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漢字:融
拼音:róng
注音:ㄖㄨㄥˊ
部首:蟲,部外筆畫:10,總筆畫:16
五筆:GKMJ
倉頡:MBLMI
鄭碼:AJLI
筆順編號:1251254312251214
四角號碼:15236
UniCode:CJK
統一漢字:U+878D
古籍解釋
康熙字典
《唐韻》以戎切《集韻》《韻會》余中切《正韻》以中切,音瀜。《說文》炊氣上出也。《徐曰》鎔也,氣上融散也。
又和也。《左傳·隱元年》其樂也融融。
又長也。《爾雅疏》宋衞荊吳之閒曰融駿者,長大也。
又明也。《詩·大雅》昭明有融。《注》融,明之盛者。
又朗也。《左傳·昭五年》明夷之謙,明而未融。《注》融,朗也。《孔疏》融是大明,故為朗也。
又州名。《韻會》隋置融州,屬桂林郡。
又《爾雅·釋丘》再成銳上為融丘。《注》纖頂者。
又《左傳注》東北曰融風。
又祝融,神名。《禮·月令》其神祝融。《注》顓頊氏之子犂,為火官。
又姓。《通志·氏族略》祝融氏之後也。 通作䑣。《後漢·張衡·思幸賦》展曳曳以䑣䑣。 《集韻》籀作。
基本字義
(1) 固體受熱變軟或化為流體:融化。融解。消融。
(2) 調合,和諧:融合。融洽。融會貫通。其樂融融。
(3)流通:融泄(飄動,浮動)。金融(貨幣的流通,即儲蓄,信貸、匯兌、股票和證券交易等經濟活動的總稱)。
(4)長遠、永久:融裔(形容聲調悠長)。
詳細字義
〈動〉
(形聲。從鬲,蟲省聲。鬲( lì),古代一種烹飪器,與鼎相似。本義:炊氣上升)
同本義 [belch smoke]
融融者皆趣熱之士,其得爐冶之門者,惟夾炭之子。——《晉書》
融化;消溶 [melt;dissolve]
融而為川瀆。——孫綽《游天台山賦》
又如:融流(融化流動);融陶(熔化陶冶);融液(融化成液體);融釋(消失;化解);融蝕(消磨;侵蝕);融煉(熔化錘鍊)
融合;融會 [mix together;blend;fuse]。如:融通(融合通達);融洽無間(融合而沒有隔閡牴觸);融混(融合混和);融渥(融合滋潤)
1.(形聲。從鬲,蟲省聲。鬲( lì),古代一種烹飪器,與鼎相似。本義:炊氣上升)
2.同本義 [belch smoke]
融融者皆趣熱之士,其得爐冶之門者,惟夾炭之子。——《晉書》
3.融化;消溶 [melt;dissolve]
融而為川瀆。——孫綽《游天台山賦》
4.又如:融流(融化流動);融陶(熔化陶冶);融液(融化成液體);融釋(消失;化解);融蝕(消磨;侵蝕);融煉(熔化錘鍊)
5.融合;融會 [mix together;blend;fuse]。如:融通(融合通達);融洽無間(融合而沒有隔閡牴觸);融混(融合混和);融渥(融合滋潤)
〈形〉
長遠;長久 [permanent;long]。如:融昭(長耀,久照);融遠(長久;深遠)
大明,大亮,泛指明亮 [very bright]。如:融光(明亮的光);融晶(猶光亮);融徹(通明透徹)
通;通達。引申為流通 [current]。如:金融;融泄(流動貌);融悟(通達穎悟);融達(通達);融散(謂曠達);融暢(明白通暢);融浹(融通和洽)
顯明,昌盛 [prosperous]。如:融顯(顯明)
和樂;恬適 [harmonious and happy;comfortable]。如:融懿(和美);融渾(猶融和,和順)
和煦;暖和 [pleasantly warm]。如:融晴(溫和晴朗);融暢(暖和舒暢);融暖(猶和暖)
1.長遠;長久 [permanent;long]。如:融昭(長耀,久照);融遠(長久;深遠)
2.大明,大亮,泛指明亮 [very bright]。如:融光(明亮的光);融晶(猶光亮);融徹(通明透徹)
3.通;通達。引申為流通 [current]。如:金融;融泄(流動貌);融悟(通達穎悟);融達(通達);融散(謂曠達);融暢(明白通暢);融浹(融通和洽)
4.顯明,昌盛 [prosperous]。如:融顯(顯明)
5.和樂;恬適 [harmonious and happy;comfortable]。如:融懿(和美);融渾(猶融和,和順)
6.和煦;暖和 [pleasantly warm]。如:融晴(溫和晴朗);融暢(暖和舒暢);融暖(猶和暖)
詞性變化
〈形〉
(1) 長遠;長久。如:融昭(長耀,久照);融遠(長久;深遠)。
(2) 大明,大亮,泛指明亮。如:融光(明亮的光);融晶(猶光亮);融徹(通明透徹)。
(3) 通;通達。引申為流通。如:金融;融泄(流動貌);融悟(通達穎悟);融達(通達);融散(謂曠達);融暢(明白通暢);融浹(融通和洽)。
(4) 顯明,昌盛。如:融顯(顯明)
(5) 和樂;恬適。如:融懿(和美);融渾(猶融和,和順)
(6) 和煦;暖和。如:融晴(溫和晴朗);融暢(暖和舒暢);融暖(猶和暖)。
姓氏
融:姓氏。 融姓起源於上古,是顓頊帝高陽氏的後代。顓頊的後代有祝融氏,帝嚳為部落首領時,祝融為五行神之一的火正,後世尊為火神。祝融部族原居於中原,後遷江南,與少數民族雜居,其中有羋姓,後來建立楚國,祝融氏後人分為祝姓和融姓兩支,故史稱“祝、融二姓同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