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蘆盪火種》

《蘆盪火種》

劇本取材崔左夫所寫《血染著的姓名──三十六個傷病員的鬥爭紀實》,描寫1939年秋,新四軍某部轉移,在陽澄湖畔的沙家浜留下郭建光等18名傷病員。中共江蘇省常熟縣委員會委員陳天民,將掩護傷病員的任務交給地下聯絡員、春來茶館老闆娘阿慶嫂。

《蘆盪火種》

 

正文

滬劇作品。 上海市人民滬劇團集體創作,文牧執筆。劇本原名 《碧水紅旗》,1960年改名《蘆盪火種》,由 上海市人民滬劇團演出。《蘆盪火種》劇本於1964年出版。
劇本取材 崔左夫所寫 《血染著的姓名──三十六個傷病員的鬥爭紀實》,描寫1939年秋, 新四軍某部轉移,在陽澄湖畔的 沙家浜留下郭建光等18名傷病員。中共江蘇省常熟縣委員會委員陳天民,將掩護傷病員的任務交給地下聯絡員、春來茶館老闆娘阿慶嫂。阿慶嫂把傷病員隱蔽在蘆葦盪里。“忠義救國軍”司令胡傳奎和教官刁德一暗中與日本帝國主義侵略軍勾結,進駐沙家浜,搜捕新四軍傷病員。 阿慶嫂按照地下黨的指示,在沙老太、沙七龍的協助下,利用胡傳奎與 刁德一之間的矛盾,同敵人展開機智的鬥爭,保護了傷病員。郭建光等18人傷愈後,發展抗日武裝力量,利用胡傳奎結婚的機會,喬裝打扮,在阿慶嫂的接應下,一舉殲滅敵人。

《蘆盪火種》 《蘆盪火種》
滬劇 《蘆盪火種》以地下鬥爭為主線,通過《茶坊智斗》、《開方授計》等重要場子,塑造了阿慶嫂的形象,刻畫她機智靈活、不卑不亢的性格和以茶館老闆娘身份為掩護,克服種種困難,戰勝種種危險的共產黨員的優秀品質。劇作還塑造了胡傳奎、刁德一兩個性格迥然不同的反面人物形象。《蘆盪堅持》一場則歌頌了郭建光等18名傷病員在飢餓、疾病等險惡的自然環境中,與刁德一、胡傳奎的惡毒陰謀作鬥爭的英雄氣概。劇本情節緊湊,語言生動,並且發揮了滬劇唱做藝術的特點。丁是娥成功地扮演了劇中的主要人物阿慶嫂。(見彩圖)

《蘆盪火種》 《蘆盪火種》
1964年,北京京劇團把滬劇《蘆盪火種》改編成 京劇《蘆盪火種》,參加 全國京劇現代戲觀摩演出。以後又改名為 《沙家浜》

 

配圖

 

相關連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