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爭背景
![薩拉米斯海戰](/img/3/fff/nBnauM3X4EzNwgDNwADOwYTNyITMzkzN1YjMwADMwAzMxAzLwgzL1czLt92YucmbvRWdo5Cd0FmLyE2LvoDc0RHa.jpg)
波斯大軍在溫泉關被斯巴達國王利奧尼達(Leonidas)率領的希臘聯軍擋住,久攻不下。這時一個希臘內奸領波斯軍隊從另外一個山口突破希臘聯軍防線,迂迴到希臘軍背後。利奧尼達立刻命令聯軍撤退以保存實力,自己率領三百斯巴達勇士堅守溫泉關阻擊敵人,最後全部陣亡。溫泉關失守後,波斯大軍長驅直入,逼近雅典城。雅典人不得不放棄這座歷史名城,舉國撤退到薩拉米斯島。
實力對比
![薩拉米斯海戰](/img/0/522/nBnauM3XwIDMzEzNxMDOwYTNyITMzkzN1YjMwADMwAzMxAzLzgzL3AzLt92YucmbvRWdo5Cd0FmLzE2LvoDc0RHa.jpg)
![薩拉米斯海戰](/img/e/80f/nBnauM3XwQTM4EDN5gzNwYTNyITMzkzN1YjMwADMwAzMxAzL4czLxQzLt92YucmbvRWdo5Cd0FmLzE2LvoDc0RHa.jpg)
這個時候各國海軍主要裝備的戰艦叫trireme,因其每一側船舷裝備垂直排列的三層舷槳而得名。這種戰艦通常有三十五米長,寬五米,艦艏有金屬包裹的沖角。戰艦平時使用風帆航行,戰鬥時收帆放槳,以求速度和機動性。一艘戰艦的槳手非常關鍵,海戰戰術主要依靠槳手來實施,他們的身體素質和訓練水平往往能決定一場海戰的勝敗。因為這個原因,槳手的報酬至少和水手及士兵一樣。1987年英國出資在希臘仿製了一艘古希臘規格的戰艦“奧林匹亞”號,試航以後效果良好。“奧林匹亞”號最高航速能夠達到10節,可以在一分鐘內完成180度大轉彎,從而證實了古典文獻關於古希臘戰艦的描述。
這個時期的一艘戰艦通常有槳手170名,水手15名,軍官5名,以及士兵15到20名,士兵裝備弓箭和標槍,主要任務是防止敵軍登舷作戰。海戰的主要戰術是衝撞敵艦,具體有兩種方法,一種是高速攔腰撞擊,金屬包裹的沖角往往能夠將敵艦撞成兩段;另一種是收起自己的舷槳出其不意地從敵艦旁邊划過,這樣能夠將敵艦一側的船槳折斷,使其喪失行動能力。這種海戰戰術在幾百年里都沒有多少改變,而機弩和投石器等遠程火力要到羅馬時期才開始裝備戰艦。
![薩拉米斯海戰](/img/5/ed9/nBnauM3X1EDN5kDN5MDOwYTNyITMzkzN1YjMwADMwAzMxAzLzgzL2czLt92YucmbvRWdo5Cd0FmLzE2LvoDc0RHa.jpg)
公元前483年,雅典附近發現一座銀礦,開採以後能夠給雅典帶來一筆巨額收入。雅典議會討論如何處置這筆意外之財時,大多數議員主張平均分配給所以雅典公民。這時一個人站了出來,他曉之以理,動之以利,終於說服眾人將資金全部用於擴建海軍,此人就是後來被稱為雅典海軍之父的特米斯托克利(Themistocles)。
戰役經過
![薩拉米斯海戰](/img/e/aa6/nBnauM3X0YDO4UDO3EDOwYTNyITMzkzN1YjMwADMwAzMxAzLxgzLzYzLt92YucmbvRWdo5Cd0FmLxE2LvoDc0RHa.jpg)
面對波斯軍隊的水陸夾擊,集中在雅典城南薩拉米斯海灣的希臘聯合艦隊發生了動搖。大家對憑現存的兵力,能否打敗波斯大軍毫無信心。有些城邦的人打算把船駛離海灣,去保衛自己的家鄉。在這關鍵的時刻,將領提斯托克利挺身而出,指出必須把戰船集中在薩拉米斯海灣和波斯海軍決戰,才能取得勝利。他認為,波斯戰艦雖多,但船體笨重,因此港窄、水淺的薩拉米斯海灣能充分限制其優勢,而且波斯水手們也不熟悉海灣水情和航路;而希臘人正相反,戰船體積小,機動靈活,適合在狹窄的淺水灣中作戰,加上水兵們在本國海灣作戰,熟悉水情、航路,能充分發揮力量。因此,提米斯托克利斷言:“我們的艦隊在窄海中作戰,可以以少勝多。如果撤出薩拉米斯灣,在開闊的水面上決戰,全希臘都要同歸於盡。”
![薩拉米斯海戰](/img/9/b4a/nBnauM3XwADO5MzN0UDOwYTNyITMzkzN1YjMwADMwAzMxAzL1gzLzczLt92YucmbvRWdo5Cd0FmLyE2LvoDc0RHa.jpg)
公元前480年9月23日凌晨,波斯艦隊完成了對希臘艦隊的包圍。海灣西口,200艘埃及戰艦按時到達指定位置,堵住了希臘艦隊的退路;海灣東口,800多艘波斯戰艦排成三列,將海面封鎖得嚴嚴實實。薛西斯一世志在必得。他把指揮權交給海軍將領阿拉米西亞,自己在薩拉米斯海灣附近的一個山丘上搭起帳篷,準備悠然觀戰。站在他身邊,手拿紙筆的史官,也正準備如實記錄下波斯海軍的輝煌勝利。
被逼到絕境的希臘聯合艦隊在提米斯托克利的指揮下迅速展開了陣形:科林斯艦隊開往海灣西口頂住埃及人的衝擊;主力艦隊分為左、中、右三隊,集中在海灣東口,與波斯主力抗衡。也許天佑希臘人,本來希臘海軍只有戰船358艘,而波斯龐大的海軍擁有1207艘戰船。但在戰役開始前,由於不熟悉天氣、航情,波斯海軍在實施包圍行動時,先後兩次遇到颶風,有600艘戰艦被毀,戰鬥力損失了一半。
![薩拉米斯海戰](/img/9/9d8/nBnauM3XwEDOxkzMygDOwYTNyITMzkzN1YjMwADMwAzMxAzL4gzLxUzLt92YucmbvRWdo5Cd0FmLyE2LvoDc0RHa.jpg)
此時進入海峽的波斯戰艦大約只有一百多艘,而希臘聯軍有三百七十艘戰艦,形成以多擊寡的局面。波斯艦隊最外圍的戰艦橫向面對希臘人的衝擊,幾乎全部被撞沉,後面的波斯戰艦終於轉過身來,和希臘艦隊絞殺到一起。薩拉米斯海峽狹窄的水面上擠滿了艦隻,大家都動彈不得,這時雅典戰艦上的重裝步兵開始發揮作用,他們紛紛爬上敵艦和波斯士兵格鬥。波斯戰艦上的士兵都是弓箭手,根本擋不住身披重甲的雅典步兵的凌厲攻擊,往往十幾個雅典步兵就能夠毫不費力地制服一艘敵艦。剩下的波斯戰艦想掉頭逃跑,但被接踵而至的後續部隊堵住。海峽外面的波斯戰艦並不知道裡面的戰況,他們爭先恐後地向海峽里涌,都希望在薛西斯眼前表現一番。於是波斯海軍在海峽里被消滅一批,再進來一批,如此循環往復,直到喪失了進攻能力。
希臘聯軍在這場海戰中損失了約四十艘戰艦,波斯人的損失沒有詳細記錄,有的史學家認為超過六百艘,而人員傷亡數萬。波斯戰艦的殘骸和溺斃的士兵被海潮衝到薩拉米斯島對岸的一處海灣里,在幾公里長的海灘上堆積如山,讓人觸目驚心。此戰以後,波斯海軍一蹶不振,將愛琴海的制海權拱手相讓。
![薩拉米斯海戰](/img/1/38e/nBnauM3XxUjNwATO2YDOwYTNyITMzkzN1YjMwADMwAzMxAzL2gzL4gzLt92YucmbvRWdo5Cd0FmLyE2LvoDc0RHa.jpg)
戰役結果
![薩拉米斯海戰](/img/c/8d7/nBnauM3X2YDM1EjMyATOwYTNyITMzkzN1YjMwADMwAzMxAzLwkzLyAzLt92YucmbvRWdo5Cd0FmL0E2LvoDc0RHa.jpg)
戰役影響
![薩拉米斯海戰](/img/4/ec5/nBnauM3XygTNxMTM1kDOwYTNyITMzkzN1YjMwADMwAzMxAzL5gzL3czLt92YucmbvRWdo5Cd0FmLxE2LvoDc0RHa.jpg)
評價
富勒的《西洋世界軍事史》是如下描述這場戰鬥的:“決定性戰鬥是在希臘左翼方面打的。在那一方面的雅典人和愛吉拉人,沿著海岸向前划行,就在薛西斯的面前經過(他本人正站在皮拉斯河北的一個山丘上面,想在那裡展望希臘艦隊的投降)。然後轉到腓尼基艦隊的右面,把他們向波斯陣線的中央壓迫,但希臘的右翼已經進展得太快,在那裡看來好像腓尼基人已經受到了側面的攻擊。等到雅典人和愛吉拉人對於波斯中央部分的迂迴,已經使波斯左翼又受到後方攻擊的威脅時,勝利的波浪才逐漸向希臘的左翼傳到右翼方面。於是伊奧尼亞人開始撤退,而他的撤退遂使這個已經苦鬥了七八個小時的戰鬥告一結束。”
利德爾·哈特在其《間接路線戰略》一書中表示了對阿提米西亞的肯定,他如下寫道:“在波斯陣營里,只有一個人反對薛西斯關於立即發起戰役的決定。這就來自哈利卡納索斯的阿提米西亞。她建議放棄這次戰役,而採取另外一個計畫,使波斯艦隊與陸軍部隊協同作戰去進攻伯羅奔尼撒。她預料這樣可以迫使伯羅奔尼撒聯軍的艦隊面臨威脅而逃回自己的港口,從而瓦解整個希臘艦隊。她的建議看來是經過深思熟慮的,而且這一點也正是地米斯托克利所擔心的”。
薩拉米斯海戰是世界上第一次大規模槳船隊之間的較量,也是世界海戰史上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的典型戰例。
薩拉米斯海戰的結果有力地證明了海軍戰略家和理論家艾爾弗雷德·塞耶·馬漢的著名論斷:“交通線支配著戰爭。”歷史也更清楚地證明了這個事實。陸軍離開本國去作戰,如果沒有堅強的補給線,那就是一支脆弱的陸軍,它是不能生存的。那時補給就必須依靠水上交通,而只有海上戰鬥的勝利才能為取得陸地上的勝利創造條件。
紀念
現代希臘海軍為紀念這一海戰的勝利,於每年9月12日舉行紀念慶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