症狀
成蟲雌體長4.5-7mm,寬4.2-4.8mm,高3.5-5mm。產卵前體呈卵形,背部突起,從前向後傾斜,多為赭紅色,後半部有3縱列凹點。產卵後體呈球形褐色,表皮硬化而光亮,蟲體略向前高突,向兩側亦突出,後半部略平斜,凹點亦存,色暗。卵長0.5mm,寬0.3mm,卵圓形,淡桔紅色被白蠟粉。若蟲初孵扁平橢圓形,體長0.5-0.6mm,桔紅或淡血色,體背中央有1條暗灰色縱線。
病原
年發生1代,以2齡若蟲多在1-2年生枝上及芽旁、皺縫固著越冬。翌春寄主萌芽期開始為害,5月中下旬為羽化期,最遲到7月上旬,7月中下旬前後開始產卵於體下,7月下旬至8月上旬開始孵化。初孵若蟲從母殼下的縫隙爬出分散到嫩枝或葉背固著為害,發育極緩慢,入冬前轉移到枝上固著越冬。
防治方法
加強冬季修剪,及時剪除有蟲枝條,集中燒掉,減少越冬蟲源。在6月15-20日,蘋果球蚧羽化後,用菊酯類農藥配合葉面肥做葉面噴霧,即能有效防治蘋果球蚧的發生與蔓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