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康熙《萊蕪縣誌》記載:“舊寨堡,虎口崖”。據原村內觀音廟碑記載,明初谷姓由大曹村遷此建村,因址在臥虎山下溝中,村西為懸崖,曾名“虎溝崖”,後諧音為虎口崖。
據傳,元朝時期,此處溝深林茂,很少有人來往,時有老虎出沒。據說大王莊順天街財主家的大馬,經常來虎溝附近放牧,每次來都要和老虎廝打一番,且都是馬得勝而歸。一天,財主認為馬鬃礙眼,不然將會致虎於死命,於是就將馬鬃剪掉,誰知事與願違,第二天虎馬相鬥時,馬眼反被虎爪挖掉。
在村西南方原有玉聖堂廟一處,是村人為祈風調雨順禱一方平安而建,有300年歷史,清朝時廟有碑,1952年拆除。
虎口崖村臨溝,故房屋從山上到山下,一戶矮一戶。今有張、王、蘇、劉、李、程、孟七姓,其中張姓最多。各姓家族各有特點,張家世代多經商,王家多出文人墨客,蘇劉兩姓以耕作為主。
虎口崖人有光榮的愛國傳統。1941年,劉寶聖、蘇曰雨、張憲剛三個人成立了第一個黨支部。接著,蘇曰堯、王春亭組織成立了抗日游擊小組、農民協會,帶領村民鬥地主、分田地、堅壁清野,異常活躍。大動參時,村中先後有30多人奔赴戰場,9人為國捐軀,被追認為革命烈士。新中國成立後,1953年,劉寶寅、劉寶松帶頭組織互助組、初級社,後發展為高級社,由張修貞任社長;1958年10月成立人民公社,該村成為虎口崖生產大隊,下設5個生產小隊,王佃仁任大隊長;1957年修豬尾巴溝水庫,蓄水3萬方,擴澆土地70畝;1959年,修建江良溝塘壩,擴澆土地80畝。在東溝修水庫一座,蓄水5萬方,擴澆土地100畝。
幾十年來,虎口崖村開墾土地100多畝,封山造林100多畝。1962年、1963年,時任大隊黨支部書記的劉寶寅被授予山東省農業勞動模範稱號。1963年虎口崖村被評為山東省農業先進單位。
艱苦創業是虎口崖村人的本色,早在1957年,劉寶寅就帶領一班人建起了磚瓦窯一處。1987年,又建起了轉盤磚瓦窯一座。1981年,虎口崖建起了大王莊鎮第一個彈簧板廠,張建標任廠長。
如今的虎口崖村,林茂糧豐,安定團結,處處展現出社會主義新農村欣欣向榮的新氣象。
相關詞條
-
萊蕪市萊城區大王莊鎮虎口崖村國小
山東省萊蕪萊城萊蕪市萊城區大王莊鎮虎口崖村國小
-
靈崖寺
靈崖寺位於陝西省略陽縣城東南3公里處,依山傍水,坐東向西,依託山岩上兩個天然大溶洞而建。寺內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巧妙結合,號稱“故道明珠”,“陝南小碑林”...
簡介 歷史沿革 景點 交通 寺內圖片 -
靈崖寺[略陽縣]
靈崖寺位於陝西省略陽縣城東南3公里處,依山傍水,坐東向西,依託山岩上兩個天然大溶洞而建。寺內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巧妙結合,號稱“故道明珠”,“陝南小碑林”...
簡介 歷史沿革 景點 交通 寺內圖片 -
崖頭街道
市政府駐地。東鄰尋山街道,北接夏莊鎮,西連城西街道,西南與大疃鎮、滕家鎮交界,南與嶗山街道相連,東南瀕臨黃海。轄29個行政村、21個居委會。地勢北高南低...
概況 沿革 所轄村代碼 -
靈崖寺[略陽縣靈崖寺]
靈崖寺位於陝西省略陽縣城東南3公里處,依山傍水,坐東向西,依託山岩上兩個天然大溶洞而建。寺內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巧妙結合,號稱“故道明珠”,“陝南小碑林”...
寺院簡介 景觀文物 交通 -
廟子村
廟子村,位於萊蕪市鋼城區人民政府駐地向西4公里處。西鄰羅漢峪村,東鄰肖馬莊村,北為九龍莊村,南與高峪村隔山而居。隸屬山東省萊蕪市鋼城區艾山街道,全村總面...
歷史沿革 經濟發展 村風軼事 烈士英名錄 歷任書記 -
造甲峪村
造甲峪村隸屬萊城區大王莊鎮,位於萊城西北28公罩,南距大王莊鎮駐地3.5公里處:北至房乾村,西北至華山,東鄰豆腐石村,南與虎口崖村接壤,西鄰龍尾村。全村...
村莊簡介 人物事件 -
南十里舖村
南十里舖村隸屬萊城區鳳城街道辦事處,地處萊蕪平原,與泰萊老公路及萊新高速公路毗鄰。高速公路新建的收費站、宿舍大樓就坐落在村南。
村莊簡介 人文自然 人物事件 -
何家峪村
何家峪村位於湖南省石門縣西北部,由原何家峪村、董家峪村、高梘峪村合併而成,距縣城120公里,東與雁池鄉為鄰,本鄉大龍坪村、羅坪村蛟蛇溪為友,西以大河河沿...
村鎮概況 建制沿革 氣候特徵 旅遊資源 自然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