蝗[漢語詞語]

蝗[漢語詞語]
蝗[漢語詞語]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蝗 huáng 〔~蟲〕昆蟲,種類很多,軀體綠色或黃褐色。咀嚼式口器,後足適於彈跳,常常成群飛翔,是農業害蟲,亦稱“螞(mà)蚱”;簡稱“蝗”,如“~災”,“滅~”。蝗亞科(Acridinae)的種類俗稱斜面蝗(slant-faced grasshopper)特徵為額傾斜,後翅透明。蝗蟲的體型大小不等,小者成體僅長5公厘(0.2吋),大者成體長達11公分(4.3吋)。在北美,東苯蝗(Romalea microptera,即小翅苯蝗)體長5∼7公分;翅大,紅色,邊緣黑色;西苯蝗(Brachystola magna,即大苯蝗或魔蝗)體型大,故又稱水牛蝗(buffalo grasshopper);但翅卻小得多,粉紅色。

基本信息

詳細解釋

huáng

〈名〉

(1) 蝗蟲 [grasshopper;locust]。種類很多。一般指飛蝗,常成群飛翔。又名螞蚱。吃麥、稻、玉蜀黍等禾苗,是農業上的主要害蟲之一

蝗,螽也。從蟲,皇聲。——說文》

蝗螟農夫得而殺之。——《呂氏春秋》

(2) 又如:蝗螟(蝗與螟。莊稼的兩種害蟲);蝗螽(即蝗蟲)

(3) 蝗災。蝗蟲造成的災荒 [plague of locusts]。如:蝗雨(謂蝗群如雨驟至。極言蝗災之劇);蝗旱(發生蝗災及旱災);蝗孽(猶蝗災)。又叫“螞蚱”

古籍解釋

康熙字典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胡光切,音黃。《說文》螽也。《陸佃雲》蝗字從皇,今其首腹背皆有王字。《禮·月令》蟲蝗為災。《前漢·文帝紀》旱,蝗。《師古注》蝗卽螽也,食苗為災,今俗呼為簸鍾。《後漢·五行志》蝗蟲貪苛之所致也。《吳志·趙達傳》少從單甫受學,治九宮一算之術,至計飛蝗,射隱伏,無不中效。

又《唐韻古音》戸盲切,音橫。《演春秋繁露》云:徽州稻苦蟲害,俗呼橫蟲。

又《韻會》戸孟切,橫去聲。義同。

拼音是huang的漢字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