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情概況
其中:男黨員37名,女黨員6名。耕地面積1170餘畝,主要產業以糧食和蓮菜為主,人均年收入3600元。
新農村建設
2003年硬化、綠化、亮化、淨化了5條主街道和12條小巷道,並在主街道安裝了路燈,栽植了冬青及各種花卉,總計3.6公里。
從2004年7月份開始,建成了一座可容納700餘名學生的現代化高標準農村寄宿制國小和一所設施一流、環境優美的幼稚園。
2005年根據本村的地理優勢,圍繞集鎮的總體規劃,支村委在夏後線路上投資150餘萬元開發了寬28米,長600米的蘇南大道商業街,(並配備了一座貯水80噸的水塔)由村民投資建設了300餘間門面房,或自營,或出租,切實為村民增加了收入。
2007年被定為省級新農村推進村後,興建支村委辦公大樓和綜合文化活動中心一座,辦公大樓上下總計15間370㎡,綜合文化活動中心總計1100㎡,可容納1000餘人活動,興建了村民健身與娛樂為一體的休閒廣場一處,配置健身器材9套,為村民農閒時候健身娛樂有了去處。廣場共種植雪松、國槐、棕櫚、百日紅等14種喬木2000餘株,種植冬青球、小葉女貞、金葉女貞等8種灌木13000餘株。
2008年支村委積極與縣農機公司聯繫,成立了本村的農機合作社,為村民秋收秋種提供了方便。
2009年,(1)為我村國小及村道小巷全部更換了新的路燈。從而解決了村民夜間出行及學生上下學“摸著走”的安全隱患問題。(2)積極與鎮信用社聯繫協調,為養殖戶爭取貸款,新增養豬戶5家,養雞戶1家。(3)通過河底鎮黨委政府的積極爭取,在縣交通局大力支持下,河底中心汽車站落戶我村。為保障汽車站按時開工,順利竣工,支村委幹部積極與占地農戶協調,此項工程的建設,將會拉動我村蘇南大街的經濟發展。
2010年動工修建了我村南門外至河底汽車站段道路硬化工程,新修道路全長1公里,厚度20公分,寬6米。結合“六個全覆蓋”工程,經支村委專題會議研究決定在上級部門原定修建40平米的基礎上,根據我村實際,自籌資金擴建為60平米的標準化村級衛生室,為我村村民、學校學生及蘇南大街務工人員提供了就醫保障。
2010年充分利用河灘,製造良田,增加耕地面積開發沙河灘,把亂石灘變成碧綠如玉、荷花飄香的百畝蓮菜田,蘇村的蓮菜清脆,無渣,可口好吃,畝收入4000元左右。
精神文明建設
(1)從1994年起每逢春節給軍、乾、烈屬、退伍軍人、孤寡老人買紀念品開座談會,一直堅持至今。
(2)1996年開始,修繕了老年活動室,健全了各項規章制度,另外又為老年活動室購置了電視機、象棋、撲克、花花牌、科技書籍,並安排專人負責,使全村老年人有休閒娛樂的地方;另外,我們還成立了紅白理事會,大力開展移風易俗活動,使村民的精神風貌煥然一新。
(3)每年大年初一召開全村人及在外工作人員的聯歡會,年年不斷,既活躍了民眾文化生活,又增強了幹群關係。
(4)以徐景平為組長的調解隊,專門負責調解村民之間發生的糾紛,爭取將“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確保將矛盾解決在村里,不造成村民上訪,保持穩定。
環境衛生建設
我們成立了專職的村環衛隊,專門負責村主幹街道的衛生,並為他們配置了環衛工具,制定了環境衛生制度,堅持三天一小掃,一周大清掃。通過廣播和兩委幹部入戶與村民溝通,讓他們打掃好屋前房後的衛生,現在我村村民已經養成了“早起十分鐘,人人講衛生”的良好習俗。
我們在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進行了有益的探索,也取得了一些成績,但工作還做得很不夠。一是村級集體經濟實力還很薄弱;二是農村基礎設施還很不完善;三是農民市場意識不強。我們決心進一步加倍努力,加強農業和農村的基礎設施建設,進一步改善農民的生產和生活條件,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