蘅塘退士

蘅塘退士(héng táng tuì shì),清朝人,生卒年1711~1778,原名孫洙(zhū),字臨西,安徽休寧人,《唐詩三百首》的編選者。

人物簡介

蘅塘退士(héngtángtuìshì),清朝人,生卒年1711~1778,原名孫洙(zhū),字臨西,江蘇無錫人。喜歡詩詞的朋友們應該對其耳熟能詳,大名鼎鼎的《唐詩三百首》編選者。
編輯本段
人物生平
他自幼家貧,性敏好學,寒冬臘月讀書時,常握一木,謂木能生火可敵寒。
乾隆九年(1745)他考中順天舉人,授景山官學教習,出任上元縣教諭。
乾隆十六年(1752)他得中進士,歷任盧龍、大城知縣。後遭人讒陷罷官,平復後任山東鄒平知縣。
乾隆二十五年(1761)、二十七年(1763)兩次主持鄉試,推掖名士。他為官清廉如水,愛民如子,又勤勉好學,書似歐陽詢,詩宗杜工部,著有《蘅塘漫稿》。
編輯本段

《唐詩三百首》編選背景

乾隆二十八年春,孫洙與他的繼室夫人徐蘭英相互商榷,開始編選《唐詩三百首》。編選這本書是有感於《千家詩》選詩標準不嚴,體裁不備,體例不一,希望以新的選本取而代之,成為合適的、流傳不廢的家塾課本。他們的選詩標準是“因專就唐詩中膾炙人口之作,擇其尤要者”。既好又易誦,以體裁為經,以時間為緯。
《唐詩三百首》於清乾隆二十九年(1765)編輯完成,書的題目有的說脫胎於民諺“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做詩也會吟”,有的說取自“詩三百”,說法各不相同。
編輯本段

入選詩體

《唐詩三百首》共選入唐代詩人77位,計310首詩,其中五言古詩33首,樂府46首,七言古詩28首,七言律詩50首,五言絕句29首,七言絕句51首,諸詩配有注釋和評點。
五言古詩簡稱五古,是唐代詩壇較為流行的體裁。唐人五古筆力豪縱,氣象萬千,直接用於敘事、抒情、議論、寫景,使其功能得到了空前的發揮,其代表作家有李白、杜甫、王維、孟浩然、韋應物等。
七言古詩簡稱七古,起源於戰國時期,甚至更早。現在公認最早的、最完整的七古是曹丕的《燕歌行》。南北朝時期,鮑照致力於七古創作,將之衍變成一種充滿活力的詩體。唐代七古顯示出大唐宏放的氣象,手法多樣,深沉開闊,代表詩人有李白、杜甫、韓愈等。
五言律詩簡稱五律,是律詩的一種。五律源於五言古體,風格峻整,音律雄渾,含蓄深厚,成為唐人應制、應試以及日常生活中普遍採用的詩歌題材。唐代五律名家數不勝數,以王昌齡、王維、孟浩然、李白、杜甫、劉長卿成就為大。
七言律詩簡稱七律,是近體詩的一種,格律要求與五律相同。七律源於七言古體,在初唐時期漸成規模,至杜甫臻至爐火純青。有唐一代,七律聖手有王維、杜甫、李商隱、杜牧、羅隱等,風華絕代,輝映古今。
五七言絕句簡稱五絕和七絕,都是古典詩體中絕句的一種。五絕起源於漢,七絕起源於六朝,兩者都在齊梁時期成型,初唐階段成熟。唐代絕句氣象高遠,率真自然,達到了吟誦自由化的最高峰,名家有李白、王維、王昌齡、韋應物、杜牧、劉禹錫等人。
編輯本段

作品影響

中國是詩的國度,唐朝是中國詩歌的巔峰,巔峰時期的那個黃金時代令人神往。詩歌是當時文學的最高代表,成為中國傳統文學堅實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中華文明靚麗的風景線。唐詩與宋詞、元曲並稱,題材寬泛,眾體兼備,格調高雅,是中國詩歌發展史上的奇蹟。唐詩對中國文學的影響極為深遠。歷朝歷代的文人視唐詩為圭臬,奉唐人為典範。
公元7世紀,孫季良開始編纂唐詩選本,至辛亥革命前,一千二百餘年間,每二年即有一本唐詩選本問世。眾多選本中以《唐詩三百首》流傳最廣、影響最大,風行海內,老幼皆宜,雅俗共賞,成為屢印不止的最經典的選本之一。
《唐詩三百首》以成功務實的編法、簡易適中的篇幅、通俗大眾的觀點、入選的精美詩歌打動著讀者,成為兒童最成功的啟蒙教材、了解中國文化的模範讀本,對中國詩歌選編學、中國人的心理構成都有很大的影響。
編輯本段

精彩篇章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孟郊《遊子吟》
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願君多採擷,此物最相思。——王維《相思》
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孟浩然《春曉》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王之渙《登鸛雀樓》
編輯本段

延伸閱讀

《千家詩》由南宋著名詞人劉克莊編輯的藍本增刪而成,從宋代至今,在民間流傳很廣,是非常有名的兒童啟蒙讀物。所選詩為唐宋兩代的作品,大多文采曉暢,易於吟誦。
《全唐詩》在康熙四十五(1707)年,由彭定求、沈三曾等編校而成,收詩4.8萬多首,作者2000餘人,是自唐到清內容最豐富的唐詩總集。此後,由於敦煌文書的出土以及新的唐詩的發現,《全唐詩》得以更加完善,又增加了數千首唐詩。
《唐詩別裁集》於康熙五十六年(1718)問世,由江蘇蘇州人沈德潛編輯而成,這部書重點突出了沈德潛的文學思想,在清代的文士間影響較大。全本共有三百又二十首詩,原由蘅塘退士選輯,分為六卷。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