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蘇州觀前街,因地處中國著名的道觀玄妙觀之前而得名,位於蘇州古城的正中間,已有一千七百多年歷史。自玄妙觀建立時起,觀前街即成為蘇州最繁華的商業中心區。但是,由於長期以來缺乏修整,功能不全、交通不暢、設施落後等諸多因素,使觀前地區的人氣、商氣都呈衰落跡象。
觀前街曾於1930年拓寬改建。解放後,政府又多次進行擴建整治,先為小方石路面,後為瀝青路面,使街寬逐步增至9—13米,兩旁種植懸鈴木,隔路樹臂幾可連線,暑天行走十分蔭涼。”,觀前街改為步行街,人們可以安步當車,賞心悅目地觀賞街景。此後又開闢了夜市,每當夜幕降臨,觀前街上亮起串串珍珠般的電燈,沿街兩側逶迤成“龍”。攤位上,服裝裙衫、頭花首飾、鞋帽巾襪、果品食物、盆景藝品、玻璃器皿等等應有盡有,果真是人山人海、熱氣騰騰,繪出了一幅繁華觀前夜遊圖。
1999年1月,蘇州市政府開始全面整治觀前地區。經過三年多的滾動建設,觀前一、二、三期工程總共翻建新建道路37條、新建63幢建築、翻建新建廣場26100m2,建設23100 m2的停車場,綠化18660 m2。
2000-2003年的改造工程,十分細膩地處理了文化傳承問題。在建築更新、立面整治和民居改善中,刻意保持傳統風貌,盡最大努力扶持恢復老字號;街景小品、休閒廣場和觀前公園建設,注重追求蘇州園林的品位。
觀前地區集中了許多吳文化的精髓,崑劇傳統表演場所沁蘭廳,蘇州評彈發祥地光裕公所,千年道觀玄妙觀,歷史悠久的開明大戲院等等。眾多文化實施的移建、恢復逐步奠定了觀前街成為“姑蘇第一街”的地位。
經過改造的觀前地區已經成為蘇州古城旅遊文化的一張王牌。據介紹,觀前地區的日均人流量,由整治前的8~10萬人次增加到12~15萬人次,節假日最高峰超過35萬人次;觀前人流結構中,遊客的比例從整治前的15%提高到30%以上。
人氣急增,最大的得益者莫過於觀前街眾多的商家,工業品商場、人民商場、一百商店等大型商業企業的銷售額均比改造前增長了10~20%,黃天源、采芝齋等十七家保留的以及三萬昌、品芳等2家新增的老字號,銷售額平均增幅也超過三成。
歷史
長期以來,“白相(玩)觀前街”一直是蘇州市民津津樂道的一項休閒活動。
清光緒年間,蘇城交通以轎子與驢馬為主,觀前西首察院場口關帝廟前、玄妙觀東腳門內及蘭花街清風明月樓茶館對面均有驢馬出租。遇人召雇,驢夫執鞭隨驢後一邊奔跑,一邊吆喝開道,加上驢子頸下掛鈴的叮噹聲,兩肩轎子交會時轎夫“兩靠”的呼喊聲,匯成觀前街上一支獨特的交響曲。形似躺椅的“東洋車(即黃包車)”從上海傳入蘇州後,轎子和驢馬才逐漸淘汰。但黃包車進入觀前則有限制,一是因人涌街窄之故,再是觀東醋坊橋上建有“猛將堂”,行人在下穿行,車子無法通過,因此自觀東醋坊橋至觀西北倉橋口地段禁行黃包車。
觀前的一個動人之處,是沿街兩側繁密的名店名鋪較早地適應了人們的購物需求。其中不少店鋪已逾百年歷史,世人僅聞其字號便足以將其經營特產、特色聯繫到一起。
從觀東的醋坊橋起,首先映人眼帘的是始創於清康熙二年(1663年)的陸稿薦肉鋪。其經營的“陸稿薦蹄子”最為著稱,它選用太湖流域的“湖豬”,皮薄肉嫩,烹煮易爛,肉味香糯。另外它選用蘇州體大肥嫩的婁門大鴨精工烹製的蜜汁醬鴨也譽滿蘇城。
與其相隔數家有座高達6米多的水磨方磚牆,一排五開間,在觀前建築群中顯得古雅、壯觀,石庫門楣上有著磚雕貼金的“恆孚”兩個大字,這就是著名的金鋪恆孚銀樓。該銀樓創建於道光八年(1828年),經銷各種金銀首飾和擺件,其中還有壽星、八仙等人物造像,花色繁多、光怪誘人。由於其金源來自上海滙豐銀行,成色足,加上做工精緻,因而享譽四方。
在洙泗巷口有一家生春陽火腿店,原名巨成祥腿棧,始創於清同治年間。它從金華、東陽、義烏、如皋等地購進火腿,進貨嚴格,薄利多銷,逐漸成為蘇州臘醃業巨擘。
生春陽貼鄰即是采芝齋糖果店。清同治九年(1870年),河南人金蔭芝先生在洙泗巷口置爐熬糖,經營一文錢兩隻的粽子糖。光緒十年(1884年),金蔭芝租得對面采芝齋古董店門面,在其子協助下開設糖果店,經營自製蘇式糖果、炒貨、蜜餞,生意日盛。因無店名,顧客仍稱采芝齋,金氏順水推舟,遂正式掛起這一金字招牌。
坐落在玄妙觀東腳門口的黃天源糕團店,向以產品細膩糯軟、香甜肥潤著稱。《紅樓夢》第11回曾寫到的棗泥山藥糕即為其名點之一。該店創於清道光元年(1821年),由於講究配方、用料、工藝,各式糕團風味獨特,名揚中外。
松鶴樓,是蘇州蘇幫菜館中聲譽最高的老字號,創辦於乾隆二年(1737年)。其初為麵館,滷鴨面及壯雞面素有盛名。清末時經營蘇幫菜,請得名廚高手,講究選料用料、刀工火候,發揮燉、燜、焐、煨特色,使每道菜餚色、香、味、形俱佳。其松鼠鱖魚、清溜大玉(蝦仁)、原汁魚翅、荷葉粉蒸肉、雪花蟹斗、青魚甩水等菜餚聞名遐邇。
至20世紀30年代,觀前街商貿業更盛,並一直輻射至太監弄與北局。其時,蘇州文怡書局出版的《新蘇州導遊》中有這樣的描述:“觀前大街為全城最繁華處。車馬轂擊,人踵相接。商肆駢列,爭異鬥妍。市招臨風招展,可拂人額。入夜電炬照耀,恍如白晝,遠望則如繁星點點,閃爍隱現。人比之上海霞飛路,謂頗有異國情調焉。自觀前市場不敷分配後,遂由太監弄擴至街南之北局。北局昔為荒土,今則中有小公園。四周皆巨層毗連,若國貨商場公司、茶肆、酒家、戲院、影劇院、大旅館等無不具,遂成為蘇人之娛樂區。
觀前之所以吸引人,確實還與其周邊環境有關,尤其是太監弄和北局,與觀前的繁華起到相得益彰的作用。太監弄是觀前街之南與之平行的一條小巷,以吃食店集中而有“吃煞太監弄”之說。30年代,這裡就有正興館、璇宮、三吳、大新央、覺林蔬食林等菜館。解放後,尤其在改革開放以後,太監弄酒肆業益發興旺,被人譽稱“美食街”。得月樓、王四酒家、上海老正興、元大昌、功德林等酒菜館在此比肩而立。入晚,各色霓虹燈映照得五光十色,巷內車水馬龍熱鬧異常,席散宴罷,賓客穿過宮巷正好閒步觀前,有的順便帶回各種物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