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電視書場
)《蘇州電視書場》不是一般故事的演繹,單一的長篇評彈連續劇。 所以說《蘇州電視書場》其內涵不是一味的長篇評彈書目的連續劇,它是傳統的、現代的、五光十色的電視評彈藝術的百花園。 各類形式的電視評彈節目,烘託了《蘇州電視書場》的節目品位,擴大了其影響。
介紹
蘇州評彈從明末清初那時誕生起,如今巳有四百年之久。這種具有濃郁吳方言曲藝類節目,因具江南蘇州人的氣質、細膩、委婉、精美的特點特徵,曾有它的輝煌。它的繁榮是由於其傳承流傳的代代發展,它的發展也曾藉助於廣播電台的崛起,為蘇州評彈的欣欣向榮作出過的貢獻。改革開放以來,隨著世界工業先進的發展和外來文化融入我國本土文化。上世紀八十年代末與九十年代初,是傳統戲曲、曲藝藝術的嚴重萎縮時期,曾經一度崛起的上海電視台的《電視書場》與此同時也銷聲匿跡了,蘇州市區的專業評彈演出場所,也只剩下二至三家。曾經繁榮如花的蘇州評彈在大街小巷都能聽到弦索叮咚,恐怕再也難以尋舊。倘若您要詢問蘇州評彈團在哪裡。聽書(評彈)去哪裡?許多市民會茫然不知所措。《蘇州電視書場》就在這個時期誕生了。蘇州廣播電視總台的《蘇州電視書場》欄目創辦於一九九四年七月,這個欄目是在廣大市民的連年呼籲下,並得到了有關方面的重視之下,而且在時任中宣部部長丁關根據的親自關心下,滿足了當年廣大電視觀眾多年來的強烈願望,《蘇州電視書場》欄目最終和電視觀眾見面了。它首先擔負起宣傳評彈和推動蘇州評彈藝術的再度繁榮的重任。那么當年年輕的蘇州電視台,在一無資料二無經驗的現狀下,創辦這么一個蘇州地方曲藝語言類的蘇州評彈書場欄目,它會擁有觀眾的群體嗎?它有其生命力嗎?大家明白,觀眾手中掌握的電視頻道是無情的,您的節目缺乏吸引力,那么短短几秒鐘就被換台了。《蘇州電視書場》剛剛誕生,她的生命就令人擔憂,在繁花似錦的螢屏中她將如何開花結果。當《蘇州電視書場》萌發於新生命之時,隨即浙江電視台推出了《百花戲苑》、《電視書場》,上海有線電視台首創戲劇頻道及,《電視書苑》,之後上海東方台的《東方戲劇》,無錫電視台的《電視書場》等一批戲曲曲藝欄目相繼與電視觀眾相遇了。《蘇州電視書場》從一開播就獲得了廣大的觀眾熱情愛情與萬分喜歡。當時的收視率就名列全台前茅,日平均達百分之十五左右。這並不是說電視書場的節目質量如何高,只能反映了觀眾對電視書場如饑似渴的喜悅心情。《蘇州電視書場》的成功開播,觀眾對其的青睞,說明了一個問題:中國戲曲曲藝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絢麗多彩。蘇州人對蘇州評彈有著特殊感情,具有濃厚的民眾基礎。而電視文藝恰恰需要具有中國特色,民族風格富有濃郁的地域色彩,被民眾喜聞樂見的優秀文藝節目。發掘中國民族藝術寶庫,從民族藝術中吸取豐富的營養和靈感進行電視化加工,辦好《蘇州電視書場》是電視人義不容辭的歷史使命。領導層富有見識的決斷開設一個蘇州評彈藝術的視窗,來滿足了尋常百姓日益增長的審美需求。手法
如何能搞好電視戲曲曲藝類節目呢?首先作為一個電視人要熱愛這份工作,需要有一份強烈的工作責任感,離開了這一點,要想搞好這份工作是很難說的。民族戲曲曲藝大家知道都面臨著危機,舞台在萎縮,觀眾在減少,那么辦電視戲曲曲藝節目究竟有她的對象嗎?會擁有其廣泛的觀眾群嗎?作為戲曲曲藝欄目的電視人首先要給自己的欄目來個定位,到底針對什麼樣的觀眾群,如何抓住您欄目的觀眾群,這一點很重要的。在這個問題上,《蘇州電視書場》一開始就很明確,一要保住現有喜歡評彈藝術的老觀眾,製作一批能符合這類觀眾群審美口味的電視評彈節目。這類節目要強調基本保證評彈藝術的原汁原味,尊重評彈藝術本體。比如我們製作的長篇評彈,這類節目都是比較傳統的演唱,折射出評彈藝術的光彩。它講究故事性、藝術性、歷史性、趣味性、保持了評彈藝術無比高雅、楚楚動人的美感。令這批評彈的老聽客無比喜歡,電視書場也就留住這些觀眾。我們說戲曲曲藝是一種文化,它凝聚著歷史的、文化藝術的符號。它的各種程式與表演是當時社會生活、文化歷史的象徵。它與當時觀眾有一種解讀的共識,所以在那時有得於民族戲曲藝術的高度發展。但今天的觀眾卻有著欣賞的障礙,它所反映的制度習俗、思維方式,對今天的青年是陌生的、不可理解、不好接受的。因此,我們電視人具有著促進戲曲曲藝的再生、創新、發展其新的觀眾群體,應儘自己的職責。所以說關鍵的一點:我們設定欄目的指導思想要清醒,要注意解析、普及的基礎上發揮戲曲的娛樂功能,先讓不懂戲曲曲藝的觀眾能看懂,然後方能品味到它含蓄凝鍊的優美,產生興趣和愛好。曾經有相當一部分人會說,特別是年輕人,“蘇州評彈我聽不大懂,我從來不喜歡聽,評彈有什麼好聽的。”這完全可以理解,現在的年青人沒有去書場聽評彈的習慣,也沒有靜心去欣賞,固然品不出滋味。所以《蘇州電視書場》從創辦一開始就堅持演唱一定要打上字幕,其目的主要是幫助初聽評彈的觀眾去理解,來聽懂,這個辦法固然很奏效,既然能聽懂了,長期收看,慢慢地也會培養起興趣。但要成為“老聽客”那非要一定的“聽齡”來不可。《蘇州電視書場》在解析、普及這方面做了相當的工作、爭取、發展了電視書場的新觀眾,《蘇州電視書場》初期曾經一度開辦過“星期版”這個特別節目,這是一個版塊型的節目,其中的《演員之窗》、《書迷樂園》、《評彈教唱》、《精品賞析》、《書壇常識》等子欄目,這些子欄目的功能就是解析普及的作用,起到啟蒙、啟迪的作用。通過“星期版”這個特別節目培養了一批電視書場的新觀眾,在這些新觀眾中又分兩種層次,一批是剛剛退休的老年新觀眾,由於以前工作忙,對評彈沒有更多的了解,通過了“星期版”和評彈藝術結成了知音,漸漸愛上了電視書場;還有一批是年輕的新觀眾,一但他們接觸到電視書場以後,那就是我們新生代的忠實觀眾,從各種資料分析來看這兩批新觀眾中的文化層次教高,其中幹部、教師、醫生和學生占了相當比例。現在這些《蘇州電視書場》的新觀眾恐怕與星期版的作用是分不開的。就連我們電視台也有相當一部分年輕的同志由於長期跟《蘇州電視書場》一起工作慢慢地產生了感情,也從不懂到了解,再從熟悉產生了感情,也成了評彈藝術的知音。所以“聽不懂評彈”這句話是不成立的,關鍵搞欄目的電視人立足點如何把欄目辦到觀眾的心目中去,把《蘇州電視書場》辦成觀眾朋友的精神伴侶、良師益友,培養發展《蘇州電視書場》更多的新觀眾。《蘇州電視書場》以長篇評彈書目為依託,長篇評彈書目好比是電視連續劇,我們電視書場把一些傳統經典的藝術型的評彈書目和一些變化離奇、內容豐富、故事型的評彈書目錄製成一部部的電視長篇評彈書目,來抓住電視觀眾的眼球,讓觀眾既欣賞到藝術又聽到豐富多彩的故事,而為之看了還要看,捨不得放棄每一天。根據電視收視的日新月異和觀眾的審美疲勞,也配合台里的每一次改版的需要,來適應不同層次觀眾收視審美的需求,編導們是絞盡了腦汁,分成“套餐”、“花色餐”、“豐盛餐”、“精品餐”等等。(何為“套餐”?就是把一個熟悉的長篇評彈書目搞成系列的評彈專題,這是一個很奏效的辦法,來抓住觀眾,提高收視率。)(何為“花式餐”?也就是製作一些評彈節目時融入戲曲,比方說評彈演員演唱戲曲,戲曲演員演唱評彈,也就是我們通常說的反串演唱,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讓觀眾朋友產生一種新鮮感)(何為“豐盛餐”?也就是每逢過年過節或者是配合宣傳搞一些大型晚會或演唱會來烘托欄目的品牌效應。)(何為“精品餐”?也就是把整個評彈界的優秀演員拍成一個個演唱專輯,集中來表現評彈流派演員的精湛藝術,這種節目也是倍受觀眾歡迎的。)《蘇州電視書場》不是一般故事的演繹,單一的長篇評彈連續劇。而是蘇州評彈藝術的綜藝欄目。它的結構安排基本是這樣的,周一至周五基本是長篇書目連播,如描寫蘇州題材的傳統故事《玉蜻蜓》結合這一觀眾熟悉的故事與人物,系列錄製既相關又連續的好幾部長篇彈詞《蘇州第一家》、《法花庵》、《玉蜻蜓》、《元宰入閣》總共一百四十回(集),既可分開播放,單獨成章,又可連續播放,因為故事及人物始終貫穿如一,所以觀眾對此很有興趣,收視率頗高。又如不同風格的流派演員,能擅說唱同一書目,然達到藝術效果各不相同,反映了觀眾在欣賞故事的同時更欣賞精湛的流派評彈藝術,我們曾經錄製著名演員邢晏春、邢晏芝邢雙檔的《楊乃武》和著名演員胡國梁分別同十八位演員合說的《楊乃武》,同一《楊乃武》都獲得電視觀眾前所未有的情緒高漲。讓酷愛欣賞傳統藝術、故事型的觀眾得到充分滿足。周六版是編輯製作系列型專題專輯的特別節目。這一類節目我們曾經策劃製作過如系列著名彈詞演員彈詞演唱精品專輯有陳希安、薛小飛、邢晏芝、沈世華等二十多位著名彈詞演員。在製作工作中,講究舞美燈光的和諧運用,滲透姑蘇江南元素、營造精美蘇州特色的評彈藝術與現代電視技術為一體的電視評彈藝術片。也製作過系列《書壇名人》人物專題片,其中有大名鼎鼎的評彈界藝術名家蔣月泉、楊振雄、吳子安、曹漢昌等二十餘位名人。這些資料具有絕版珍貴藝術價值。還製作過系列的《每周嘉賓》、《名家名篇》、《周末點播》和《紅樓》、《西廂》、《姑蘇歷史文化名人》節目,這些系列節目推出名家,提高觀眾的欣賞水平,加強觀眾參與和互動,都起到了積極的作用,贏得電視觀眾的濃厚興趣,特別是令一些上班族的電視觀眾的喜歡和熱情收看。每逢月末評彈精品節目和逢年過節,及黨和政府的宣傳活動中,《蘇州電視書場》針對不同的節日氣氛和活動內容,先後曾經辦過許多電視化藝術性較強的評彈晚會和演唱會。記憶猶新,曾轟動一時的現場直播的評彈金曲大點播(每逢月末辦一次,每次二小時,歷時一年)極大地調動廣大觀眾的欣賞點播熱情。和演員亮相演唱的情緒,現場效果極為高漲,這也是整個電視系統沒有第二家電視台舉辦過的活動。《蘇州電視書場》還舉辦過《書壇春秋.評彈人生》系列節目,每月介紹一位去世的評彈名家,讓人們深深懷念這些人民心中的評彈藝術家,還辦過《書壇生涯》大型訪談演唱專場,由主持人和被訪談者在訪談中,讓欣賞者了解評彈名家昔日的輝煌和曲折的藝術生涯,具有一定的可看性、趣味性、生動性和真實性,都讓觀眾很滿足。十多年中每個時期各種類型大型評彈晚會、演唱會和特別節目,如《螢屏書場進萬家》、《評彈盛宴迎新春》更是數不勝數,無論從評彈藝術角度看精品意識強,還是從電視角度看也是吻合時代氣息了,反映了導演的精心策劃,手法新穎美倫美奐,具有一定欣賞和保存價值。特別近幾年還創作一批原創節目的《此曲只應天上有》――中秋特輯、《桃花扇》系列彈詞開篇電視專題藝術片,新編中篇彈詞《破鏡重圓》和《中國歷代愛情系列評彈佳篇》等等,令電視觀眾耳目一新的《蘇州電視書場》新產品。所以說《蘇州電視書場》其內涵不是一味的長篇評彈書目的連續劇,它是傳統的、現代的、五光十色的電視評彈藝術的百花園。《蘇州電視書場》充分運用電視手段打破呆板的評彈表演時空,採用多變的景別、光線、舞美、色彩來提高電視欣賞的內涵,調動觀眾的欣賞情緒。豐富多彩的電視評彈節目,貼近觀眾,贏得了廣大觀眾的盛情讚譽,其節目的藝術效果可與其它任何同行媒體製作的評彈節目媲美。各類形式的電視評彈節目,烘託了《蘇州電視書場》的節目品位,擴大了其影響。讓種種形式、各種手段走進了《蘇州電視書場》,讓其百般變化、變得更新更美更好看。堅持常辦常新,這是《蘇州電視書場》欄目一貫的工作手法。電視戲曲曲藝節目,這是傳統與現代的結合,應該有創新才有它的生命,創新應該是電視戲曲曲藝欄目也需追求的。如何尊重戲曲曲藝的藝術本體,如何發揮電視現代科技的聲、光、畫面、拍攝手法等等表現手段的多樣性,《蘇州電視書場》在這方面作了幾次嘗試,並嘗到了甜頭。MTV作為電視音樂藝術片這么一種嶄新的電視形式獲得廣大年青朋友的青睞,原因其實很簡單,曲美動聽,畫面更好看。那么評彈能拍成評彈TV嗎?評彈曲調本來就很優雅且十分動聽,這是藝術界一致公認的,評彈藝術又具有豐富內涵,但是評彈的表演很單調缺少變化,這給拍攝製作缺少想像空間。明知行路難,偏向虎山行,比方說我們製作的評彈TV《鶯鶯操琴》。這是一首千錘百鍊的彈詞名篇,凡熟悉藝術的人一看就知是西廂名著,第一藉助了其知名度。所以我們尊重原來的唱詞曲調,略有潤色,在音樂伴奏上除了原有的三弦、琵琶外,只加了古箏來吻合其內容的需要。這樣在演唱方面讓老聽客一聽就懂這是一首彈詞名曲。具有很大的聽覺魅力。第二在舞美燈光的處理方面,突破原先評彈演唱格局,無論從舞檯布置,還是書桌書椅、演員服裝都以淡雅為基調,整體風格溫文爾雅、古色古香,整體舞美加上柔和的燈光給人的意境是小橋流水,詩情畫意。柔和典雅的特色是符合委婉舒徐的評彈演唱的。第三,在畫面處理方面,採用了多機位多角度有機轉換,來選擇演員最美、最傳神的角度。同時打破了傳統演唱時坐姿的表演慣例,既有坐唱,也有站唱,還有動態和靜態的表演。畫面切割既安排主唱演員,又安排戲劇演員的表演,起到更好的圖解效果,廣泛運用電視手段,增加視覺信息,同樣一首彈詞開篇的演唱若是在書場的演唱,若是運用電視化手段的攝製,效果會大不相同。短短的六分鐘片子,動中有靜,靜中有動,既原汁原味,又富有創新感,老聽客看了會點頭,新觀眾看了會滿意。這首創新的評彈TV曾經在中央電視台的《曲苑雜壇》和浙江台《百花戲苑》以及其它省、市台播出後影響甚佳,外地觀眾一看就會說這首蘇州評彈多美啊,因為她具有濃郁的地方特色,整體特色體現江南之美,這首評彈TV曾經在一九九八年的全國電視戲曲大賽中榮獲金獎。在十多年中《蘇州電視書場》的節目質量不斷在上升,更具品位。曾經製作的評彈TV和一些特別節目和評彈晚會,曾多次獲得全國、省、市各類大獎數十個,也曾獲得專家們的一致高度評價。《蘇州電視書場》在全國戲曲電視行列中頗有影響,這應該說得益於我們曾先後參加過百家城市音樂電視展播的活動和中國電視戲曲展播的活動、電視戲曲蘭花獎,以及其它各種電視大獎賽,從中得到了交流、學習,取得了成績,是我們的電視戲曲工作更加專業化,在今後的工作中得心應手,從而使我們的電視評彈藝術片讓觀眾看了之後齊聲讚嘆、掌聲熱烈。《蘇州電視書場》在它十多年的進程中曾經有過好幾個階段的收視率出現了它的高峰期,名列於我台自辦欄目收視率排行表中的前茅,它的播出時間幾經改動,仍然在同時段播出節目中占有領先地位和占有較大的收視分額,達到了台里所規定的收視率指標。《蘇州電視書場》的輻射,除了獲得市區及大市範圍的常熟、太倉、崑山、吳江、張家港的觀眾收看外,還獲得了上海的青浦、嘉定、無錫的錫山、浙江的嘉善、南潯等地觀眾收看,這些外地觀眾也經常會熱心地給我們來信。可喜的是,現在我們的電視書場還獲得了年輕網友的更多參與,他們常常會發來E-mail和我們聯繫,來點播我們的節目。這說明了古老的蘇州評彈通過電視的媒介獲得了新生,這是值得驚喜的。《蘇州電視書場》真是走進了千家萬戶。觀眾
十四年前的蘇州電視台各方麵條件難盡人意。《蘇州電視書場》初辦時每周四期,每期四十分鐘,一無經驗,二缺人力物力,令人是心急如焚,光憑我們酷愛評彈、熱愛事業的一顆熱心是遠遠不夠的。我們發動社會力量,讓一些熱愛蘇州評彈的企業家解囊資助,再請一批熱愛蘇州評彈的愛好者來當志願者,收集信息,出出金點子,跑腿出力劇務什麼都乾。憑著我們的熱心,再加之江浙滬評彈界廣大演員的熱情,一呼百應,支持《蘇州電視書場》的開播,讓人十分感動。就這樣紅紅火火讓《蘇州電視書場》有了個良好的開端。我們知道一檔欄目,它的生命力就在於有沒有人喜歡收看,很重要的是經常的收看。這是至關重要的,也就是我們常說的觀眾是上帝。《蘇州電視書場》和它的電視觀眾有著非一般的、很濃厚的親近之感。從創辦的那一天開始就注重保持密切聯繫廣大觀眾,成立一個聯繫網,不斷召開觀眾的座談會,時常傾聽他們的意見和希望,從而來不斷地修正辦節目的策劃,以滿足廣大觀眾朋友新的欣賞需求。《蘇州電視書場》錄製節目時常常會邀請一批熱心觀眾當嘉賓,使電視書場和觀眾朋友有零距離的接觸,讓他們了解到《蘇州電視書場》正在為廣大的觀眾朋友辛勤工作,製作更新更美的節目來奉獻給大家。因此《蘇州電視書場》與觀眾兩者之間十分親密。在日播中,主持人總是以親切的話語跟觀眾交流,開設一個觀眾信箱,經常選讀觀眾來信,這讓觀眾感到十分貼近《蘇州電視書場》,因此我們幾乎每天都能收到觀眾來信,這些來信也真讓我們十分感動。因為《蘇州電視書場》把觀眾放在心裡、尊重他們。觀眾也就把《蘇州電視書場》看成是自家人。每當一檔節目播出之後,有的甚至連夜提筆來信,希望、建議、哪怕是批評也都是熱情和善意的。我們曾多次舉辦各種形式的活動來吸引廣大的電視觀眾參與,來拉近《蘇州電視書場》與觀眾、演員之間的距離,贏得了廣大觀眾的積極參與和喜愛。曾記得在二○○三年,我們舉辦的“十佳中青年評彈演員評選活動”,觀眾來信像雪片似的飛來,參與者最大的年齡九十歲,最小的年齡才七歲。從字裡行間都反映出觀眾朋友與《蘇州電視書場》的血肉關係。觀眾是可愛的,相信有廣大觀眾的存在,我們《蘇州電視書場》一定再有它一番事業可乾。當《蘇州電視書場》在開播三千期期間,許許多多的各地電視觀眾寄來了賀信,真像有一封賀信中所說的欄目開播十三載以來,播出的各類蘇州評話與彈詞節目,為蘇州評彈藝術積累了豐富的珍貴資料,為書迷觀眾提供了精神食糧。尤其難能可貴的是,節目編導充分運用電視媒體的優勢,獨具匠心,錄製成一批批扣人心弦的電視評彈藝術節目。《蘇州電視書場》自然成為書迷鍾情的欄目,成為每日必修的功課,觀看《蘇州電視書場》,不僅可以享受評彈藝術帶來的愉悅,還可以博古通今,了解書壇典故和信息。十三年來已成為蘇州市民生活的組成部分,真是,一日不可無此君。每當看到這些熱情可愛的觀眾就成為我們辦好《蘇州電視書場》的動力。還有,辦好《蘇州電視書場》除了上述個方面的因素外,最關鍵的是離不開領導的重視與支持,《蘇州電視書場》已將近四千期,每走一步、每一個動作、每一次成功都傾注了台里各級領導的百般關懷與重視。辦好《蘇州電視書場》也是為了搶救、傳承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蘇州評彈藝術,做了一件積極而富有意義的好事。為弘揚吳文化增添了一份珍貴的藝術檔案資料。十四年來每當我們搞評彈的大型特別節目,應邀的市里領導總是樂意參加,領導的參加也就是對我們工作的最好的肯定和支持,增強了我們辦好節目的信心和力量。從《蘇州電視書場》創辦至今已進入第十五個年頭,播放了三千八百多期,錄製的節目達二千二百小時,這也可以說蘇州廣播電視總台是擁有電視評彈藝術資料最豐富的一家電視台,它為搶救保存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評彈藝術留下了一份寶貴財富,為豐富螢屏滿足了人民民眾日益增長的文化需求做了件實事,正像大家所說螢屏書場走進了尋常百姓千萬家。她以旺盛的生命力又在迎接新的挑戰,迎接新課題的挑戰。而這種新課題的挑戰,正有助於我們更深刻地認識當前的電視戲曲曲藝課題。相信電視為戲曲曲藝提供了一片再展英姿的新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