薩徹爾

of of of

瑪格麗特·希爾達·柴契爾,英國右翼政治家,第49任英國首相,1979年-1990年在任,她是至今為止英國唯一一位女首相,也是自19世紀初利物浦伯爵以來連任時間最長的英國首相。她的政治哲學與政策主張被通稱為“柴契爾主義”,在任首相期間,對英國的經濟、社會與文化面貌作出了既深且廣的改變。在擔任首相前後高姿態地反對共產主義,而被前蘇聯媒體戲稱為“鐵娘子”,這個綽號甚至已成為了她的主要標誌。
1970年,進入愛德華·希思內閣擔任教育及科學大臣。1975年的出任保守黨黨魁,1979年率領保守黨重奪政權,展開保守黨長達18年執政。其領導保守黨在1979年、1983年和1987年三次大選中接連勝出,僅次於哈羅德·威爾遜。1990年未能擊敗黨內對手麥可·赫爾塞廷,宣布辭職,其後她所屬意的候選人財政大臣約翰·梅傑參選並最終獲勝,11月28日正式離任,結束長達11年半的執政。1990年下台後,繼任的保守黨約翰·梅傑政府以及工黨托尼·布萊爾政府,依然沿行了她所推行的經濟變革,該政策方向持續到2008年世界金融危機爆發。
2013年4月8日,柴契爾夫人因中風病逝,終年87歲,骨灰被安葬在切爾西皇家醫院墓地、亡夫丹尼斯的墳墓旁邊。

柴契爾夫人曾四次訪問中國,並於1984年在北京代表聯合王國和時任國務院總理的趙紫陽簽署了《中英關於香港問題的聯合聲明》。為香港回歸中國奠定了堅實的政治基礎。

中文名:瑪格麗特·希爾達·柴契爾
外文名:MargaretHildaThatcher
國籍:英國
出生地
英格蘭肯特郡格蘭瑟姆
出生日期
1925年10月13日
逝世日期
2013年4月8日
畢業院校
牛津大學理學士、文科碩士
丈夫
丹尼斯·柴契爾男爵
自傳作品
《通往權力之路》《唐寧街歲月》
血型
O型
個人經歷
柴契爾夫人出生於英格蘭東部林肯郡的格蘭瑟姆,其全名為瑪格麗特·希爾達·羅伯茨(MargaretHildaRoberts)。她的父親阿爾弗瑞德·羅伯茨(AlfredRoberts)在當地鎮上經營雜貨店,熱心於地方政治。柴契爾夫人的母親叫派翠絲·羅伯茨(BeatriceRoberts),娘姓為史蒂芬遜(Stephenson);此外,她也有一位妹妹名莫里埃爾(Muriel)。柴契爾夫人一家都是虔誠的衛理宗教徒。
柴契爾夫人小時候受父親的
柴契爾夫人逝世影響,對保守派的觀點和立場有一定的認識並對政治有了濃厚的興趣。為了能夠去牛津大學繼續學習,她用一年的時間學習了通常學四年的拉丁文。她的父親將她一手培養為一個嚴謹的衛理公會教徒。她在凱斯特文—格蘭瑟姆女子中學獲得獎學金。校方對她的評價是學習極為努力上進,但成績並不出彩,課外活動她喜歡打曲棍球和游泳。
她於1943年加入牛津大學薩默維爾女子學院攻讀自然科學,主攻化學。先後獲得牛津大學理學士(1949年)、文學碩士學位(1950年)。
1943年進牛津大學,學習化學專業,她對於化學的熱情遠沒有她對政治的熱情。她到這裡不久就參加了這裡的保守黨協會,並成為主席,18歲的她曾說過“政治已溶進了我的血液”。1946年,她擔任牛津大學保守黨協會主席,是該職位歷史上的第三位女性。1947年至1951年任兩家化學公司的化學研究員,利用業餘時間攻
讀法律。大學畢業後,在一家塑膠製造公司工作,但並沒有放棄追求,她經常在周末乘車到倫敦或別的地方去參加保守黨的會議、辯論、民眾大會等活動,並把工作掙來的錢作為參加政治活動的經費,對此毫不吝嗇。
1948年保守黨年會上,她代表牛津畢業保守黨協會發言,影響巨大,她被米勒提名為達特福德選區的議員代表。
在1950年和1951年的選舉中,瑪格麗特·希爾達·羅伯茨出選一向為工黨所占有的達特福德(Dartford)選區,在當時成為最年輕的保守黨女性候選人。她在肯特郡保守黨活動中的活躍參與,使她結識了丹尼士·柴契爾·柴契爾(DenisThatcher),兩人後來於1951年結婚。丹尼士是一位富有的商人,因而有能力資助她投考律師公會,而她亦於1953年成功取得訟務律師的資格。同年,夫婦倆又誕下了一對孿生兄妹,分別取名為卡洛兒(Carol)和馬克(Mark)。[1-2]
她在1951年結婚後攻讀法律,因競選議員時通曉法律很重要。1953年她取得了律師資格。在作為在野黨影子內閣人士時,為反駁對手,不斷地積累大量數據與信息,以無法反駁的語言擊敗對手。在作為保守黨領袖競選期間,她馬不停蹄地到全國各地進行演講,早上7點起床,忙到次日凌晨2、3點才就寢。
柴契爾夫人在1959年成為保守黨議會成員,1961年任年金和國民保險部政務次官,1964年任下院保守黨前座發言人。在第一個議會後,她在麥克米倫的政府擔任養老金的初級部長。
1970年,保守黨大選勝出後,柴契爾夫人如願入閣。
1974年2月,英國保守黨大選落敗,柴契爾夫人出任影子內閣環境事務大臣。
1975年2月,柴契爾夫人在第二輪投票中壓倒了希思所寄望的接班人——威廉·懷特勞(WilliamWhitelaw),正式成為了保守黨黨魁,她隨後任命威廉·懷特勞為副黨魁。
1979年5月3日保守黨大選獲勝,柴契爾夫人出任首相,成為英國歷史上第一位女首相。
在1982年的馬島戰爭的勝利和一個四分五裂的反對派幫助下,柴契爾夫人在1983年換
“鐵娘子”柴契爾夫人
屆選舉中贏得壓倒性勝利。1984年,她僥倖逃過了愛爾蘭共和軍設定在布萊頓的保守黨大會的炸彈。
1987年大選,柴契爾夫人在辦公室贏得了前所未有的第三個任期。但爭議性的政策,包括人頭稅和她反對任何與歐洲更密切地結合起來,保守黨內部分裂,從而導致一個領導力的挑戰。
由於失去民心,失去來自中產、企業和商界的核心支持,1990年11月,她同意辭職,繼任保守黨魁、首相為約翰·梅傑。
1990年辭任首相後不久,即被女王伊莉莎白二世頒贈地位崇高的功績勳章。她的丈夫柴契爾,則在1991年獲冊封為從男爵,以確保兒子馬克·柴契爾有頭銜可以繼承。而這也是自1965年以來,唯一冊立的從男爵爵位。
1991年的保守黨大會,柴契爾夫人史無前例地獲得全場站立鼓掌致意,但她仍禮貌地婉拒上台發言。1992年英國大選,柴契爾夫人退出了下議院選舉,離開了從事33年的下議院。
1992年,柴契爾夫人被冊封為終身貴族。
1992年7月,柴契爾夫人獲大型菸草商菲利普·莫里斯國際公司(PhilipMorrisCompanies,即高特利集團AltriaGroup的前身)聘用,出任地緣政治學的顧問一職,年薪除了高達25萬美元外,該公司更每年向她的基金注入25萬美元。至於柴契爾夫人則協助該公司的菸草打入中歐、前蘇聯、中國和越南的市場,並對抗歐洲共同體限制香菸廣告的法律。
1993年至2000年,柴契爾夫人出任美國維吉尼亞州威廉斯堡威廉與瑪麗學院的名譽校長。該校在1693年取得皇家特許狀而成立,是北美洲最古老的大學。
1995年,柴契爾夫人獲頒贈嘉德勳章,此榮譽一向贈予前任首相,也是英國騎士勳章中最高的一種殊榮。
1997年保守黨下台後,柴契爾夫人公開支持威廉·黑格(WilliamHague)出任黨魁,而威廉·黑格勝出成為黨魁後,梅傑在一次演講中狡詐地對柴契爾夫人在他任內的舉動作出批評:“……威廉·黑格作為前任所欽點的接班人,我將全力支持他成為黨魁。”
1998年,柴契爾夫人在極富爭議的情況下,探訪她的好朋友,智利前獨裁者皮諾切特。當時他正在薩里被軟禁,又面臨被起訴刑訊逼供罪、策劃刑訊逼供和策劃謀殺。但柴契爾夫人仍表示兩人是朋友。同年,她又向劍橋大學捐贈200萬英鎊,為一個以她為主席的企業家研究學科成立基金。此外,她又把自己保留的檔案贈予該大學的邱吉爾學院。
1988年,柴契爾和戈巴契夫在一起。
2001年12月柴契爾與丈夫丹尼斯爵士赴馬得拉群島度假,但在慶祝50年金婚紀念日時曾出現輕度中風。
2002年3月,在醫生的建議下,柴契爾夫人因為健康原因退出了社交圈。中風后,柴契爾夫人的記憶力大大受損。2002年,她幾乎從不讀書看報,這對於她已經“毫無意義”,因為她幾乎是看了下句忘了上句,有時候甚至是一句話沒有讀完就忘了開頭。
2003年,柴契爾夫人訪問紐約市市長彭博,並把彭博的辦公室與邱吉爾的戰時辦公室作比較。後來,雖然她在2004年6月出席了美國前總統羅納德·里根的國葬儀式,但為免過度勞累,她事先錄製了悼文,在喪禮上播放。
柴契爾夫人仍然參與不少支持她的團體活動,例如,她是英國保守黨前進派(ConservativeWayForward)的主席,2004年,該派在她當選首相的25周年紀念日,為她在索威酒店(SavoyHotel)舉行了晚宴。此外,她是布魯日團體(BrugesGroup)的榮譽主席。柴契爾夫人亦是歐洲基金會的贊助者,該會由保守黨議員比爾·凱許(BillCash)創立,是一個主張歐洲懷疑論的組織。
2003年6月26日,柴契爾夫人的丈夫丹尼斯男爵去世,柴契爾夫人十分悲傷。
此後,疾病纏身的柴契爾幾乎停止了在公開場合露面。從2003年開始,不少有機會接觸她的人紛紛宣稱:如今柴契爾已經全無昔日叱吒風雲“鐵娘子”的風采。與柴契爾夫人有30年交情的老朋友琳達·麥克道佳爾在《星期日泰晤士報》上寫到,
1979年,柴契爾夫人和丹尼斯在首相官邸
她被柴契爾夫人的變化“震驚”了:“這么多年來,我一直羨慕她的那股自信,但是現在,我從她身上看到的是恐懼和不安。她自己也感覺到了這些變化,她感到恐懼,因為她想要阻止這些變化卻又無能為力。”
2005年10月13日,柴契爾夫人80大壽時,她在倫敦海德公園附近的文華東方酒店大擺宴席為自己力挽頹勢,靠鐵風為自己挽回了面子。但這樣的輝煌畢竟是曇花一現。宴席上,很多政要和各界名人在內的650多人前來捧場,英國女王、王子,時任首相布萊爾及其夫人都位列其中。當然,最讓她高興的是女王伊莉莎白二世的到來,因為伊莉莎白二世繼位後只參加過1996年前首相愛德華·希思舉行的80歲壽宴。
2005年12月7日,柴契爾夫人因感到暈眩而被送到倫敦的切爾西及西敏醫院(ChelseaandWestminsterHospital),一晚後出院。但不久之後,她在一所理髮店內再次感到暈眩而被保鏢送到醫院。
2006年9月,柴契爾夫人到華盛頓出席“9·11”恐怖攻擊五周年的悼念活動。她以美國副總統迪克·切尼賓客的身份出席儀式,期間並與國務卿康多莉扎·賴斯會面。這是自她在2006年4月,出席前美國國防部長卡斯珀·威拉德·溫伯格的喪禮以來,首次前往美國。
2007年2月21日,一尊柴契爾夫人的銅像在下議院大堂舉行了揭幕儀式,銅像高2.2
圖為彩排現場
4米,由雕塑家安東尼·杜福特所雕成。這是第一次有前首相在生前得到這種榮譽。同時,這位“鐵娘子”在儀式中作了簡短的發言,這是她在2002年中風以來,首次在公眾場合發言。
2013年4月8日早晨,瑪格麗特·希爾達·柴契爾因中風去世,享年87歲,柴契爾夫人離世時“很平靜”。

執政理念
政治
在1975年當選為保守黨領袖後,她批評西方對蘇聯的緩和政策,是持批評意見的為數不多的政治家之一。
1979年保守黨大選獲勝後,柴契爾夫人出任首相。她上台便拋棄了“共識政治”。
經濟
在柴契爾夫人出任影子內閣環境事務大臣期間,她提議取消用以支付地方政府服務開支的人頭稅,從而增加了保守黨的支持度。她同意基思·約瑟夫從男爵(SirKeithJoseph,Bt)所說,指希思的政府在貨幣政策上失去了控制。而當希思在1974年第二次大選中再次落敗後,基思·約瑟夫從男爵打算挑戰希思作為保守黨黨魁的地位,可是他不久因在演說中失言而放棄角逐。結果,與基思·約瑟夫理念相同的撒切
柴契爾夫人親自鑄造馬島戰爭紀念幣
爾夫人決定參與黨魁競選,並出乎意料地在第一輪投票中領先希思,希思為此退出了選舉。
柴契爾信奉貨幣主義理論,上台後就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革。她主要採取四項措施,一是私有化,二是控制貨幣,三是削減福利開支,四是打擊工會力量。她為了減少通貨膨脹實行緊縮政策,使得商業損失和破產均有增加。
柴契爾夫人執政後,國企私有化成為新政重點。1979年,英國政府出售英國石油公司(壟斷國企)19%的股份,拉開柴契爾時代私有化的序幕。超過100萬的公共住宅以折扣價直接賣給私人。在柴契爾第一屆政府時期,私有化多是以解除管制,鼓勵私人參與競爭的形式出台。例如政府規定高速公路建設和地方汽車運輸行業必須對私營企業開放,實行自由競爭。
當1984年保守黨連續執政,工黨發生內部分裂時,柴契爾的私有化則是以放開手腳,大規模出賣國企為內容。英國電訊公司、宇航公司、天然氣公司、鋼鐵公司、自來水公司等壟斷巨頭的股票被賣給民眾,甚至皇家軍械公司也被賣給了私有化之後的宇航公司。同時,柴契爾政府積極地將“社會公共服務”推向市場,鼓勵私人企業參與社會服務。那些原本由政府財政負擔的公園維護、垃圾清掃、校園一伙食、精神病院、福利醫院都可以由私人提供,甚至少管所和監獄都可以在政府協助下由企業建造。
1988年英國保守黨年會上,柴契爾夫人宣布“私有化無禁區”。
1990年,柴契爾夫人在地方推行的新稅制(人頭稅)已使她不得民心,而她錯誤地處理經濟問題(例如把利率調高至15%),更使她失去了來自中產、企業和商界的核心支持。至於在保守黨黨內,又因歐洲統合問題而出現日益嚴重的分歧,使她和她的黨派在政治上顯得愈益脆弱。

外交
在外交事務上,柴契爾夫人與美國總統里根的密切的政治和個人關係,基於對共產主義的共同的不信任,與自由市場經濟思想相結合。柴契爾夫人被戲稱為英國的“鐵娘子”。她熱烈歡迎改革派的蘇聯領導人戈巴契夫的崛起。[1]
教育
為了削減教育開支,當保守黨在1970年的大選勝出,柴契爾夫人出任教育及科學大臣的第一個月,她決定取消向全國學校提供免費牛奶的政策。結果,所有的幼稚園和國小學生都不再獲得免費牛奶。事件引發了一連串的公眾示威,其中《太陽報》更因而戲稱柴契爾夫人為“瑪姬·柴契爾,牛奶掠奪者”(MaggieThatcher,milksnatcher)。她任內的另一舉動,便是接納建議,關閉更多的文法學校,代之以綜合中學。到她任期結束,轉向上綜合中學的學生數從32%上升到了62%。

成就榮譽
個人頭銜
以下是瑪格麗特·柴契爾自出生的正式頭銜:
柴契爾夫人紋章
瑪格麗特·羅伯茨女士(1925年10月13日─1951年12月13日)
丹尼斯·瑪格麗特·柴契爾(1951年12月13日─1959年10月8日)
丹尼斯·瑪格麗特·柴契爾,MP(1959年10月8日─1970年6月22日)
瑪格麗特·柴契爾閣下,MP(1970年6月22日─1983年6月30日)
瑪格麗特·柴契爾閣下,FRS,MP(1983年6月30日─1990年12月7日)
瑪格麗特·柴契爾閣下,OM,FRS,MP(1990年12月7日─1991年2月4日)
瑪格麗特·柴契爾爵士夫人閣下,OM,FRS,MP(1991年2月4日─1992年4月9日)
瑪格麗特·柴契爾爵士夫人閣下,OM,FRS(1992年4月9日─1992年6月26日)
柴契爾女爵閣下,OM,PC,FRS(1992年6月26日─1995年4月22日)
柴契爾女爵閣下,LG,OM,PC,FRS(1995年4月22日─)
國內榮譽
女嘉德勳爵士(LadyoftheMostNobleOrderoftheGarter,LG)
晚年風采
功績勛位(MemberoftheOrderofMerit,OM)
樞密院顧問官(MemberofHerMajesty'sMostHonourablePrivyCouncil,PC)
皇家學會會員(FellowoftheRoyalSociety,FRS)
卡爾頓會(CarltonClub)榮譽會員(該會唯一女會員)
外國榮譽
總統自由勳章(PresidentialMedalofFreedom)
共和黨參議員自由勳章(RepublicanSenatorialMedalofFreedom)

個人作品
《唐寧街歲月》(柴契爾夫人第一部自傳)
《柴契爾夫人:通往權力之路》(柴契爾夫人第二部自傳)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