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概況
虹梅路街道辦事處是1990年12月從徐匯區田林新村街道和上海縣劃出部分地區組建而成,依據《上海漕河涇新興技術開發區暫行條例》而設立的,專司漕河涇新興技術開發區的政務管理和服務,虹梅路街道以虹梅路路名命名。至2008年末,有居委會14個,戶籍居民7426戶,18431人。1990年底,新建虹梅路街道辦事處,行政面積3.22平方公里,街道辦事處設在欽江路210弄1號,1995年4月搬至虹漕路5號,2003年3月搬遷至虹梅路2019號。同年隨著漕河涇開發區的發展,管轄區域從虹梅路向西擴展到蓮花路,行政面積增至5.98平方公里。轄區內有社區文化中心等文化娛樂場所,有田林六幼、東蘭幼稚園、民辦小蜻蜓幼稚園、東蘭路國小、上海歐華學院、上海華東電腦學院等教育院所。有漕寶路、田林路、宜山路、桂林路、中環線等道路主幹道。有9號線(漕河涇開發區站)、12號線(在建中)等軌道交通。有漕河涇開發區公園、蒲匯塘、上澳塘等景觀場所。為更好地服務漕河涇新興技術開發區和居民,轄區內的商業配套網點正在逐步完善中,已有大型超市、銀行、郵局、菜場、餐飲、賓館、健身房、休閒中心等百餘家。虹梅路以西、漕寶路以北、古美路以東、田林路以南的現代服務業集聚區正在建設之中。
領導分工
蒲亞鵬
黨工委書記。全面主持街道黨工委。分管社區黨建辦公室。負責思想政治、社會穩定、理論宣傳、精神文明、黨風廉政和幹部隊伍建設等工作。
朱 鶯
黨工委副書記、辦事處主任。分管黨政辦公室。全面主持街道辦事處行政工作。
何明星
黨工委副書記。分管社區自治辦公室、人大、統戰、工會、共青團、婦聯等方面工作。
黃三飛
黨工委副書記。分管社區平安辦公室。
黃 時
辦事處副主任。分管社區管理辦公室。
申 毅
辦事處副主任。分管社區發展辦公室、社區平安辦公室。
虞 蔚
辦事處副主任。分管社區服務辦公室。
馬林增
武裝部長。分管武裝工作。
鄭 凌
人大工作委員會副主任。分管人大工委工作。
張有富
辦事處副調研員。
社區工作
轄區內的漕河涇新興技術開發區是1988年6月經國務院批准的以引進外資、引進國外知名技術和發展新興技術產了業為主的經濟技術開發區。1991年3月,又被國務院確認為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2000年被列為全國10個亞太經合組織(APEC)科技工業園之一。漕河涇開發區已形成信息技術、新材料、生物醫藥、航天航空等高新技術產業特色和生產性服務業等園區,建成研究開發、網路運行、金融數據、科技創新四大功能中心,正在建設“雙優園區”、“數字園區”、“國際園區”三大園區。漕河涇開發區有企事業單位2000餘家,其中三資企業近500家。2007年10月8日,在虹漕路5號成立虹梅地區企業服務中心,建立“企業服務聯繫人”制度,協調解決企業在落戶和發展中的相關問題。虹梅路街道依託社區內儀電、上廣電集團、百聯集團等企業資源積極招商引資,街道西區商辦樓招商與東區的商貿、零售業同步發展,協助企業構建了“越界”創意園區、蒼梧路美食一條街等新興經濟成長點。2007年街道稅收實現過億,2011年街道稅收突破11億元。
歷史回眸
虹梅地區元代初屬華亭縣,後屬松江府上海縣高昌鄉。清代屬蒲淞鎮。民國初屬江蘇省滬海道,民國十六年(1927年)屬上海特別市。抗日戰爭勝利後先後屬上海市蒲淞區、新涇區。
1949年5月,上海解放。10月,屬龍華區軍事接管委員會所屬虹橋辦事處。1950年6月龍華區成立後,就原辦事處建立虹橋鄉人民政府。1956年隨龍華區劃歸西郊區。1958年撤銷西郊區,西郊區部分地區併入江蘇省上海縣,將虹橋鄉部分地區劃歸徐匯區。同年10月,從徐匯區劃歸上海縣虹橋公社。1983年9月,將上海縣所屬龍華鄉、梅隴鄉和漕河涇鎮的部分地區組成田林新村辦事處(相當鎮政府派出機構),由漕河涇鎮管轄。1984年9月漕河涇鎮劃歸徐匯區後,仍屬漕河涇鎮。1985年4月調整行政區時,新建徐匯區人民政府田林新村街道辦事處。1986年2月又將漕河涇微電子工業區原上海縣管轄的虹梅路以東、蒲匯塘以南、漕寶路以北部分地區劃入田林街道。1990年底,徐匯區人民政府根據《上海漕河涇新興技術開發區暫行條例》設立了徐匯區人民政府虹梅路街道辦事處,管轄區域為田林新村街道及上海縣劃出的部分地區,範圍是桂林路以西、蒲匯塘以南、虹梅路以東、漕寶路以北,以及閔行區古美路街道境內東蘭、古美生活小區,面積為3.22平方公里。1996年4月,又將上海縣虹橋鄉的虹梅路以西、環鎮南路以南、蓮花路以東、漕寶路以北的部分地區劃入本街道。
經濟發展
上海漕河涇新興技術開發區是國務院批准的全國首批14個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之一,1991年又被批准為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開發區總規劃面積14.3平方公里。
上海漕河涇開發區自1984年創建以來,始終堅持“以發展工業為主、以利用外資為主、以出口創匯為主,致力於發展高新技術產業”(三為主,一致力)發展方針,在科學規劃、集約開發,致力於發展高新技術產業,提高經濟與社會效益等方面取得了輝煌業績,依託上海現代化、國際化都市的區位優勢,加快產業結構調整和經濟建設步伐,以外資帶動內資,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對上海經濟發展起到了積極有效的視窗、示範、輻射和帶動作用,成為上海經濟社會發展新的重要區域之一。在全國國家級開發區中發揮了“排頭兵”作用,成為全國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和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中發展速度較快、技術含量較高、經濟效益較好的開發區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