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溪鎮中

蘇溪鎮中

蘇溪鎮中坐落於義烏市蘇溪鎮牛頭山腳下,清靜優雅,環境宜人。學校占地120畝,建築面積32983平方米。其中科技實驗樓8800平方米,教學樓8320平方米,有46個教室,學生餐廳3836平方米,可容1500餘人同時就餐,學生宿舍8000多平方米,教工宿舍4200平方米。建有400米跑道的標準操場,硬地面籃球場、排球場各4個,天文台一座。學校現有班級34個,學生1700餘人,正式教職工107名,其中一級教師35人,是義烏市規模較大的一所初級中學。

基本信息

歷史簡史

1913年(民國二年),在蘇溪創辦了義烏縣立第五高等國小,以蔣宅蔣大宗祠為校舍。

1916年(民國五年),由前店森屋人王棟改縣立第五高等國小為縣立已種職業學校,簡稱“蘇溪農校”,開設“農科”“商科”兩個專業。至1918年,首屆學生畢業,先後共畢業四屆學生。

1924年(民國十三年),蘇溪農校停辦。重設義烏縣第五區中心國小,有一至四年級複式班2個,五、六年級4個班,共10名教員,近300名學生。

1937年(民國二十六年),改名為義烏縣蘇溪區中心國小校。

1942年(民國三十一年),校舍蔣大宗祠遭日寇飛機轟炸,校舍成廢墟。

1949年,新中國成立,學校改名為義烏縣蘇溪區中心學校。至1951年,學校校長和教員均由何慶瑞委聘。

1952年下半年,學校由縣人民政府接辦,改私辦為公辦,校長由縣府文教科任命,吳子光為校長,何慶瑞任名譽校長,至1956年止。當時兒童增多,校舍緊缺,由何慶瑞捐獻全部造房杉木,在學校南側擴建樓房12間,增設教室3個,教師寢室6個,規模從原來的6個班擴到8個班,學生400餘人,教職員工18人。

1956年,由國家投資在操場北面造了教學樓一幢,4個教室,1個辦公室。同時開辦國中2個班,招生100人,1958年,大躍進,強調“生活集體化,行動軍事化”,將本輔導區的三、四年級併入本校,成為住校生。不久,又恢復原狀。由蔣倫土任校長,1959年下半年,由蔣烈興接任。

1966年,“文革”開始,耕讀班停辦。下半年學校停課,部分教師外出串連,學校主要領導“靠邊站”,學生學業荒廢,教師深受其害。

1967年3月,學校複課。

1979年,改名為蘇溪區中心學校,為全區教改示範學校和教研中心。9月,本校分成國小、國中二部。國中7個班,362名學生,移至蔣宅村下橋頭新址。兩部採取統一領導,分部管理的方法。由蔣烈興任教育支部書記,王榮文任校長。

1983年9月,縣教育局在本校建立一個“農村中學實驗中心”,設有實驗室、儀器保管室、實驗桌等,擁有理化生儀器,計價值1.5萬餘元。配有專職兼職實驗教師,並負有新新、巧溪兩所國中來校實驗或送儀器實驗的任務。

1985年6月,實行分級辦學,由蘇溪鄉政府管理。11月,改蘇溪區校為蘇溪鄉校。由鄉政府協同各部門籌資12.5萬元,在操場南邊動工興建一幢擁有12個教室三層的教學大樓。是年,招收初一新生5個班,共250人,教室不夠,有兩個班借用新院國小教室。至年底,全校有12個班級,學生有695人,教職工32人。

1987年,改名蘇溪鄉校為蘇溪鎮校。局黨組任命徐才泳為蘇溪鄉教育支部書記。本校被縣教育局評為1987年度教育通訊發行先進集體。團總支被團縣委評為1987年度團工作先進集體。

1990年,由教育局、鎮政府投資31.5萬元建造二室一廳教工宿舍樓一幢,面積為1487平方米,於91年9月交付使用。本校被金華市教委、金華市教育工會評為德育工作先進集體。

1997年學校班子調整,胡啟畢任教育支部書記,蔡壽森任校長進行了校園改造,折除了六個舊教室,封了橫穿學校的機耕路,建了司令台,水泥籃球場,傳達室,校門,圍了圍牆,最佳化了育人環境。

1999年下半年,由蘇溪鎮政府投資3000萬元,市教委投資2000萬元在蘇溪車站西面,鵝毛山腳東面興建新蘇溪鎮中,占地120畝,新建教育樓一幢,學生餐廳,教師餐廳,學生宿舍,教工宿舍。

2000年9月學校由蔣宅橋頭搬遷到新校址胡宅鵝毛山腳東面,蘇溪車站西面。將原新新國中、巧溪國中全部併入新蘇溪鎮中,學校有班級30個,正式教職工100名,在校學生1497人,有住校生1356人。

2001年10月19—21日學校成功承辦了義烏市中國小田徑運動會。一位教委領導評價這次運動會是“開創了義烏市中國小田徑運動會的先河。”

2001年11月27日學校順利通過了“浙江省農村示範性國中”的評估,2001年12月8日《義烏日報》在頭版顯著位置以《蘇溪鎮中一躍成為省級示範學校》為題作了報導。

2001年學校完成了水電工程,建造了籃球場、排球場及標準操場。校內主幹道全部硬面化。投資十餘萬元安裝了電視演播室、閉路電視、有線電視、電腦聯網、電話程控,還增添了體育設施,教師辦公設備,油印室印刷設備更新等等,總投入近千萬。

地理位置

學校建設

學校擁有一支思想素質較高,業務素質較強,安於清貧,樂於奉獻,具有創新精神的教師隊伍,絕大多數具有大學專科以上學歷,一大批中青年教師正在參加本科及研究生班函授學習。學校十分注重青年教師的培養。“名師工程”的啟動使一批青年教師在各項教學基本功比賽中脫穎而出。近年來,有數十人次在義烏市、金華市、浙江省級論文、課件製作、說課、教學基本功比武等比賽中獲獎,學校每年編印教師論文集,歷年來申報的市級課題數十個,課題《農村寄宿制國中生活教育校本的開發與實踐》省級立項。在一個團結協作,公正嚴明,自信自強的領導班子的帶動下,學校的教育質量正在逐步提高。學校先後獲得浙江省農村示範性國中、金華市素質教育示範國中、金華市傳統體育學校、金華市收費規範學校、義烏市文明單位、義烏市體育教育先進單位、義烏市綜合治理先進單位、義烏市社會治安先進單位等榮譽稱號。“自信、勤奮、求實、創新”是學校的校訓,“規範辦學、科教興校”是學校辦學的宗旨,“規範加特色”是學校的辦學方向。

讓學生成才,更要讓學生成人,是全校上下共同的努力目標。學校設有德育基地2個,基地3個,建立了學生參與社區服務和社區建設的制度,積極開展心理健康教育,開展社會實踐,勞動等多種形式的活動,讓學生在主動參與的過程中受到不同層次,多方面的教育。團校成為學生嚮往的聖地,德育的有效載體。“愛心社”組織的獻愛心捐款活動,學雷鋒小組忙碌的身影,都成了學校一道道亮麗的風景線。在團總支、學生會的主持下,學生髮成立了文學社、愛心社、廣播台、電視台、小記者團等學生團體及各種類型的興趣小組。還組建了藝術團、田徑運動隊、籃球隊、排球隊·銅管樂隊等。幾年來,學生的書畫作品、攝影作品、勞技製作、航模製作等多次在義烏市、金華市獲獎,成為全市獲獎最多的學校之一。

德育教育生活化和學校體藝工作為學校的兩大特色。學校以生活教育為德育工作抓手,以基本生活行為的養成和生活能力的培養為基點,以學會做人為目標,使學校生活教育的德育工作顯現出自己獨有的特色。學校體藝教育,重視全面培養學生體藝技能,尤其注重普及提高學生籃球運動水平。學校提出了“人人參與、健康快樂、以藝育德”的口號。培養體育鍛鍊習慣,增強體質,陶冶情趣,掌握一技之長,是學校體藝工作的具體要求,學校體藝工作成績顯著。校男子籃球隊曾獲省首屆“特步杯”中學生籃球賽第三名;校合唱隊曾獲省首屆合唱節比賽二等獎。

近年來,學校先後獲得“金華市文明單位”、“金華市綠色學校”、“金華市素質教育示範國中”、“金華市德育工作先進集體”、“義烏市課改先進學校”、“義烏市德育特色學校”和“金華市體育項目籃球傳統學校”等榮譽稱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