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1970年代初,隨著中美關係的緩和,中國開始展開對西方國家的經濟技術交流,發展對外貿易。1972年,中國國務院批准從國外引進一條彩色電視機生產線,決定由當時的第四機械工業部、對外貿易經濟合作部、中央廣播事業局和國家計委負責實施。引進的直接原因是為了“更逼真地反映領導同志的光輝形象”。
但是當時中國工業基礎十分薄弱,生產顯像管的玻殼、螢光粉、蔭罩、石墨乳和總裝等生產線一條都沒有,而當時美國無線電公司(RCA)則是同時擁有生產顯像管的四項技術的顯像管領先生產商。於是四機部所屬中技公司向美國無線電公司詢價,並邀請美商來北京開始談判,談判中美國無線電公司的報價從一億三千萬美金降到七千三百萬。1973年11月23日,四機部派出12人前往美國進行實地考察,參觀完美國無線電公司後又參觀了生產玻殼技術的康寧公司。在中方考察組歸國之際,康寧公司贈送給中方人員每人一份工藝精緻的玻璃蝸牛(sea snail)小禮品,就是這盒玻璃蝸牛在中國引發了軒然大波。
經過
1974年2月,在批林批孔運動中,第四機械工業部一位青年幹部寫信給江青,反映考察組所受“蝸牛禮品”一事,並臆斷這是美方對中國的污衊。江青接信後對美國人送蝸牛禮品一事大發雷霆,稱這是美國在污衊中國搞“爬行主義”,以此向美國駐京聯絡處抗議,並宣稱拒絕引進這條彩電生產線。
此後四機部、連續召開了擴大會議和全四機部大會,對以贈送禮品為名而“侮辱中國人民”的行為進行譴責,強烈要求部領導不再從美方引進彩色電視顯像管生產技術,並通過外交途徑將“蝸牛”退回,並批評部領導思想右傾。此後,水利電力部、郵電部也召開了聲討大會,“大字報”與譴責聲不斷。
外交部在周恩來的授意下調查認為,在英語中確有以蝸牛的速度來形容動作緩慢的習慣用法,然而蝸牛確係康寧公司生產的聖誕禮品,而且玻璃製品蝸牛或用朱古力製作的蝸牛,是美國人至愛的禮品之一。此外,康寧公司對中國考察組給予了熱情友好的接待,未發現有任何不禮貌的言行。1974年2月18日與19日,周恩來又兩次指示外交部,對此禮品進一步調查研究後再作定奪。外交部最終建議是對“蝸牛禮品”,不必退回和交涉,這一觀點也得到了毛澤東的同意。在此期間,周恩來還主持中央政治局會議,對“蝸牛事件”作了研究。會議決定,江青在四機部的講話是錯誤的,不印發,不下達,已印發的立即收回。至此,這場風波才得以平息。
影響
江青希望將“蝸牛事件”作為一個突破口,把事情鬧大,與批林批孔運動掛鈎,能夠在與周恩來的政治鬥爭中占得先機,卻未能成功,但彩電顯像管生產線的引進工作也擱置下來。1976年,四人幫倒台文革結束後,第四機械工業部、對外貿易經濟合作部、中央廣播事業局和國家計委重新打了一份引進彩電生產線的報告,經過一年多與日本方面的談判,到1979年9月才最後與日方簽定契約,採用日立的總裝線、旭硝子的玻殼線、大日本塗料的瑩光粉線、大日本網版的蔭罩線。四條生產線約花了一億六千多萬美金。由此使得中國人晚看了至少5年的彩色電視,並造成了七億人民幣的經濟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