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釉馱騾

藍釉馱騾

騾是馬、驢雜交而成,集合了驢、馬的優良品質於一身,具有體形高大、耐力長久的特點,可以忍受極端的氣溫,可以翻越崎嶇的山道,適宜作為馱畜。《史記·匈奴列傳》中被稱之為“奇畜”之一。

騾是馬、驢雜交而成,集合了驢、馬的優良品質於一身,具有體形高大、耐力長久的特點,可以忍受極端的氣溫,可以翻越崎嶇的山道,適宜作為馱畜。《史記·匈奴列傳》中被稱之為“奇畜”之一。
藍彩馱騾,唐代,l966年西安市蓮湖區西安製藥廠出土,通高26.5cm,長33cm,現藏西安博物院。騾短耳直豎,作低頭負重前行,踩踏於長方形踏板上。背上有鞍韉,鞍上馱一沉重行囊,捆綁有繩結。騾體施藍釉,間有褐色斑紋;行囊施黃、白、藍三色釉。富有馬的神態,肌肉健壯的腿部雕刻得細緻傳神。
此件藍彩騾嘴微張,似在長途跋涉中稍作喘息。唐三彩馬、駝類常見,而驢、騾類極為少見。此件藍彩騾是罕見的實物精品。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