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
虎鬥牛 市級Ⅲ-26文化遺產名稱:虎鬥牛
所屬地區:山東·東營·利津縣
遺產編號:Ⅲ-26
遺產類別:民間舞蹈
申報日期:2006
申報人/申報單位:利津縣
遺產級別:市
舞蹈概述
據傳虎鬥牛已經有170多年的歷史了,虎鬥牛是從清朝末年興起的,他的創始人王繼先為此付出了巨大的心血。據李積柱老人介紹,原來他們這個大北街村比較窮,別的村子正月十五耍龍燈,他們村卻因為買不起製作龍燈的材料而發愁。這時該村的王繼先別出心裁,決定用竹子和毛頭紙做道具製作一隻老虎和一隻牛,讓兩個“動物”通過各種姿態的爭鬥來烘托氣氛,吸引人們觀看,慶祝節日。“當時王繼先和一幫村子裡的同齡人聚在附近的一個茶館商量,並最終構思出了老虎和牛的形象以及一些初期的表演動作。”隨後因為單獨的“老虎”和“牛”爭鬥比較單調,而且表演時間太短,於是這些創始人在以後的表演中不斷充實其中的內容,並經過幾代人的補充,逐漸形成了固定的扮演角色和“虎鬥牛”的故事情節。
故事傳說
“一天一隻猴子在山上玩耍,碰上了飢餓的老虎,但是這隻猴子因為從來沒有見過老虎並不害怕,並和老虎開始玩耍,而這隻老虎也沒有馬上吃掉這隻猴子,而是在經過一段時間的戲弄後才最終將這只不知深淺的猴子吃掉。當老虎吃完猴子還意猶未盡的時候,一個放牛娃騎著一隻牛出現了,而且不久之後放牛娃就在吃草的老牛身邊睡著了。這時老虎看到一個人後獸性又發,向著放牛娃撲去,但是忠實的老牛奮起保護自己的主人,和老虎展開了一場激烈的爭鬥,最後老虎逐漸敗下陣來,灰溜溜地逃跑了……”談起虎鬥牛的表演過程和場景,這位不知表演過多少次的老藝人便思路非常清晰地敘述起來,仿佛自己又回到了當初的舞台,再次披掛上陣,叱詫風雲。舞蹈特色
據利津鎮大北街的一些老人介紹,原來日本侵華戰爭時期,這個虎鬥牛節目還曾經成為日本軍官們爭相欣賞的中國特色節目,將這個虎鬥牛節目的一些細節進行了完善和補充。“當時王柱臣看到一隻貓抓到了一隻老鼠,這隻貓並沒有馬上吃掉老鼠,而是慢慢和老鼠戲耍。於是他受到啟發,將貓捉老鼠的一些細膩動作融入進了虎鬥牛節目中,同時還加入了小老虎、毛驢等新的角色,這項表演也更加具有觀賞性。據利津鎮一位宣傳幹事孫女士介紹,虎鬥牛節目是當地很少能夠一直流傳下來的民間表演,這也是六代民間藝人堅持不懈的結果,就是文化大革命十年浩劫期間,這裡的表演藝人們也沒有放棄表演,而是將這個當時被成為“四舊”的欄目蓋頭換面叫做“打帝國主義紙老虎”,才將這個表演技藝一直流直流傳了下來。
現狀
大北街的村民生活水平提高了,虎鬥牛也已經從以前沒錢才耍的節目變成了新春佳節活躍節日氣氛的知名節目。雖然現在大北街的很多年輕人都外出打工掙錢,但是在多名老藝人的努力下,第六代表演藝人又成功延續了下來。傳人豐振平等都已很好地傳承了祖輩留下來的表演技藝,每年也都有很多年輕人參與其中。當地政府部門將投入大量人力物力保護和傳承這項珍貴的民間藝術,2007年加強青年人的培訓;2008年搞好節目創新,增強觀賞性;2010年建立傳承機制,不斷發揚光大這項民間舞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