

作品原文郁離子曰:“螢之為明微微也,昏夜得之,可以照物,取而置諸燭下,則黝然亡矣。 是故湯、武不作,而後有桓、文;桓、文不作,而後有秦;秦之王適逢六國之皆庸君,故有賢人弗能用,而秦之間得行。 當是時,其君不以天下繁念慮,官不擇人,例以常格處之,噤不能有為。

作品原文

郁離子曰:“螢之為明微微也,昏夜得之,可以照物,取而置諸燭下,則黝然亡矣。燭亦明矣哉,而不能不晦於月也。太陽出矣,月之明又安在哉?故狗制狐,豹制狗,虎制豹,狻猊制虎。魏、吳、晉、宋、齊、梁、陳、隋之君,惟其不當漢祖之時也,使其在漢祖之時,不敢與布、越伍,而況能南面哉?是故湯、武不作,而後有桓、文;桓、文不作,而後有秦;秦之王適逢六國之皆庸君,故有賢人弗能用,而秦之間得行。嗚呼,豈秦之能哉?”

作者介紹

劉基(1311年7月1日-1375年4月16日)字伯溫,謚曰文成,元末明初傑出的軍事謀略家、政治家、文學家和思想家,明朝開國元勛,漢族,浙江文成南田(原屬青田)人,故時人稱他劉青田,明洪武三年(1370)封誠意伯,人們又稱他劉誠意。武宗正德九年追贈太師,諡號文成,後人又稱他劉文成、文成公。劉基通經史、曉天文、精兵法。他輔佐朱元璋完成帝業、開創明朝並盡力保持國家的安定,因而馳名天下,被後人比作諸葛武侯。朱元璋多次稱劉基為:“吾之子房也。”在文學史上,劉基與宋濂高啟並稱“明初詩文三大家”。中國民間廣泛流傳著“三分天下諸葛亮,一統江山劉伯溫;前朝軍師諸葛亮,後朝軍師劉伯溫”的說法。他以神機妙算、運籌帷幄著稱於世。劉伯溫是中國古代的一位傳奇人物,至今在中國大陸、港澳台乃至東南亞、日韓等地仍有廣泛深厚的民間影響力。

創作背景

出自《郁離子》,誠意伯劉公在元季時所著之書也,年二十己登進士第,有志於尊主庇民。當是時,其君不以天下繁念慮,官不擇人,例以常格處之,噤不能有為。已而南北繹騷,公慨然有澄清之志,藩閫方務治兵,辟公參贊,而公銳欲以功業自見,累建大議,皆匡時之長策。而當國者樂因循而悅苟且,抑而不行,公遂棄官去,屏居青田山中,發憤著書,此《郁離子》之所以作也。其書總為十卷,分為十八章,散為一百九十五條,多或千言,少或百字,其言詳於正己、慎微、修紀、還利、尚誡、量敵、審勢、用賢、治民,本乎仁義道德之懿,明乎吉凶禍福之幾,審乎古今成敗得失之跡,大慨矯元室之弊。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