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州水菸袋

蘭州水菸袋

水菸袋,又稱水煙壺、水煙管。

水菸袋,又稱水煙壺、水煙管。由於水菸袋能起過濾煙氣作用,出現後在中國廣為流行。
水菸袋的正確說法應該叫做“水煙壺”,它是用黃銅精細加工製作而成的,分為水壺和煙壺兩個部分,細而長向上伸出的那是水煙壺的吸口,前面在水煙壺中可以上下活動的是菸嘴,用來裝煙的;煙壺裡是備用煙,上面有一個可以活動的蓋兒。

(圖)水煙水煙

水菸袋主要由煙管、吸管、盛水斗、煙倉、通針、手托等部分構成。煙管一頭為煙碗,其下連一細管,伸入水斗的水中,這一部分往往放在最前面,吸管一般長 30厘米左右,也有更長的。位於煙管之後,或並列,或稍有間隔,上端向後彎曲,便於吸菸,下端便插入水斗,但在水斗的水面之上。煙管、吸管、水鬥成為一個整體。煙倉多為桶形,上面有蓋,以防菸絲風乾。手托主要起連線作用,水斗部分與煙倉都是插在其中的。比較精良的水菸袋,製作工藝非常考究,鑲寶石、燒琺瑯、嵌金銀、嵌螺鈿、雕花刻字使盡手段。常見的紋樣有花鳥、魚蟲,也有吉祥圖案、詩詞聯句等。菸具一頭進氣,一頭吸食,兩頭上翹,中間一處貯水、裝煙,吸食時,煙氣穿過貯水的地方,既可濾掉一些煙氣中的雜質雜氣,還能發出“咕嚕嚕……咕嚕嚕”的聲響,猶如鳥啼鳳鳴,聽起來十分悅耳暢神。
水菸袋起源於古代的波斯,十六世紀後期傳入東歐,後經絲綢之路傳入我國,流行於明代末年,盛行於清代、民國時期。嘉慶年間王沂所著的《青煙錄》中記載:水煙者,起於甘肅之蘭州。蘭州五泉山下產菸草,既制,必隔水吸之,入水而後吐,醉人尤易。其器曰壺,其煙必瓷錫器盛者,蓋濕食也。初時人畏其力猛,食者絕少,漸自秦而晉、而豫、而齊魯燕宋,大江以南,今遍天下,無不至矣。《瓣香錄》中也有記載:用水菸袋吸之,煙從水過。其狀有鶴形、象形、葫蘆形等。從文中看出,在清代吸食水菸袋已相當流行,器形亦不斷豐富,水菸袋遍及城鄉,幾乎每家每戶都有幾隻水菸袋,除了自己使用外,親友臨門,吸食水煙也就成了招待客人的一種方式。有些商號店鋪,也習慣擺下幾隻水菸袋,讓顧客先抽幾袋水煙,然後再談論生意。
只有擺譜的人才吸水煙,吸水煙要慢條斯理的,吸快了就會把水壺裡的水吸到嘴裡,吸水煙時,首先要把紙捻點著後熄了明火,(誰也捨不得吸一口煙就要使用一根火柴枝)然後左手托住水菸袋,手指夾著紙捻,右手用拇指和食指從煙壺裡拿出煙來往菸嘴里裝,裝好了煙,再用右手拿過紙捻對著吹,(這是一個技術活,一般人是吹不著的)隨著“撲、撲”的聲音,紙捻明火著了,再用這明火對著菸嘴,這時吸菸人就著水壺嘴慢慢的吸,一陣“咕嚕、咕嚕、咕嚕、咕嚕”的聲音從水菸袋中發出,這口煙算是吸完了。這時,先熄了紙捻的明火,再夾到左手上,右手提起菸嘴(約5公分左右,但是不能離開水壺),對著水壺嘴,輕輕一吹,菸灰就飄落出來。(不會吹的人會把水壺裡的水吹出來)接著重複剛才的裝煙、吹火、吸菸、熄火、吹灰的動作,過一次菸癮,至少要重複5、6次這樣的動作,菸癮大的人還要多一些。大家可以想一想,什麼樣的人才能這樣吸菸。
我們小時候曾經看到那些使用水菸袋的人。他們都是在自己家中才有這種享受,如果來訪的客人也是吸菸的,這時會拿出水菸袋向客人敬煙的。冬天,銅壺托在手上是比較冷的,家中的女主人會提前在水菸袋上套一個棉布套子,講究一點的還繡上一些簡單的圖案,那也是一件小小的藝術品。
水菸袋不僅是吸菸的工具,而且逐漸成為菸民把玩的玩物。水菸袋的造型愈來愈奇特有趣,製作材料也愈來愈豐富,有黃銅、白銅,也有錫制、銀制、竹木製品。由於吸食水煙成為風尚,製作水菸袋的作坊以及能工巧匠層出不窮。過去,人們沒有把制水菸袋的工匠擺到工藝美術家的位置上看待,因此,許多名家工匠沉沒煙海不見經傳。從零零散散有關的資料和水菸袋實物發見,製作水菸袋的作坊銘記以及工匠名號很多:但蘭州水煙廠以批量生產,工藝先進的白銅和黃銅水菸袋而聞明全國。在當時清朝宮廷中廣為流行。其設計精湛,製作精良,煙管、吸管、盛水斗、煙倉、通針、手托嚴密緊湊渾然一體。將蓋子壓下,不搖不晃嚴絲合縫,如此高超的工匠手藝而今恐怕難以見到了。

隨著捲菸工業的發展,水煙已被紙菸取代,水菸袋退出生活實用的歷史舞台成為藏家的收藏品,因而,假冒偽劣貨色隨之而來充斥市場。初涉此道者慎購歷史文物。
參考資料:http://chinarennet1.blog.163.com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