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態特徵
多年生草本。莖多數,自根莖生出,高可達60厘米,基部匍匐生根,簡單或分枝,四棱形,具淺槽,常染紫紅色,極密被白色平展剛毛,下部較疏,節間伸長,比葉片長很多。葉三角狀卵圓形,長約1.2-2厘米,寬約1-1.7厘米,先端鈍或銳尖,基部圓形或近淺心形,邊緣為圓齒狀鋸齒,上面欖綠色,被白色纖毛,近邊緣較密,下面較淡,主沿各級脈上被白色纖毛,餘部有不明顯小凹腺點,側脈4-5對,與中脈在上面微凹陷或近平坦,下面帶紫紅色,明顯隆起;葉柄極短,長1-3毫米,常帶紫紅色,密被白色平展剛毛。
輪傘花序多花密集,半球形,花時連花冠徑達3.5厘米,生於莖、枝頂部,向上聚集;苞葉葉狀,下部的略超出花萼,向上漸變小 ,呈苞片狀,苞片針狀,具肋,與花萼等長或略短,被白色平展緣毛及微小腺點,先端染紫紅色。花萼圓筒狀,開花時長約9毫米,13脈,外面主要沿脈上被白色剛毛,餘部滿布微小腺點,內面在喉部以上被白色疏柔毛,果時基部稍一邊膨脹,上唇3齒,齒長三角形,多少外反,先端短芒尖,下唇2齒,齒與上唇近等長,三角形,先端長芒尖。花冠粉紅色,較大,長1.5-2厘米,內面在下唇下方具二列柔毛,冠筒十分伸出,基部寬1.5毫米,自伸出部分向上漸擴大,至喉部寬達5毫米,冠檐二唇形,上唇直伸,先端微缺,下唇3裂,中裂片較大。雄蕊4,前對較長,均延伸至上唇下,幾不超出,花葯卵圓形,2室,室略叉開。花柱微超出上唇片,先端不相等2淺裂,裂片扁平。花盤平頂。
子房無毛。小堅果倒卵形,長約1毫米,寬約0.9毫米,褐色,無毛。花期7-9月,果期8-11月。
分布範圍
全國大部分地區均有分布
生長環境
生於山坡、草地、路旁、灌叢中及林下,海拔1300-3200米。模式標本采自雲南麗江。
全國大部分地區均有分布。主產河北、山東、安徽、江蘇、浙江等地。此外,廣西、四川、陝西、山西亦產 。
栽培技術
種植特點
春夏冬可播。種子處理:種前先將種子用水浸泡12小時,用2倍體積濕沙拌勻,2-3天后再播種,處理期間注意攪拌,保持溫度和濕度上下一致。冬播不需處理種子。不論在哪個季節播種,先將地整平澆水,待畦乾度適宜後用鐵耙摟平浮土,按行距24厘米,開1-2厘米淺溝,將種子均勻撒播在溝里,而後摟平澆水,一般7-10天即可出苗。生長期如果幹旱可適時澆水。蛇床子生長很快,第一年種植不用施化肥,以免倒伏。一年可連種兩次,第二次可不用再播種子。
蛇床子耐寒耐旱,對土壤要求不嚴,適應性強。
收穫加工
從種到收3個月,在立冬前後播種的6月中旬採收,春播的在7月中旬採收,夏播的9月中旬採收。割下全株曬乾,打落種子,去淨雜質即為成品。
採收儲藏
夏、秋兩季果實成熟時採收。摘下果實曬乾;或割取地上部分曬乾,打落果實,篩淨或簸去雜質。
植物文化
相傳秦朝時,江南的一個小村莊中突然流行一種怪病。患病的人全身皮膚長出一粒粒大小不一的疙瘩,且奇癢難忍,當地許多名醫均束手無策。
後來,有位術士說遠在東海的一座小島上,生長有治這種病的藥。但島上遍布毒蛇,草藥又常被毒蛇壓在身下,采之十分艱難。
終於,在一個老藥農的指點下,幾名壯丁挺身而出。他們在五月初五當天,帶上雄黃酒登上蛇島,邊向毒蛇身上灑,邊尋找草藥。歷盡千辛萬苦,僅剩一人背回了兩簍草藥。村民用這種草的種籽煮水洗擦,僅三五次病就好了。因為此藥多在蛇身下發現,如同蛇的床一般,故起名“蛇床”,其籽即稱“蛇床子”。
上述傳說的真偽雖無法考證,但“蛇床子”外用擅治皮膚疥癬濕瘡,倒是千真萬確的。從古至今,中藥“蛇床子”均被歷代醫家視為治療皮膚病、瘙癢症的要藥。可廣泛治療諸如小兒癬、惡瘡、皮膚濕疹、過敏性皮炎、頭瘡、婦女陰癢、滴蟲性陰道炎等,多有顯效。清代名醫陳士鐸在其《本革新編》中曾說:“蛇床子,功用頗奇,內外俱可施治,而外治尤良。”
現代醫學研究發現,“蛇床子”尚有類似性激素樣作用,能提高機體的免疫力,促進人體骨髓造血功能,保護腎上腺皮質。因而具有延緩衰老,減輕化療毒副反應,延年益壽之效。也多用於治療男子陽痿、性功能減退、女子宮寒不孕等病症。一般熬水,內服每日3-10克,外洗15-30克。
食用方法
蛇床子用法用量:內服:煎湯,3-9g;或入丸、散劑。外用:適量,煎湯熏洗;或做成坐藥、栓劑;或研細末調敷。
蛇床子用藥禁忌:下焦有濕熱,或腎陰不足,相火易動以及精關不固者忌服蛇床子。
蛇床子湯
功效:清熱燥濕,祛風止癢。治腎囊風,乾燥極癢,喜浴熱湯,甚起疙瘩,形如赤粟,麻癢,搔破浸淫脂水,皮熱痛如火燎。
處方:威靈仙、蛇床子、當歸尾各15克,縮砂殼9克,土大黃、苦參各15克,老蔥頭7個。
用法:以水1升,煎數滾,傾入盆內,先熏,候溫浸洗。
摘錄:《醫宗金鑒》卷六十九
蛇床子苦參酒
功效:祛濕,解毒,止癢。適用於神經性皮炎,皮膚瘙癢,慢性濕疹,癬症等。
配方:蛇床子25克,苦參25克,防風12克,白鮮皮12克,明礬12克,川椒10克,50度白酒(或75%酒精)1斤。
製法:將上述各藥加工為細末,裝紗布袋中,用酒密封浸泡30天,經常搖晃。除去藥袋即可。
服法:外用。每日3——4次,用脫脂棉球蘸藥酒外擦患處。
說明:本酒為外用品,不得內服。若方中加入斑蟊3克、木鱉子5克,土槿皮15克,則效果更佳。
蛇床子百部散
功效:清熱利濕,解毒止帶。
方藥:蒼朮、百部、蛇床子、黃柏、苦參、連翹各15g,荊芥10g,枯礬5g,土槿皮15g。
用法:上藥濃煎成250ml藥液,對已婚婦女作陰道沖洗,每日1劑,每6次為1個療程。患者採取截石位,用窺陰器暴露宮頸,先用浸泡藥液的棉球或乾棉球擦乾陰部即可。嚴重者,除沖洗外,還囑患者自行浸洗以增強療效。有條件者可1天沖洗2次,效果更佳。
按語:各種陰道炎、宮頸炎,表現均為帶下量多及陰部瘙癢。從現代醫學觀點來看,相當一部分是感染滴蟲、黴菌以及宮頸炎症所引起。所以治療時,除辨證施治內服中藥以外,必須採取局部用藥,直達病所,收效顯著。且方法簡便,經濟易行,療程亦短,故易於臨廣運用。
蛇床子苦參散
功效:清熱燥濕,殺蟲止癢,解毒止痛,防腐消腫。
方藥:苦參、蛇床子、黃連、黃柏各30g,川花椒、枯礬各10g,冰片3g。共為細末消毒備用。
用法:每次上藥前先用3%小蘇打液或1:1000新潔爾滅洗淨外陰及陰道,上藥後換乾淨內褲,每日1—2次,5次為1療程。
按語:苦參散治療黴菌性陰道炎是經臨床探索的有效驗方。方中苦參、蛇床子以清熱燥濕,殺蟲止癢為主;佐以黃連、黃柏、川花椒,既能加強解毒燥濕的效能,又可促進陰道黏膜水腫迅速吸收;而枯礬、冰片斂瘡燥濕,消腫止痛功能尤捷。上述諸藥具有廣泛抗菌及抑制真菌等作用,因此,對黴菌性陰道炎確有奇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