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介紹
在神像儀態和法器等方面,畫師們至今作為範本的有:《神像五百幀》、《神像三百幀》和《神像一百五十幀》。此外,依照一定成規如理描繪,而壇城主的眷眾、褥座和火焰圖等的布局概無繪就。其字數浩繁,加之咒文及儀軌必須具備,實出乎想像。一則面手很多,二則缺乏繪畫原本,蓋未敢現觀描述;只繪製各自具有普遍意義的個別神,從字面上可明了神的形態。因版本不一等故,一尊神也現觀迥異,其法器與身韻各有千秋。但是,仍然依循如下一二範例而寫。這些神像出自何續,有關梵文註疏究竟有多少,譯師與班智達從何師聽聞灌頂、秘訣等流而傳承的經過,若將它們分出個子醜寅卯,恐紛繁雜冗。但這裡就通常在藏區傳承情況、主要代表作,以及重要經論數目等,從主次方面著手,開宗明義,分述各類,概依色多仁波且。洛桑楚成嘉措的《廣聞書》、喜饒嘉措大師的《廣聞書》、金剛執.久美旦切嘉措的《廣聞書》,做到引經據典。
本書分開卷、正文、結尾三大段落。在開卷章節中,包括神的共同與不共同趣談鮮聞、結合神的禮讚如何唪誦咒文。在正文中,包括三世神,特別是佛祖釋迦牟尼變化的四續神、世間與出世間神、各個功業神等,皆分門別類地作了介紹。針對每尊神,開頭放佛法眾母及其現證偈頌,之後為咒語,最後以“願以此善不久將來,本人速證本尊神群,六道眾生一個不少,全部引向彼等淨土”的祝詞使其完善。在結尾中,以發願回向等方式,聊作最後儀軌,使大家便於實踐。這樣,在念誦與唪咒時應具備哪些條件,按照所受灌頂、傳承和秘訣的源流必須先行等時有述及,這還要從少量續部知識中求得答案。
為了具備信神習性者,特從正宗顯密註疏中引用每尊神凸現現證的一首偈頌,對於普及性高且念者居多的部分,儘量從《甘珠爾》和《丹珠爾》中能夠較多地引用原句。之所以重複一句讚詞,是因為念其加持力強,毫無臆造之處。
一般而言,各神主僕眷眾的咒文數目很多,但這裡只述主要。對於部分具有廣泛性的,也賦予根本咒和長咒等。以重複廣泛的咒文和增加一句近心咒的方式,使之臻於完善。在一句咒文中,因釋詞與讀音等故,字型不一,字數不等,而各有千秋。對此,藏文不能統一。因經籍的謄寫者和版本不一,情況迥異,故究竟哪個正確,實難推知,只根據如下原本而造。本書所載各神尊照與咒文等,切不可擅自引用。如需引用,也應了知此等緣故。
一尊神有很多面手,另外有無明妃眷眾、服飾和法器等,千差萬別,故其功德不僅有共同與不共同之處,而且表示什麼和如何表示等有總別之分。所以,針對各神,類推說明,應據此了解。
相應的人物傳記或歷史等,也應按照如下所列名目簡略介紹,但有的字數浩繁,有的字數偏少,很不統一。鑒此,只是數筆代過,而非所見皆錄。各派按照自己的宗旨所理解和評說的那樣對待便可。
按照上面所編排的那樣,在編寫此書之初,就藏傳佛教神明方面,任何宗派一視同仁,且共同認可的予以記述,尤其格魯派所傳承的大部分內容更予詳記。除了從寧瑪派、噶舉派、覺囊派和薩迦派等獨一無二的神明,以及從各自經藏耳傳的神明傳自格魯派的部分外,其它均無涉及,還請見諒。動筆之時,特向大智夏日東仁波且作了請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