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可見,觀音閣知名度之高,影響力之廣,在周邊地區獨占鰲頭。
歷史
據當地老年人說,上世紀50年代,高級農業合作社時,觀音閣有一廟地,此廟地比別的地明顯的高出50厘米左右。春天抗旱,地的使用者打井,挖出一圓墳,內有一玄磚。在新地立墳須有玄磚,是和尚墳。
玄墳上寫的是:立玄磚人:***(和尚名)
墳內還刻有下面一段文字:某某人用九千九百九十九文買到皇天后土大地一段,上至青天,下至黃泉,前至朱雀,後至玄武,左至青龍,右至白虎,一座墓地。說和人:白雲仙師,中間人松火童子,代字人,鐵臂將軍。後落款是:大明萬曆*年*月*日。由此可見觀音閣的初建年代在萬曆以前。
後來張二鳳於清康熙初年在原有的基礎上擴建,形成前後兩個大殿的規模,其中前殿內東西牆壁上各有一塊石碑,碑上刻有文字,1937年以前在此上初級部的學生都看到兩碑,且看到大樑上寫著“清道光某年重修”字樣。只是他們當時年齡小,沒用心看石碑上的內容。而村里很多更老的老人眾口一致說是曹汶張二鳳建的,有很大的可能是從石碑上得到的信息。當然也有可能是祖輩口兒相傳。清道光時重修。觀音閣規模較大。占地一畝多,古廟一座,是以三十尺,四面見方,大殿起脊瓦岺,長廈短階,四大木柱,朱漆石砧,三層小階,直抵兩山,前後兩院,後院頗大,後殿五間,有諸神之位,念佛誦經,化紙燒香,和尚主持。院前有閣,大約一間屋的規模,下供麥姑,上供觀音菩薩,因此稱觀音閣。
1907年秋,同盟會成員酆文翰(又名酆西園)。魏殿光(魏顯廷、)李卓峰(李遷偉)等為培養幹部、宣傳革命,在此創辦了膠萊公學,辦學初期將部分神像(包括觀音菩薩、七十二賢)有的轉移到二里的倒座廟(菩薩廟),有的清理到南灣里。觀音閣最後一個和尚隆玉大師離去。
此後辦起了初等國小,1924年學校就是官辦初等國小,1929年為即墨縣第七區高級國小。1931年七月為即墨縣立第八國小,同年,將剩下的麥姑神像清理到南灣里。
1934年為即墨縣立第七區高級國小。
1937年農曆臘月,日軍入侵藍村。日本警備隊二中隊進駐學校。
1941年,藍村自衛團長王兆峰在上司姜黎川的指示下,在原來即墨縣立第七區國小的後面建了九間教室作為藍村中學補習班的校舍。
1944年初將青島特別市即墨區藍村國小遷此,同時成立中學補習班。
解放戰爭期間,兩座大殿被毀壞。中學補習班的校舍駐守國民黨地方部隊。
1949年5月26日,即墨全境獲得解放。在以觀音閣舊地中學補習班的房址上重新建設20間校舍,成立了藍村國小二里分班。
1953年藍村中心校二里分班改為藍村二里完全國小。
1969年,藍村二里完全國小改為藍村公社聯辦中學。
1973年,二里村投資擴建二里聯辦中學,重建南排教室19間。
1982年9月藍村公社二里聯中從本校址遷出。學校為藍村公社二里國小所有。
1995年8月藍村鎮二里國小新校舍建成,學校從此地遷出。後來,校舍由個人承包。
重建
改革開放以來,當地經濟騰飛,生活達到小康水平,為豐富民眾文化生活,弘揚民族精神,遵循中華文明之一的天人合一的精神,從孝道做起,教化眾生,有善人自發籌措重建觀音殿。
2003年,二里村委將出租校舍收回,拆除南排舊教室,整修後排房屋,民眾積極捐款,重塑玉皇爺、天齊爺等神像,於2004年閏2月28日座定安家。
為加強對廟宇的管理,設立了二里村民俗館,民俗館對觀音閣作了統一規劃,在後排房屋前面,先建觀音殿,並建起院牆。
2007年9月初七日破土施工,經過富者出資,善者負勞,於10月20日落成。觀音閣更名為青島即墨藍村觀音寺。殿內正中觀音菩薩神采奕奕,栩栩如生;還有眾位神靈,雷公電母,風伯雨師分列左右護法,終日香菸燎繞,香客絡繹,特別在正月初九日、二月十九日、三月二十八日、六月十九日、九月十九日的廟會期間,彩旗招展,人山人海,唱柳腔戲、雜耍、玩具,特色小吃,應有盡有,熱鬧非凡,民俗得到空前的發展與繁榮。
今後,計畫陸續籌建三大佛殿、大門牌樓、照壁、廂房等。屆時,觀音閣將更加興隆。
2009年3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