園區信息
蘇州高新區、虎丘區位於蘇州古城西側,東臨京杭大運河,南鄰吳中區,北接相城區,西至太湖。總人口47.2萬,其中常住人口28.5萬人,暫住人口18.2萬人,外籍人口0.5萬人。下轄楓橋、獅山、橫塘、鎮湖4個街道及滸墅關、通安、東渚3個鎮,下設通安、東渚、滸墅關3個分區和蘇州高新區出口加工區。高新區管委會、虎丘區人民政府駐地在運河路。蘇州高新區是市委、市政府按照國務院“保護古城風貌,加快新區建設”的批覆精神於1990年11月開發建設的,1992年11月被國務院批准為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1997年被確定為首批向APEC成員開放的亞太科技工業園,1999年被國家環保總局認定為國內首家“ISO14000國家示範區”,2000年被外經貿部、科技部批准為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高新技術產品出口基地,2001年被批准建設國內首家國家級環保高新技術產業園,2003年3月被國務院批准成立出口加工區,2003年12月被國家環保總局批准建設首批國家生態工業示範園區。虎丘區始建於1951年,當時稱郊區,由吳縣劃出城東、城西兩區組成,2000年9月8日被批准改名為虎丘區,下轄橫塘、虎丘、滸墅關3個鎮和白洋灣街道、滸墅關經濟開發區。2002年9月,蘇州市委、市政府對新區、虎丘區、相城區、吳中區等進行了區劃調整,將虎丘區虎丘鎮和白洋灣街道以及橫塘鎮的部分村劃出,由相城區和吳中區劃入通安鎮和東渚鎮、鎮湖街道,建立蘇州高新區、虎丘區。
蘇州高新區、虎丘區地勢西高東低,吳淞標高4.88m-5.38m,土質粘性,地耐力強,地質穩定。屬亞熱帶季風海洋性氣候,春秋短,冬夏長,四季分明,全年氣候溫和濕潤,年平均溫度17.7攝氏度。
蘇州高新區、虎丘區交通十分便利,距上海虹橋國際機場90公里、浦東國際機場130公里,距上海港100公里、張家港港口90公里、太倉港70公里、常熟港60公里。滬寧高速公路、312國道、京滬鐵路、京杭大運河和繞城高速公路從境內穿過,建設中的世紀大道橫貫東西。
園區成就
開發區及特殊功能區的升格工作取得新發展今年9月底,經國務院批准,崑山高新技術產業園區升級成為國家級開發區,並正式定名為“崑山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實行現行的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的政策。至此,蘇州國家級開發區增加一家,達到6家,省級開發區相應減少一家,為11家,全市國家級、省級開發區總數保持不變,為17家。蘇州其它省級開發區的申報國家級開發區的工作也在順利進行和努力之中。
開發區海關監管特殊功能區取得新突破
今年8月,原高新區出口加工區及其南區,以及原高新區保稅物流中心經國務院批准,正式合併成立“蘇州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綜合保稅區”。新設立的蘇州高新區綜合保稅區總面積3.51平方公里。主要包括口岸作業區、保稅物流區和保稅加工區三大功能區。這樣,在國務院批准設立的11家綜合保稅區中,蘇州市占有3席,另外2家分別是蘇州工業園綜合保稅區和今年6月新批的崑山綜合保稅區。
國家生態工業示範園區創建工作取得新成績
今年8月底,崑山經濟技術開發區、張家港保稅區暨江蘇揚子江國際化學工業園都順利通過了由國家環保部、商務部和科技部的有關領導和專家組成的驗收組的現場驗收,正式成為國家生態工業示範園區。這是蘇州市開發區建設生態型工業示範園區的新成績,開發區將繼續堅持“科學發展、環境優先、生態開發”的宗旨,強化“低碳、生態、可持續”的科學發展理念,著力探索出一條符合低碳經濟發展方向的園區開發建設新路子,發揮好開發區的引領作用。
全市口岸管理工作取得新進展
積極支持工業園區申報吳淞江內河多功能港區為二類口岸工作。日前,已完成對港口用地及口岸設定的現場踏勘,以及完善各項申報的前期準備工作。園區吳淞江內河口岸建成後,可將貨櫃直接由水路轉運至上海洋浦港和太倉港,為蘇州市企業開闢出一條新的多式聯運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