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情簡介
警探約翰・麥卡倫 ( 布魯斯·威利斯 飾)從紐約來到洛杉磯,見他分 別已有半年之久的妻子霍莉 ( 邦妮·比蒂麗婭 飾)。他被邀請參加在一棟大廈的30層舉行的聖誕晚會。然而一群匪徒卻打起了大廈金庫中存有的六億多元公債券的主意。他們封鎖了大樓,將參加晚會的人扣作人質。麥卡倫僥倖逃脫,隻身與匪徒們展開了周旋。他先後用火警鈴和無線電向外求救,卻都未能成功。情急之下,他將一名匪徒的屍體從樓上扔了下去,砸在前來巡視的黑人警員鮑威爾車上,才算是報警成功。
麥卡倫通過無線電與鮑威爾保持著聯繫。然而趕到的警方負責人的官僚作風卻給他添了不少麻煩。他一面與匪徒作戰,一面還要幫助警方消滅匪徒的飛彈發射器。匪首漢斯與麥卡倫之間展開了一場鬥智鬥勇的較量。而趕到的聯邦調查局官員的愚蠢自大的行動更幫助匪徒們開啟了金庫,達到了目的。這一切都使麥卡倫的處境更加困難。
漢斯 ( 阿倫·瑞克曼 飾)在屋頂上裝了炸藥,企圖把人質和聯邦調查局的營救直升機一同炸掉。麥卡倫與搜尋他的匪徒之間進行了一場苦鬥。而此時新聞記者的卑鄙行為更使霍莉暴露了身份,處境更加危險。
麥卡倫打敗了匪徒,衝上屋頂將人質趕回了大樓。但他卻受到聯邦官員的攻擊,苦不堪言,麥卡倫以一條水龍帶逃離了屋頂。在巨大的爆炸中,屋頂被化為火海,直升機也被炸毀,麥卡倫這才總算沒有死在自己人的槍口下。進入樓中的麥卡倫遇見了正要攜款逃離的漢斯。在一番較量之後,麥卡倫救出了霍莉。漢斯從樓中摔落,得到了應有的下場。在滿天飛舞的公債券中,麥卡倫帶著妻子乘車離去。
演職員表
演員表
角色 | 演員 | 配音 |
約翰・麥卡倫 | 布魯斯·威利斯 | 滕奎興(電影頻道版) |
漢斯 | 阿倫·瑞克曼 | ---- |
霍莉 | 邦妮·比蒂麗婭 | ---- |
Sgt. Al Powell (as Reginald Veljohnson) | Reginald VelJohnson | ---- |
Karl | 亞歷山大·喬杜諾夫 | ---- |
Deputy Police Chief Dwayne T. Robinson | Paul Gleason | ---- |
Richard Thornburg | 威廉·阿瑟東 | ---- |
Argyle | De'voreaux White | ---- |
Harry Ellis | Hart Bochner | ---- |
Eddie | Dennis Hayden | ---- |
Theo | 小克拉倫斯·吉爾亞德 | ---- |
Franco | Bruno Doyon | ---- |
Tony | Andreas Wisniewski | ---- |
Joseph Yoshinobu Takagi | James Shigeta | ---- |
FBI Special Agent Johnson | 羅伯特·戴維 | ---- |
FBI Agent Johnson | Grand L. Bush | ---- |
Capt. Mitchell | Matt Landers | ---- |
Young Cop | Anthony Peck | ---- |
Marco | Lorenzo Caccialanza | ---- |
Alexander | Joey Plewa | ---- |
Uli | Al Leong | ---- |
Heinrich | Gary Roberts | ---- |
Fritz | Hans Buhringer | ---- |
James | 威赫姆·馮·霍姆伯格 | ---- |
Kristoff (as Gerard Bonn) | Gérard Bonn | ---- |
Harvey Johnson | David Ursin | ---- |
Gail Wallens | Mary Ellen Trainor | ---- |
City Engineer | Bill Marcus | ---- |
Walt, City Worker | Rick Ducommun | ---- |
Rivers | Carmine Zozzora | ---- |
Ginny | Dustyn Taylor | ---- |
Dr. Hasseldorf | George Christy | ---- |
Woman | Cheryl Baker | ---- |
Man | Richard Parker | ---- |
Police Supervisor | Diana James | ---- |
Dispatcher | Shelley Pogoda | ---- |
Hostage | Selma Archerd | ---- |
Lucy McClane | Taylor Fry | ---- |
John McClane, Jr. | Noah Land | ---- |
Paulina | Betty Carvalho | ---- |
Convenience Store Clerk | Kip Waldo | ---- |
Station Manager | Mark Goldstein | ---- |
Thornburg's Assistant | Tracy Reiner | ---- |
Guard | Rick Cicetti;Fred Lerner; | ---- |
Producer | Bill Margolin | ---- |
Cameraman | Bob Jennings;Bruce P. Schultz; | ---- |
Soundman | David Katz | ---- |
Businessman | 羅伯特·萊薩Robert Lesser | ---- |
Stewardess | Stella Hall | ---- |
Girl at Airport | Terri Lynn Doss | ---- |
Boy at Airport | Jon E. Greene | ---- |
Kissing Man | P. Randall Bowers | ---- |
Girl in Window | Michele Laybourn | ---- |
Cameraman (uncredited) | Rick Bross | ---- |
Dwayne T. Robinson's Driver (uncredited) | Charlie Picerni | ---- |
職員表
製作人 | Charles Gordon、勞倫斯·戈登、Beau Marks、喬·西爾沃 |
導演 | 約翰·麥克蒂爾南 |
副導演(助理) | Paula Foster、Michael Alan Kahn、Beau Marks、Terry Miller、Benjamin Rosenberg |
編劇 | Roderick Thorp、Jeb Stuart、Steven E. de Souza |
攝影 | 簡·德·邦特 |
配樂 | 麥可·凱曼 |
剪輯 | John F. Link、Frank J. Urioste |
選角導演 | Jackie Burch |
配音導演 | 滕奎興(電影頻道版) |
藝術指導 | Jackson De Govia |
美術設計 | John R. Jensen |
服裝設計 | Marilyn Vance |
視覺特效 | Michael J. McAlister |
布景師 | Philip Leonard |
以上內容參考資料來源
角色介紹
| |
| |
|
以上內容參考資料來源 、
幕後花絮
•漢斯和麥克萊恩會面的場景是後來被加入的情節,因為扮演漢斯的阿倫·瑞克曼可以很逼真的模仿美國口音。
•該片海報上最初沒有布魯斯·威利斯,因為製片方考慮到會對非威利斯影迷產生負面影響,在發現票房取得成功之後,製片方才改動了海報。
•片中提到的Nakatomi廣場的地址和電話號碼是影片拍攝地福克斯廣場的真實號碼。
•片中恐怖份子所說的德語出現了多處語法錯誤並且毫無意義,後來在德語版本中,恐怖份子的身份被改為來自歐洲。
•布魯斯·威利斯接拍該片的片酬達到了500萬美元。
•“Yipee-ki-yay,motherfucker!”這句台詞在三部《虎膽龍威》系列影片中都曾出現。
•片中恐怖份子乘坐的綠色車身白色車頂的卡車噴塗有“太平洋快遞”的字樣,這輛卡車還出現在《紐約大劫案》當中,車身上的字樣改為“大西洋快遞”。1994年的《生死時速》中也出現了這輛車,車體標記依然為“太平洋快遞”,這是曾參與拍攝這三部影片的美工設計師Jackson De Govia開的小玩笑。
•片中卡爾用的是奧地利產Steyr AUG突擊步槍。
•漢斯的姓名出自1966年的影片《諜海飛龍》。
•片中的“赫爾辛基綜合症”實際是指“斯德哥爾摩綜合症”,該病症又稱為人質情結,是指犯罪的被害者對於犯罪者產生情感,甚至反過來幫助犯罪者的一種情結。
穿幫鏡頭
•在麥克萊恩的多段打鬥場景中,能明顯看出使用了替身。
•當麥克萊恩到房頂解救人質時,沒穿汗衫,而從直升機上看,他卻穿著白色汗衫。
•在DVD版本中,曾稱麥克萊恩用的只是一般的制式左輪手槍,但片中麥克萊恩實際拿的是貝雷塔92FS型半自動手槍。
•在特警試圖進入大樓時,可以看到SWAT隊員使用的是割炬,而在隨後的畫面中,卻聽到鑽頭的聲音。
獲獎記錄
時間 | 獎項 | 獲獎方 | 具體情況 |
1989年 | 第61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音響) | Don J. Bassman、Kevin F. Cleary、Richard Overton、Al Overton Jr. | 提名 |
第61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電影剪輯) | Frank J. Urioste、John F. Link | 提名 | |
第61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音效剪輯) | Stephen Hunter Flick、Richard Shorr | 提名 | |
第61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視覺效果) | 理察·艾德蘭德、Al Di Sarro、Brent Boates、Thaine Morris | 提名 | |
1990年 | 第13屆日本電影學院獎(最佳外語片) | 《虎膽龍威》 | 獲獎 |
2017年 | 美國國會圖書館保護片目 | 入選 |
以上內容參考資料來源
製作發行
國家/地區 | 上映/發行時間 | 國家/地區 | 上映/發行時間 |
美國 | 1988年7月15日,20日 | 中國香港 | 1988年10月19日 |
中國台灣 | 1988年9月24日 | 法國 | 1988年9月21日 |
韓國 | 1988年9月24日 | 菲律賓 | 1988年9月27日(達沃) |
西班牙、瑞典 | 1988年9月30日 | 澳大利亞 | 1988年10月6日 |
芬蘭 | 1988年10月7日 | 巴西 | 1988年10月27日 |
荷蘭 | 1988年11月3日 | 希臘、西德 | 1988年11月10日 |
挪威 | 1988年11月18日 | 英國 | 1988年11月27日(倫敦電影節),1989年2月3日,2013年1月25日(重新發行) |
阿根廷 | 1988年12月15日 | 葡萄牙 | 1988年12月16日 |
烏拉圭、薩爾瓦多 | 1988年12月25日 | 丹麥 | 1989年1月6日 |
波蘭 | 1989年1月6日 | 秘魯 | 1989年2月2日 |
日本 | 1989年2月4日 | 愛爾蘭 | 1989年3月3日 |
哥倫比亞 | 1989年4月20日 | 義大利 | 1989年6月23日 |
匈牙利 | 1989年12月14日 | 土耳其 | 1990年1月26日 |
捷克斯洛伐克 | 1991年6月20日 | 法國 | 2010年1月28日(格拉德馬國際奇幻電影節) 2014年9月3日(重新發行)(修復版) |
加拿大 | 2010年2月9日(數字電影節) | - | - |
以上內容參考資料來源
影片評價
該片開創了一群暴徒占據某狹小空間,平凡英雄徒手對抗的動作片新模式。導演發揮出高度專業的動作片處理技巧,無論緊張氣氛和爆破場面都拍出了讓人出一把冷汗的刺激效果。男主角亦擺脫了打不死大英雄的模式化俗套,轉而表現他作為平常人的心力交瘁,因而使故事更添說服力。 (網易娛樂評)
該片重現點燃了觀眾對於警匪動作片的觀影興趣。電影以場面火爆作為賣點,其中夾雜了家庭問題、仇日情緒、偽恐怖主義等眾多噱頭。每一個劇情衝突安排得都是恰到好處,讓觀眾有一種呼之欲出的緊張感。適當的幽默與調侃,也非常符合美國人在困境中的樂觀精神。火爆異常的動作場面,每一次交火,約翰·麥克萊恩都是命懸一線,最後總是能夠化險為夷,把觀眾的一顆心都提到嗓子眼兒里了,編導完全控制住了觀眾的情緒。 (騰訊娛樂評)
該動作片令一個名叫布魯斯·威利斯的大眾英雄脫穎而出,該片也算得上是近年來驚險犯罪電影的典範之作。片中火爆的動作場面和新穎的場景設計令當時的觀眾大開眼界,同時也令布魯斯·威利斯一舉成為國際矚目的超級巨星。影片塑造了一位孤膽英雄警探約翰·麥卡倫的形象。他可以說是一位典型的美國式英雄,在封閉的大樓中獨自與一幫裝備精良、訓練有素且有一位精明首領的匪徒周旋。 (時光網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