薩德侯爵夫人[三島由紀夫著戲劇]

薩德侯爵夫人[三島由紀夫著戲劇]

《薩德侯爵夫人》是日本作家三島由紀夫創作的戲劇。1965年11月,《薩德侯爵夫人》刊載於《文藝》,後由河出書房新社出版。 《薩德侯爵夫人》描述了薩德入獄之後,薩德侯爵夫人一生堅守貞節,為營救丈夫出獄奔波,到了老年,薩德獲得自由之時,卻突然與他分手。這一謎團中隱藏著人性中真實存在而又不可理解的東西。以薩德夫人為中心,劇中的六位女性角色分別代表貞淑、道德、神、肉慾、天真、民眾,她們像行星一樣交錯運轉,理念的衝突形成戲劇高潮。 該劇由NLT劇團公演,榮獲日本第二十屆藝術節獎。 也是歐洲各國戲劇舞台長演的劇目。

內容簡介

全三幕劇的劇情是:

第一幕:薩德侯爵在馬塞發生了虐待娼婦事件,逃走了。薩德的岳母孟特勒伊夫人獲悉法院判決薩德侯爵有罪,為保自己女兒勒內的聲譽,勸女兒同薩德分手,女兒不從。孟特勒伊夫人向國王舉報了薩德。

第二幕:勒內幫助薩德越獄未遂,孟特勒伊夫人以“正義和法”作為盾牌,花錢差人以“敕令拘捕”為由,重新將薩德關進監獄裡。勒內知道是母親所為,拒絕母親要她離婚的勸告,並參與了在獄中充滿了惡德的薩德所行的快樂之事。她指責母親的偽善,說:“如果好人是惡德的怪物,那么您就成為貞淑的怪物。”

第三幕:薩德在獄中寫了《美德的不幸》。勒內覺得是從“惡德中編織出來的”。法國大革命後,敕令拘捕狀無效,勒內眼看薩德即將獲釋,自己以沒有理解自己的丈夫而自責,為了不再見到薩德,最後決心當修女。

創作背景

1965年創作《薩德侯爵夫人》是三島根據澀澤龍彥著《薩德侯爵的一生》改編的。

三島在開始寫日本話劇劇本之後,腦子裡不斷出現日本戲劇,與西方戲劇互不相容的正相反的性格。他認為西方傳來的話劇,引起主客嚴重對立的正是語言,語言的理論介於其中,引起感情的對立,感情的對立就成為理論的、思想的對立,正是在這裡產生戲劇的客觀性,進而產生同觀眾的主觀相對的緊張。而日本人的人生觀、自然觀,是不讓主客產生嚴重對立的。所以,日本引進西方的話劇,在理論詮釋、導演方法、表演技術等問題上,不必繼續西方的傳統,要在台詞的字裡行間固執地表現出日本傳統的表演技術和導演技術。他創作話劇《薩德侯爵夫人》時,雖是“強行接受完全非日本的戲劇傳統”,“理應與作者的意圖相反,寫成了最西化的作品”,但結果還是模仿了能樂的幽玄。之所以這樣,就是因為作者畢竟是個日本人。

因為三島和薩德有著相似的成長經歷,所以三島對薩德格外感興趣。三島由紀夫讀了澀澤龍彥氏的《薩德侯爵的一生》,不是對薩德本人,而是在薩德夫人身上看到了可以寫成戲劇的萌芽性的東西,因為三島認為薩德夫人在為薩德奔走一生之後突然和薩德分手,很值得探究。此後,他一再思考,有時突然想到:“瞧,這樣發展下去豈不是不讓薩德本人出場了嗎?”然後,他的構思開始條理化了,集中成戲劇構思的契機。

在三島當時的創作環境當中,幾乎沒有日本的劇作家寫法國的故事以及18世紀的風俗,這在當時可稱為膽大妄為。三島之所以膽敢涉足這個領域,是因為他體驗過日本話劇這劇種的特殊性,並在這基礎上做過諸多仔細的探索。該劇也是三島脫離文學座以後,與導演松浦竹夫氏恢復長期以來的搭檔的紀念之作。

人物介紹

人名簡介
勒內薩德侯爵夫人,性格堅毅,為了薩德奔波近二十年,當意識到薩德已經不再需要她的時候毅然和薩德分手。
孟特勒伊夫人勒內的母親,代表舊的社會道德,不能理解薩德的行為,也不能理解女兒對薩德的忠貞。
安娜勒內的妹妹
西米阿納男爵夫人
聖豐伯爵夫人
夏洛特孟特勒伊夫人家女僕

作品鑑賞

劇的核心矛盾由女兒薩德侯爵夫人和母親孟特勒伊老夫人構成,一方代表社會道德譴責薩德侯爵的墮落,一方代表不在場的薩德侯爵進行抗辯。這部劇的場景設定儼然一個法庭。

三島深諳藝術是帶著鐐銬跳舞的法則,他對不讓薩德侯爵上場這一決定,充滿了昂揚的興致。全部單一性別的出演,是對男女混合的舞台之風的破除。把這部劇分成三幕,“三”是最和諧的結構設計,“三足鼎立”,說的是一切事物立足的道理,它可能是上帝設定的結構的密碼。地點不變:巴黎,孟特勒伊夫人的宅邸:這體現了三島的舞台控制。

“三一律”是走到極點的方法,但“三一律”其中的要素,卻是對舞台藝術精華的總結。時間分別是:1772年秋、1778年晚夏,1790年春。前兩幕間隔六年,屬於同一情緒和心理掌控的範疇之內,只是同一情緒和心理的深化;但第三幕卻拉開了時間的檔期,一下抻到了十八年後,而且是在一個特定的時間波長幅度內:翻天覆地的法國大革命在它的前一年發生。而把這一幕安排在這起事件過去的數月後,透露出三島對人心的體察。人的心理對外部事件的反應總是慢半拍的,它需要經歷一番調整,才能恢復理性的判斷。

三島在此劇中成組地設計人物系列。既然選擇以薩德侯爵夫人為立論的中心,那么每個角色都有各自的使命擔當,充當夫人的旁證。作為中心衝突的構成,薩德侯爵夫人與母親孟特勒伊是核心人物組:“薩德夫人代表貞淑,夫人的母親孟特勒伊代表法、社會和道德”。要想讓薩德侯爵夫人顯現出她的本質,必須讓她的母親從相反的角度出發,逼著她道出全部的心理真實。

孟特勒伊是一個愛慕虛榮和面子的女人,將女兒嫁給薩德的目的,是因為薩德家族是波旁王朝的遠親,兩家的聯姻是資本與貴族名譽之間的交換。但沒想到女婿處世乖戾,讓整個與其相關人等蒙羞,這叫孟特勒伊夫人感覺蝕了大本。為了將女兒和女婿拆開,她想法讓女婿不自由;而作女兒的正相反,想法讓丈夫恢復自由之身。由此,構成了該劇第一回合的矛盾。

十八年後法國大革命爆發,世道逆轉,薩德侯爵面臨即將出獄,母親孟特勒伊夫人來了一個180度的轉彎,忽然成了擁薩德侯爵派;而女兒勒內卻打算規避俗世,隱身於修道院,這構成了第二回合的矛盾圈套。從結構上可以看到兩組逆時針的隱形箭頭。

在次要人物的設計上,三島也秉持對比的原則:西米阿納和聖豐是一組,“西米阿納夫人代表神,聖風夫人代表肉慾”,而“薩德夫人的妹妹安娜代表女性的天真和放縱,女傭夏洛特代表民眾”,這些人物“就像行星一般交錯運行”。

在這部劇里,三島採用了拉辛劇中的慣用手法:獨幕、為數不多的角色,每個角色有自己相應的典型性格特徵;劇中沒有過於外露的動作和過於激烈的議論,而是通過演員的獨自介紹故事矛盾衝突和劇情發展、抒發角色的情感。

作品評價

哥倫比亞大學教授、美國日本文學研究專家唐納德·金:“《薩德侯爵夫人》對外國貴族的描寫很出色,這部戲劇作品所描寫的不是日本人基於誤解的西洋,而是真正的西洋。在日本的作家中,讓西洋人登上舞台的作家極少,僅僅是有‘西洋人’登場而已。”

作者簡介

三島由紀夫(Mishima Youkio1925—1970),日本小說家、劇作家。本名平岡公威,生於東京。1949年出版長篇小說《假面自白》,文壇地位確立。1970年11月25日寫完《豐饒之海》第四卷《天上五衰》後自殺。一生創作40部中長篇小說、20部短篇小說集和18部劇本集。主要著作還有《禁色》、《潮騷》、《近代能樂集》、《金閣寺》和《薩德侯爵夫人》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