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仙[人物]

蘇仙[人物]
蘇仙[人物]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蘇仙指蘇軾,語出《聊齋志異》。作者蒲松齡是清代文學家、小說家,世稱“聊齋先生”。

sū xiān ㄙㄨ ㄒㄧㄢ
蘇仙(蘇仙) 
指 蘇軾 。 宋 黃庭堅 《次韻宋楙宗三月十四日到西池出遨》:“還作遨頭驚俗眼,風流文物屬 蘇仙 。” 宋 范成大 《夜行上沙見梅記東坡作詩招魂之句》詩:“ 蘇仙 上賓天,妙意終難陳。” 宋 朱熹 《與諸人用東坡韻共賦梅花》:“ 羅浮山黃茅村 , 蘇仙 仙去餘詩魂。”

聊齋志異

作品名:蘇仙
語出:《聊齋志異》(卷五)第十四篇

原文

高公明圖知郴州時,有民女蘇氏,浣衣於河。河中有巨石,女踞其上。有苔一縷,綠滑可愛,浮水漾動,繞石三匝。女視之心動。既歸而娠,腹漸大。
母私詰之,女以情告。母不能解。數月,竟舉一子。欲寘隘巷,女不忍也,藏諸櫝而養之。遂矢志不嫁,以明其不二也。然不夫而孕,終以為羞。兒至七歲,未嘗出以見人。兒忽謂母曰:“兒漸長,幽禁何可長也?去之,不為母累。”問所之。曰:“我非人種,行將騰霄昂壑耳。”
女泣詢歸期。答曰:“待母屬纊,兒始來。去後,倘有所需,可啟藏兒櫝索之,必能如願。”言已,拜母竟去。出而望之,已杳矣。女告母,母大奇之。女堅守舊志,與母相依,而家益落。偶缺晨炊,仰屋無計。忽憶兒言,往啟櫝,果得米,賴以舉火。自是有求輒應。逾三年,母病卒;一切葬具,皆取給於櫝。既葬,女獨居三十年,未嘗窺戶。一日,鄰婦乞火者,見其兀坐空閨,語移時始去。
居無何,忽見彩雲繞女舍,亭亭如蓋,中有一人盛服立,審視,則蘇女也。迴翔久之,漸高不見。鄰人共疑之。窺諸其室,見女靚妝凝坐,氣則已絕。眾以其無歸,議為殯殮。忽一少年入,丰姿俊偉,向眾申謝。鄰人向亦竊知女有子,故不之疑。少年出金葬母,植二桃於墓,乃別而去。數步之外,足下生雲,不可復見。
後桃結實甘芳,居人謂之“蘇仙桃樹”,年年華茂,更不衰朽。官是地者,每攜實以饋親友。

作者簡介

蒲松齡(1640~1715)清代文學家、小說家,字留仙、一字劍臣,號柳泉居士,
世稱“聊齋先生”,山東省淄博淄川區洪山鎮蒲家莊人,出生於一個逐漸敗落的地主家庭,書香世家,但功名不顯。父蒲盤棄學經商,然廣讀經史,學識淵博。蒲松齡19歲時,以縣、府、道三個第一考取秀才,頗有文名,但以後屢試不中。20歲時,與同鄉學友王鹿瞻、李希梅、張篤慶等人結“郢中詩社”。後家貧,應邀到李希梅家讀書。31~32歲時,應同邑進士新任寶應知縣、好友孫蕙邀請,到江蘇揚州府寶應縣做幕賓。這是他一生中唯一的一次離鄉南遊,對其創作具有重要意義。南方的自然山水、風俗民情、官場的腐敗、 人民的痛苦,他都深有體驗。還結交了一些南方下層歌女。北歸後,以到縉紳家設館為生,主人家藏書豐富,使他得以廣泛涉獵。61歲撤帳歸家,過了一段飲酒作詩、閒暇自娛的生活。一生熱衷科舉,卻不得志,71歲時才補了一個歲貢生,因此對科舉制度的不合理深有體驗。加之自幼喜歡民間文學,廣泛蒐集精怪鬼魅的奇聞異事,吸取創作營養,熔鑄進自己的生活體驗,創作出傑出的文言短篇小說集《聊齋志異》。以花妖狐魅的幻想故事,反映現實生活,寄託了作者的理想。除《聊齋志異》外,還有文集4卷,詩集6卷;雜著《省身語錄》、《懷刑錄》等多種;戲曲3種,通俗俚曲14種。經人蒐集編定為《蒲松齡集》。他的書中常常出現“故家子”、“故大家子”(均指出身於沒落的官僚地主家庭的子弟)等,是作者本人的真實寫照。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