蝶戀花·永夜懨懨歡意少

作品原文

上巳召親族①
永夜懨懨歡意少⑧,空夢長安③,認取長安道④。為報今年春色好,花光月影宜相照。
隨意杯盤雖草草,酒美梅酸,恰稱人懷抱⑤。醉莫插花花莫笑,可憐春似人將老。

作品注釋

①上巳:節日名。秦漢時,以陰曆三月上旬巳日為“上巳”(詳見《後漢書·禮儀志上》)。魏晉以後改為三月三日。
②懨懨:精神不振貌。
③長安:原為漢唐故都,這裡代指北宋都城汴京。
④認取:認得。
⑤“隨意”三句:杯盤:指酒食。梅酸:梅是古代所必需的調味品,故此三句意謂酒席雖簡單,但很合口味。

創作背景

這首詞公元1129年(宋高宗建炎三年己酉)作於建康(今江蘇南京)。據李清照《金石錄後序》所述,趙明誠當年春三月,具舟上蕪湖,入姑孰(當塗),五月至池陽(貴池),又被旨知湖州,遂駐家池陽。六月,獨馳馬赴建康陛辭,冒大暑感疾,七月於建康病危,八月卒。已不可救。葬畢趙明誠,金兵已逼近建康,李清照攜帶圖書逃出,終生未再至建康,亦不可能在他處召親族。故此詞當作於公元1129年(建炎三年)。

作品鑑賞

文學賞析

此詞上片首韻“永夜懨懨歡意少”,採用一起入情、開門見山的手法。南渡以後,政局動盪,金兵不斷攻迫,憂國傷時的激越情緒,使清照雋永含蓄的風格,一變而為沉鬱蒼涼。上巳雖是傳統的水邊修禊節日,詞人此時心情不愉。人手即表明此意。次韻“空夢長安,認取長安道”,“長安”代指汴京。長夜輾轉反側,夢見汴京,看到汴京的宮闕城池,然而實不可到,故說“空”,抒寫對汴京被占的哀思。
“為報今年春色好,花光月影宜相照”寫今年的自然春色和往年一樣好,而今年的政局遠遠不如從前了。“為報”二字,點明這春天的訊息是從他人處聽來的,並非詞人遊春所見。實際上是說,今年建康城毫無春意,雖是朝花夜月如故,而有等於無。“宜相照”的“宜”字,作“本來應該”解。“相照”前著一“宜”字,其意似說它們沒有相照,更確切一點,是詞人對此漫不經心,反映出她的憂悶。
“隨意杯盤雖草草。酒美梅酸,恰稱人懷抱”承上啟下,點明題旨,透露了女主人公並無心過好這個上巳節日,酸梅釀成的酒,和自己辛酸的懷抱是相稱的。這兩句,貌似率直,其實極婉轉,極沉痛。
“醉里插花花莫笑,可憐春似人將老”,這裡把“花”擬人化。“花莫笑”,就是不要笑我老大不小還插花,這一層詞意,與末句“可憐春似人將老”緊接,意思是說最需要憐念的是春天也像人一樣快要衰老了。“春”暗喻“國家社稷”,“春將老”暗喻“國將淪亡”。
《蝶戀花》是一首六十字的令詞,這首詞題是“上巳召親族”,帶含豐富的思想內容,深厚的感傷情緒,寫得委婉曲折,層層深入而筆意渾成,具有長調鋪敘的氣勢。寫出作者的國破家亡之恨,寄寓詞人對國家社稷的赤子之情。
清照是南北宋之交的詞人,她寓南渡之恨的詞作,對南宋一些詞人,如辛稼軒、姜白石等,影響都很大:辛稼軒有一首寓南渡之痛最深切的《摸魚兒》,結尾“閒愁最苦,休去倚危闌,斜陽正在煙柳斷腸處”,和清照這首的“可憐春似人將老”一樣。都是將“斜陽”、“春暮”暗喻國家社稷現狀的。

名家點評

周振甫《讀<蝶戀花·上巳召親族>》:這首詞,是李清照陰曆三月三日上巳節宴會親族時作的,是哪一年寫的已無可考。從“人將老”看,當是婚後作品。從召集親族宴會,讚美“春色好”看,該是北宋沒有覆亡時作。從“空夢長安”看,趙明誠當在京里做官,所以要夢長安了。下片才講到上巳節的宴會。宴會是在白天,所以不提月色了。古人在上巳節是到水邊戲游,稱為“修禊”,用來驅除不祥,爭取吉利。最有名的是王羲之的《蘭亭集序》。稱“暮春之初,會於會稽山陰之蘭亭修禊事也。”那是“群賢畢至,少長鹹集”,是一時盛會。作者這次宴會,不在水邊,只有親族,也沒有其他的人。草草杯盤,也顯得簡單,有酒菜,有梅子,那也恰好配合親族過上巳節的要求。上巳節已到了“暮春之初”,即春將老了,從而感嘆“人將老”了。所以“醉莫插花”,不要讓花來笑人了,這是一。假如醉里在頭上插了花,勸花也莫笑,這是二。這是以花有知的擬人化手法。這是一首抒情的詞。上片的含意,在“空夢長安”里透露,含蘊著深摯的感情。下片的含意,在“人將老”里透露,含有深沉的感慨。(《李清照詞鑑賞》,齊魯書社1986年4月出版)
平慧善《李清照詩文詞選譯》:詞是李清照晚年之作,這時她生活略為安定,已能召集親族聚會飲宴。但是,美好的春光月色,意在消愁的酒宴,並未給詞人帶來歡快,相反更勾起對故國的深沉思念和舊家難歸的惆悵。在夢中她還很熟悉汴京的道路,可以想見其憶念之切,但是一個“空”字,畢現失望之情。所以起首三句為全詞定下基調。接著兩處轉折:上闋以春夜迷人的景色來反襯詞人的愁悶情緒;下闋在怡樂的酒宴中,發出“醉莫插花花莫笑,可憐春似人將老”的悲嘆,從而委婉曲折地表達了詞人的憂國情懷和對人生的感慨。(巴蜀書社1988年10月出版)
靳極蒼:李清照《蝶戀花》“上巳召親族”,是建炎二年清照逃到南方不久時作。念國、懷鄉、傷老等情緒表現在全詞之中。“醉莫插花”兩句,插花是北宋洛陽人的習慣。歐陽修《洛陽風俗記》:“洛陽之俗,大抵好花。春時城中無貴賤皆插花。”現在亡國亡鄉都逃到南方了,一插花就會引起鄉國之思,所以是避免插花的。可是醉了,就會忘其所以地習慣地插花;一插花自己不覺,旁人就會望而生悲,所以作者事先告誡說:“醉莫插花”。但這是難的,作者自己就難,所以又告誡花說:萬一插了花,花也別笑,笑我,就是笑我老了還插花。這取意於武元衡詩:“花報”兩句,以形象語言“花光月影宜相照”隱喻時局並未好轉,反映出女詞人感時傷亂之情和故國之思;下闋“隨意杯盤雖草草”一句,寫宴請親族的情景,結尾“可憐”兩句隱喻春光依舊,風景不殊,痛惜江河日下,人事已非。飽含淚水,含意頗深。作者從現實生活實感運筆,寓國愁於家愁,曲折地表現了深沉的憂國思鄉之情。(人民文學出版社1994年12出版)
劉瑜《李清照全詞》:……一個農曆巨巳,這是個古老的節日,“每逢佳節倍思親”,她懷著對故國鄉關的深深眷念和對不能收復中原的憤懣及與親朋不能團聚的悵惆之情。召集鄰近的親族敘舊,以慰綿綿的鄉思,寫下《蝶戀花》這首詞。上片,寫上巳的夜晚,女主人深深懷念故國鄉關。首句寫女主人整夜病病懨懨,鬱鬱寡歡,是實寫;次兩句,“空夢長安”是虛寫,化虛為實,夢裡長安街道的景象還是可見的;末兩句,先提出一個假設的前提,是虛寫。後寫花光月影未能相照,這是真實的,化虛為實。虛實相生,相輔相成,可見藝術手法的多樣、靈巧、純熟,運斤成風。下片,寫上巳宴請親族,以慰鄉思。先從“杯盤,’寫到“人懷抱”,由物及人;後從“醉”寫到“花”,由人及物;又從花拓展寫到“春”,又折回寫“人”,這是由物及人。寥寥三十字,描寫對象動盪的頻率之高,簡直形成一個清晰的曲線圖像,映入讀者的眼底,宕盪有致,曲盡其妙……上片,頭三句,言外之意是,心懷悒悵,中原未能收復,有鄉不能回;次兩句,弦外之音是,年景好,應該美好、團圓、幸福、吉祥,讓人們回到久別的故鄉去,然而卻不能,抱恨無窮。下片,頭三句言外之意是,勸慰親族用清香淳甘的美酒來洗解鄉愁;末兩句,弦外之音是,人雖然老了,飲酒時插花的興致消了,但懷念故鄉之心卻有增無減……此詞,寫“眼前景,口頭語”,看來似乎一目了然,但認真推究,卻含有深沉的家國之思。詞不長,但採用了多種藝術手法。大將傑才“不示人以璞”,又不見運斤操斧,妙哉!(山東友誼出版社1998年1月出版)

作者介紹

李清照,宋代女詞人。號易安居士,齊州章丘(今屬山東)人。早期生活優裕,與夫趙明誠共同致力於書畫金石的蒐集整理。金兵入據中原,流寓南方,明誠病死,境遇孤苦。所作詞,前期多寫其悠閒生活,後期多悲嘆身世,情調感傷,也流露出對中原的懷念。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徑,語言清麗。論詞強調協律,崇尚典雅情致,提出詞“別是一家”之說,反對以詩文之法作詞。並能作詩,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時詠史,情辭慷慨,與其詞風不同。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詞》,已散佚。後人有《漱玉詞》輯本。今人輯有《李清照集校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