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情簡介
特洛伊 ( 丹澤爾·華盛頓 飾)曾是一名棒球希望新星,卻因為一次意外的搶劫殺人案而入獄,當時美國職業棒球大聯盟種族隔離政策還未完全廢除,黑人登場機會很少,加上特洛伊出獄後年紀也大了,因此他的棒球生涯就此結束,淪為匹茲堡的一名環衛工。他家庭生活也不太順遂,家裡有妻子羅絲 (維奧拉·戴維斯飾),一個身患殘疾的弟弟加柏利 (麥凱爾泰·威廉遜飾 ),還有兩個兒子柯里 (Jovan Adepo飾)和里昂斯 (拉塞爾·霍斯比飾)。儘管如此,他還是懷揣著當棒球手的夢想不曾放棄。 。
演職員表
演員表
角色 | 演員 |
特洛伊 | 丹澤爾·華盛頓 |
羅絲 | 維奧拉·戴維斯 |
里昂斯 | 拉塞爾·霍斯比 |
柯里 | Jovan Adepo |
加柏利 | 麥凱爾泰·威廉遜 |
Raynell | Saniyya Sidney |
Deputy Commissioner | Christopher Mele |
Jim Bono | Stephen Henderson |
Troy's Father | 圖森特·阿貝爾森 |
Bike Rider | Dontez James |
Commissioner | Mark Falvo |
Front Yard Neighbor | Malik Abdul Khaaliq |
Parade Walker | Terri Middleton |
Wylie Ave Pedestrian | Phil Nardozzi |
Present-Day Parade Marcher | Kristie Galloway |
職員表
製作人 | Molly Allen、托德·布萊克、托尼·庫什納、斯科特·魯丁、丹澤爾·華盛頓、Katia Washington、Eli Bush、Jason Cloth、Aaron L. Gilbert、Poppy Hanks、Charles King、Kim Roth、Dale Wells、Brad Feinstein、Richard McConnell、Andrew Pollack、Jason Sack |
導演 | 丹澤爾·華盛頓 |
副導演(助理) | Jonathan Medeiros、Susan Ransom-Coyle、Kate Hennessy |
編劇 | 奧古斯特·威爾遜 |
攝影 | Charlotte Bruus Christensen |
配樂 | 馬賽羅·扎沃斯 |
剪輯 | Hughes Winborne |
選角導演 | 維多利亞·托馬斯 |
藝術指導 | 戴維·葛羅普曼 |
美術設計 | Karen Gropman、Gregory A. Weimerskirch |
造型設計 | Brian Badie、Nancy Keslar、Jason Baker |
服裝設計 | 莎倫·戴維斯 |
視覺特效 | Sean Devereaux |
布景師 | Rebecca Brown |
(參考資料 )
角色介紹
| |
| |
| |
|
(參考資料 、 、 、 )
幕後花絮
•電影的拍攝場景屈指可數,主要在馬克松的家和後院展開。
•該片的兩名主角,丹澤爾·華盛頓和維奧拉·戴維斯剛好也是《藩籬》舞台劇主演,並於2010年雙雙獲得托尼獎 。
獲獎記錄
時間 | 活動 | 獎項 | 接收 | 結果 |
2017年 | 第89屆奧斯卡金像獎 | 最佳女配角 | 維奧拉·戴維斯 | 獲獎 |
最佳男主角 | 丹澤爾·華盛頓 | 提名 | ||
最佳影片 | 丹澤爾·華盛頓、托德·布萊克、斯科特·魯丁 | 提名 | ||
最佳改編劇本 | 奧古斯特·威爾遜 | 提名 | ||
2017年 | 第74屆美國金球獎 | 最佳女配角 | 維奧拉·戴維斯 | 獲獎 |
劇情類最佳男主角 | 丹澤爾·華盛頓 | 提名 | ||
2007年 | 第70屆英國電影和電視藝術學院獎 | 最佳女配角 | 維奧拉·戴維斯 | 獲獎 |
(參考資料 )
幕後製作
《藩籬》根據劇作家奧古斯特·威爾森的同名話劇改編,在百老匯舞台多次演出,曾獲托尼獎及普利茲獎 。一直有人想要把《藩籬》拍成電影,但是劇作者奧古斯特·威爾森堅持讓黑人影人來導演,所以一直難產。製片人斯科特·魯丁獲得電影著作權後,打電話給華盛頓,問他想不想出演、或者導演這個片子,華盛頓答應他先讀劇本。讀完劇本,華盛頓被這個故事吸引了。丹澤爾·華盛頓事後承認,他20歲的時候看過這齣話劇,他沒有立刻答應拍電影,而是演話劇版的原因是因為擔心自己的年齡等不及電影籌備。當時華盛頓已經55了,而劇中男主角特洛伊是53歲,若不抓緊時間,華盛頓擔心自己太老演不了了 。
製作發行
上映日期
國家/地區 | 上映/發行日期 | 國家/地區 | 上映/發行日期 | 國家/地區 | 上映/發行日期 |
美國 | 2016年12月25日 | 加拿大 | 2016年12月25日 | 冰島 | 2017年2月9日 |
英國 | 2017年2月10日 | 荷蘭 | 2017年2月16日 | 德國 | 2017年2月16日 |
愛爾蘭 | 2017年2月17日 | 法國 | 2017年2月22日 | 義大利 | 2017年2月23日 |
葡萄牙 | 2017年2月24日 | 西班牙 | 2017年2月24日 | 巴西 | 2017年3月2日 |
(參考資料 )
製作發行機構
製作公司 | 發行公司 | ||
派拉蒙影業公司 | Scott Rudin Productions | Paramount Pictures | 派拉蒙影業公司 |
MACRO | Bron Studios | Universal Pictures International | NOS Audiovisuais |
(參考資料 )
影片評價
這部電影不需要好萊塢各種自誇和叫賣,他的編劇、導演和主演無論是之前,還是在這部電影裡都是出色的人物,他們需要得到觀眾的關注和接受。 (《滾石雜誌》評)
電影並沒有震天撼地的特效場面,但是兩位主演歷史級別的表演和一個無可比擬的美國式故事,足矣彌補所有缺憾。 (《波士頓環球報》評)
這是一部具有濃重舞台劇風格的電影,場景集中在後院。沒有跌宕起伏的劇情,情節主要靠大段的嘮嗑吹水來推動。 (《晶報》評)
影片作為一部令人悲痛、感情豐富而又以表演為重的傑作,情感非常強烈而令人全神貫注,電影院應該中途暫停放映以便讓觀眾得到緩衝,兩位主演在片中都貢獻了極強的演技。 (《村之聲》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