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期貨

蘋果期貨

蘋果期貨即以蘋果作為標的物的期貨交易品種,是在鄭州商品交易所上市交易的農產品期貨契約。 2017年12月22日,蘋果期貨上市儀式在鄭州商品交易所舉行,蘋果期貨在鄭商所正式上市交易,這是全球首個上市的鮮果期貨品種。

基本信息

現貨基本情況

生產情況

2005 年-2015 年我國蘋果產量及種植面積2005 年-2015 年我國蘋果產量及種植面積
1、我國是世界上最大的蘋果生產國和消費國,近十年來產量和種植面積穩步增長。2014 年產量突破4000 萬噸,2016 年種植面積超過3000 萬畝,產量達到4388 萬噸,占世界蘋果總產量(7716 萬噸)的57%。
中國蘋果優勢區域布局中國蘋果優勢區域布局
2、種植分布廣泛,優勢產區集中

我國蘋果種植廣泛分布於25 個省份,覆蓋黃土高原渤海灣兩大優勢區域(如圖4 所示),其中陝西山東河南山西河北甘肅等省份是我國最主要的蘋果供應地。2012 年以來,6 個主產省的蘋果產量占我國蘋果總產量的比例都超過80%。

2015 年我國主要省份紅富士蘋果產量占比情況2015 年我國主要省份紅富士蘋果產量占比情況
3、品種種類眾多,富士優勢明顯

我國蘋果品種總體上以紅富士為主,2015年我國紅富士品種的產量約為3000 萬噸,占全國蘋果總產量的70% 左右。

消費情況

2006-2016 年我國蘋果表觀消費量及增長情況 2006-2016 年我國蘋果表觀消費量及增長情況
消費世界第一,鮮果形式為主。

我國是世界上最大的蘋果消費國,消費量占世界的一半以上。人均年消費量為30公斤,超過美國、歐盟等已開發國家。鮮果消費占我國總消費量的90%左右,且保持穩步增長的態勢。

儲存貿易情況

1、儲存技術成熟,庫容分布集中。

2、產地集散中心,流通汽運為主。

進出口情況

出口大於進口,出口國家集中。

我國鮮蘋果出口遠大於進口,常年保持貿易順差。2016年我國以132.2萬噸出口量成為世界上最大的蘋果出口國。同年,鮮蘋果進口量僅有6.7萬噸。我國鮮蘋果出口主要集中在以孟加拉國和泰國為代表的亞洲國家。

價格變動情況

2010-2017年我國紅富士批發價格(單位:元/公斤)2010-2017年我國紅富士批發價格(單位:元/公斤)
價格波幅明顯,具備周期特點。

2012 年至2016 年間,我國蘋果價格呈“過山車”式的漲跌交替的態勢。

蘋果價格波動頻繁、幅度明顯,但波動規律仍具備周期性:10-11月,供應增加,價格較低;12-2月,消費旺季價格上漲;3-4月,機械庫集中出庫價格下降;5月之後,機械冷庫出貨接近尾聲供應下降,價格再度走高。

推出原因

1、現貨市場規模龐大
我國是全球最大的蘋果生產國和消費國,近十年來產量和種植面積穩步增長。我國蘋果種植廣泛分布於25個省份,其中黃土高原地區和渤海灣地區是傳統的蘋果優勢產區。
2、價格波動大
蘋果是天然的“扶貧果”,其主產區與我國重點扶貧區域高度重合。在農業部認定的122個蘋果重點縣市中,有33個是國家級貧困縣,涉及數千萬果農,蘋果種植已成為果農創收的主要來源。
我國蘋果產業市場化程度較高,價格完全由市場供需主導。隨著我國蘋果產量的逐年增加,價格波動頻繁,由於缺少價格發現和風險管理的工具,容易造成果農和企業盲目囤積蘋果,以致“果賤傷農”,企業損失較大。蘋果期貨上市後,有助於形成公開透明的蘋果市場價格,可為市場提供套期保值、防範價格風險的工具,穩定產業企業生產經營,保障農戶收益穩定,服務國家脫貧攻堅戰略,實現蘋果主產區精準扶貧的目標。

價格影響因素

1、供求變化
供給:供給端由當年鮮果產量和冷庫存量組成。一般來說,供給量和價格呈負相關關係。
需求:需求端受人均收入、消費者數量和消費偏好構成。首先,人口數量增加帶來潛在消費者數量提升,蘋果消費需求增加。隨人均收入提高,人們的消費能力提升,蘋果及其深加工產品的消費需求提高,促使價格提升;但當人均收入達到一定水平時,蘋果在消費偏好構成中的地位發生了轉變,變成了普通必須品,之後蘋果消費需求基本保持穩定或小幅增長。
此外,由於蘋果生產周期長,加上庫存量,總供給不太可能在1-2年內急劇增加或減少,也就是說,需求量變動後供給端存在滯後性。供給彈性較小,在價格變化上體現出短時間內不會出現大幅變動,但一定時間段內有慣性波動。
2、生產成本
蘋果的主要成本來源包括種植成本和冷藏存儲費用。其中種植成本又包括人工成本、化肥農藥、果袋和機械折舊等,而且這些成本近年來呈直線上升趨勢。成本上升,售價反而一直下跌,這種情況下很容易出現“豐產卻不豐收”的狀況。極大打擊蘋果生產積極性,促使未來供給逐漸下滑,直至價格再次上漲。
3、天氣狀況
蘋果的生產主要受溫度和光照兩個主要因素影響。若當年溫度適宜,光照充足,產量增加的同時,蘋果品質也能得到提升。若天氣條件惡劣,遇上自然災害如霜凍、乾旱等情況,蘋果產量直線下降,雖因供給不足市價提升,但往往提升的價格無法彌補減產為果農帶來的巨大經濟損失,會打擊果農來年的種植生產積極性。
4、國家政策
國家政策對蘋果價格的影響體現於兩方面。一是經濟整體狀況下的國家政策,當經濟發展形勢較好情況下,巨觀政策較寬鬆,蘋果市場的生產積極性相對較高,蘋果價格隨通脹有一定增長;若經濟低迷,採取緊縮巨觀政策,蘋果價格也相應下降。
另一方面則是農業政策變化,如針對果農的補貼和減免等政策,一般有利的農業政策出台會刺激果農生產蘋果積極性,加大投產力度,從而提升供給量,雖價格會下跌,但因為存在補貼和減免,仍能在一定程度上保障果農利益。
除此之外,蘋果及深加工產品的進出口量變動、提升生產效率/品質的新技術的出現、以線上速遞為代表的供給模式的轉變等也是影響蘋果價格變動的因素。

標準契約

鮮蘋果期貨契約設計基本原則:貼近現貨市場實際,便於相關主體參與;保障品種安全運行,防範交易交割風險;服務“三農”發展,助力扶貧攻堅。

交易品種 鮮蘋果(簡稱“蘋果”)
交易單位 10噸/手
報價單位 元(人民幣)/噸
最小變動價位 1元/噸
每日價格波動限制 上一交易日結算價±5%
最低交易保證金 契約價值的7%
契約交割月份 1、3、5、7、10、11、12月
交易時間 周一至周五上午9:00-11:30 下午1:30-3:00
最後交易日 契約交割月份的第10個交易日
最後交割日 倉單交割:契約交割月份的第12個交易日
交割品級 見《鄭州商品交易所期貨交割細則》
交割地點 交易所指定交割地點
交割方式 實物交割
交易代碼 AP
上市交易所 鄭州商品交易所

註:交易時間為每周一至周五(台北時間法定節假日除外)上午9:00-11:30 下午1:30-3:00及交易所規定的其他交易時間最後交易日上午9:00-11:30;最後交易日車(船)板交割為契約交割月份的次月20日。

交割細則

交割方式

倉庫+ 車(船)板

交割單位

20噸

交割品級

基準交割品:

允許指標範圍 倉庫入庫 倉庫出庫 車板交割
其他指標 一等及以上等級質量指標的紅富士蘋果
果徑 ≥80mm
硬度 ≥6.5kgf/cm2 ≥6kgf/cm2 ≥6kgf/cm2

替代品及升貼水:75mm≤果徑<80mm,其餘指標與基準交割品一致;貼水2000元/噸。

包裝要求

蘋果期貨採用散果交割,但在入庫時必須採用塑膠筐或鐵(木)筐等裝果容器進行裝運,車(船)板交割除上述裝果方式外也允許用紙箱裝運,同一客戶同一批次的裝果容器要求規格統一。

蘋果重量認定參照以下公式:貨物重量=(抽取蘋果總毛重- 抽取裝果容器的總重量)/ 抽取件數×貨物件數。

蘋果交割後的包裝由買方自理或委託賣方代辦,相關費用由買方支付,交易所不再對包裝規格和費用做出規定。

交割基準價

蘋果期貨契約的交割基準價為該期貨契約的基準交割品在基準交割計價點或基準交割倉庫散果出庫時汽車板交貨的含稅價格(不含包裝物)。

交割地點

蘋果交割地位於主產區,包括陝西、山東、河南、山西、河北、甘肅六省。其中,陝西為基準交割地,

山東、甘肅、河南升貼水為零,山西、河北貼水50元/ 噸。

交割流程

沿用“三日交割法”,與鄭商所大多數品種保持一致。

交割相關費用

項 目 費用標準 備註
倉 儲 費 0.5元/噸·天 蘋果期貨倉單註冊前的費用由客戶與倉庫結算。
車船板交割服務費 50元/噸 含入出庫及7天臨時存儲費。已在庫貨物不再收取。
折算倉單折算係數 0.8
交割手續費 0.5元/噸
倉單轉讓、期轉現手續費 0.5元/噸

註:自2018年3月15日起,蘋果期貨日內平今倉交易手續費調整為1元/手,非日內平今倉交易手續費維持不變。

風險控制管理辦法

漲跌停板制度

蘋果期貨契約每日漲跌停板幅度為前一交易日結算價的±5%。

保證金制度

蘋果期貨契約的交易保證金標準實行三段制,即自契約掛牌至交割月前一月第15 個日曆日、交割月前一個月第16 個日曆日至交割月前一個月最後一個日曆日、交割月期間,最低交易保證金分別為契約價值的7%、10% 和20%。

限倉制度

蘋果期貨參照現有品種限倉制度對非期貨公司會員及客戶實行梯度限倉,年貿易量超大型的企業,可通過申請套保頭寸擴大持倉量以滿足自身套保需求。

自契約掛牌至交割月前一個月第15個日曆日期間的交易日 交割月前一個月第16個日曆日至交割月前一個月最後一個日曆日 交割月份(自然人客戶限倉為0)
500 100 10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